如今,肺部疾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肺结节作为肺部影像学检查中频繁出现的情况,其被检测出的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主要得益于影像学技术(特别是高分辨率 CT)的广泛应用和持续进步,让更多细微的肺结节无所遁形。这也使得准确判断肺结节的性质,成为了临床实践和研究中至关重要的课题。
肺癌,作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的恶性肿瘤,时刻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肺结节有可能是肺癌早期的一种表现形式。早期发现和诊断肺癌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识别那些有恶性倾向的肺结节,对于肺癌的早期干预意义非凡,这也促使医学界对肺结节特征和肺癌风险的关系展开更深入的探索。
一、多学科综合研究带来的新认识
(一)影像学研究的深化
在放射学领域,对于肺结节影像学特征(大小、密度、边缘、形态等)的观察已经达到了非常精细的程度。通过大量的影像学研究和病例对照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肺结节(比如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在影像学特点上与结节的良恶性存在着一定的关联。这为从影像学角度评估肺结节性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例如,磨玻璃结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结节。其中,混合磨玻璃结节(既有磨玻璃样成分又有实性成分)的恶性概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当实性成分占比超过 50% 时,其恶性可能性可达 60% - 70%。这是因为实性成分可能代表着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浸润,是结节向恶性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而纯磨玻璃结节如果持续存在,直径较大(大于 8 毫米)或者出现密度增加、形态变得不规则等变化,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可能暗示着结节正在向恶性转变。
另外,结节的边缘特征也不容忽视。如果结节边缘呈分叶状、毛刺状或棘状突起,那么它是恶性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是因为这种不规则的边缘是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的表现。比如分叶状结节,可能是由于肿瘤各部分生长速度不一致造成的。而如果结节边缘清晰,但伴有胸膜牵拉征(结节与胸膜之间有条索状阴影相连),这也是周围型肺癌的一个影像学特征,需要特别关注。
(二)临床研究对危险因素的认识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对肺癌危险因素(吸烟、职业暴露、家族史、慢性肺部疾病等)进行了长期且深入的观察和研究。这些危险因素与肺结节恶变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清晰起来。研究发现,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患者,其肺结节发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更高,这为我们综合评估肺结节的风险增加了更多维度。
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吸烟指数大于 400,吸烟指数 = 每天吸烟支数 × 吸烟年数)的患者,如果出现肺结节,尤其是具有一些高危特征的结节,其恶性可能性会明显增加。这是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肺部细胞的 DNA,导致基因突变,进而增加肺癌发生的风险。
从事特定职业,接触石棉、氡气、砷、铬等致癌物质的人群(如矿工、建筑工人等),当他们出现肺结节时,需要重点关注。这些致癌物质可以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长期积累下来会对肺部细胞造成损害,增加癌变的风险。比如石棉纤维,吸入肺部后会沉积在肺泡中,刺激肺部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使肺结节恶变的风险升高。
有家族肺癌病史(特别是一级亲属患有肺癌)的患者出现肺结节时,也需要更加留意。这是因为肺癌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某些遗传突变,使得他们对肺癌的抵抗力下降。例如,TP53、KRAS 等基因的突变可能会增加肺结节恶变的风险。
对于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而言,他们肺部组织长期处于炎症和损伤状态,肺结节恶变的风险也会增加。在这些慢性疾病的基础上,肺结节更容易受到炎症因子的刺激,从而发生癌变。
(三)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新发现
病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准确鉴别肺结节细胞形态和组织学类型的方法。同时,分子生物学研究也揭示了一些基因变异与肺结节恶变之间的联系。比如某些基因突变可能在肺结节向肺癌转变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这些研究让我们从本质上对肺结节恶变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临床实践指南指导下的肺结节评估
国内外都陆续出台并更新了肺结节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这些指南是基于大量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形成的。它们为肺结节的评估和管理搭建了框架、制定了标准。比如,根据结节大小,对于直径大于 8 毫米的结节,医生会更加谨慎对待;对于小于 8 毫米的结节,如果有快速增长等情况,也会密切关注。同时,指南还考虑了结节的密度、边缘等影像学特征以及患者的危险因素等因素。然而,指南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促使医学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更精准、更个性化的肺结节评估方法,以更好地优化临床实践。
总之,肺结节的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结节大小、形态、位置、数量以及患者的危险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对于那些具有高危特征的肺结节,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争取早期发现可能存在的肺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同时,大家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戒烟、减少职业暴露等,这对于预防肺结节恶变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MacMahon H, Naidich DP, Goo JM, et al.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ncidental Pulmonary Nodules Detected on CT Images: From the Fleischner Society 2017[J]. Radiology, 2017, 284(1): 228 - 243.
[2] Moyer VA.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4, 160(5): 330 - 338.
[3] Tammemagi MC, Schmidt H, McWilliams A, et al. Risk of malignancy in pulmonary nodules: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ediction models[J]. Chest, 2014, 152(5): 1049 - 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