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榮華”【九十九】闽南人文研学(十)招募|12月7日周六 厦门文化寻缘之旅 & 《走近漳州“北溪”江畔》

文摘   2024-11-29 16:15   福建  

在闽南大地上,矗立着的每一座洋楼,都有一段海外华侨“打拼奋斗、事业有成,锦衣还乡、回报桑梓”的艰辛历程。

“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素以“华侨之岛”而著称。它位于“闽南大湾区”水域的核心地带,其人文历史一直都与明清时期“中西方海洋贸易”及“全球化发展”进程相关。在鼓浪屿曾经居住过的华侨,大多来自于“闽南各地”,形成了以“华侨文化”为核心的诸多家族群体。

自清末民初以来,众多闽南华侨,从海外回归,在鼓浪屿岛上兴建房屋、定居生活;小岛也因此成为“闽南大湾区”水域,华侨最为集中的一处地理文化单元,亦被称为“华侨之岛”。而在岛上近千栋华侨建筑中,尤以原“西班牙及美属殖民地”菲律宾的归国华侨建筑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等英属“海峡殖民地”华侨的别墅住宅最具特色,构成其独特的华侨建筑文化底蕴,并诉说着诸多华侨“海外励志拼搏”的人文往事。

在闽南地区,拥有“华侨之岛”就必然拥有“华侨之乡”,围绕着“闽南大湾区”水域,因与“世界文化遗产地”“华侨之岛”鼓浪屿血脉相连的众多“华侨之乡”,宛若众星捧月、散落于闽南乡间,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其中,由以依山傍海、相对集中的三处区域,即“后月港时代”漳州“北溪江畔”的角美片区、厦门同安(今海沧与集美交界)的“杏林湾”片区、泉州南安、晋江、石狮等村镇驿道之间的“华侨之乡”最为著名。在这三大集中区域内,侨乡众多,几乎村村都有民众“下南洋”拼搏的历史记忆,构成了“华侨之岛”与“华侨之乡”遥相呼应的人文历史,以及极度统一的大闽南华侨文化的时空格局,亦形成了鼓浪屿文化“姊妹篇”的前世今生,即故事结构“上下集”性质的文化渊源和环境景观。

想要充分了解“华侨之岛”鼓浪屿的人文轶事,就必先溯源于上述诸多“华侨之乡”区域。正是“华侨”这一特殊群体,在明清以来“闽南对外贸易”及“全球化进程”的大背景下,才形成了晚清民国时期“华侨之岛”鼓浪屿上鲜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故而,走近与鼓浪屿相关的闽南侨乡,成为鼓浪屿文化溯源和人文交流、区域延伸的必然探索方向。

而位于漳州九龙江“北溪江畔”的这片区域,正是“鼓浪屿华侨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鼓浪屿人文历史的后花园”,回顾“鼓浪屿华侨的娘家之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体会“华侨之岛”与“华侨之乡”间的家族传衍历史及其地方人文特色,诸如“晚清台湾第一富商”林维源家族(在鼓浪屿拥有林氏府、菽庄花园、八卦楼、林嵩寿住宅等园林建筑空间)、“菲律宾铁业大王”杨在田(知母)家族(在鼓浪屿拥有杨家园别墅五栋连片庭院空间)、“东南亚著名糖王”郭春秧家族(在鼓浪屿当年开发了锦祥街、拥有郭春秧别墅等数栋建筑产业)、“菲律宾百货业翘楚”黄赐敏家族(在鼓浪屿拥有黄赐敏别墅),他们在“北溪江畔”的故乡都有自家的土地祠堂和建筑产业,亦是开展“鼓浪屿人文研学”活动的最佳区域。因此,鼓浪屿文化溯源活动《走近“北溪江畔”》成为我们继续研究鼓浪屿文化和闽南侨乡文化的主题空间。

回溯明代,自吕宋岛“大马尼拉航线”接通之后,便逐步形成了以欧洲、美洲、亚洲贸易互联互通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初级市场,从而将这一贸易市场化的进程,延伸至“闽南大湾区”水域,进而形成了明末闽南“月港开埠”,贸易繁盛的历史景象。

“月港”自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年)开关后,商贸发展迅猛,其“明代第一商港”的地位,一直持续到“南明隆武年间”,至郑成功割据这片水域时期,才因为满清与南明双方战火纷飞,而使贸易发展走向衰落!从某种意义上讲,“南明郑氏武装贸易集团”与南下入闽的清军在闽南地区的战争对决,实际上是针对于“闽南大湾区”水域贸易主导权的争夺之战。

为了夺取闽南经济高速发展的这片水域,清政府采纳了南明降将“海澄公”黄悟的建议,运用“釜底抽薪”的办法,实施了“海禁政策”,由此对“南明郑氏集团”的海上贸易发展,造成了摧枯拉朽式的打击和伤害,并达到了将“南明郑氏集团”驱离福建沿海地区的目的;也最终导致以海上贸易起家的“南明郑氏集团”经济实力萎缩,军事对抗能力下降,故而只好退守“东宁”台湾岛。

大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清军统帅施琅,率部从闽南海域出发,历经“澎湖之战”、平定了台湾,“美丽之岛”始归“大清帝国”版图。

大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清廷在厦门及其周边水域设立“闽海关”,使闽南地区的对外贸易有所复苏;但是,仅仅过了三十年,海洋开放政策即遭遇收缩,面对日益严重的“海寇”(洋人)骚扰局面,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十月二十五日,心力憔悴的康熙皇帝召集大臣,再次提出禁海要求;次年,朝廷便拟定了正式实行“南洋禁海”政策。“南洋禁海”令虽然并非全面海禁,但对于正在不断发展的闽南民间对外贸易市场,无疑是严重的打击。到了大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在大臣们反复奏请讨论下,雍正皇帝因担心闽粤地区再次引发民变海患,才同意废除“南洋禁海”令。随即,重新开放了闽、粤、江、浙四个通商海关,至此清初“海禁政策”正式解除。继而,闽南地区再次迎来了清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后月港时代”,“月港”水域也由此逐渐恢复了往日对外开放的商贸景象。

此时,一位载入中西方贸易史的世界级人物登场,开启了“大清帝国乾隆、嘉庆时代”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纪元;这位享誉世界的历史名人,就是来自于“北溪江畔”的“商业巨贾”“乾隆年间的世界首富”“广州十三行商总”“三品顶戴”官衔的“商馆总负责人”潘振承及其荣耀的名门家族。

大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潘振承出生于“同安县栖栅”,即今“漳州角美台商投资开发区”的潘厝村,这里北望文圃山,南临“北溪”江畔,是明代“月港”北岸故地,亦是中国“明代贸易全球化进程及本土海洋文化”的摇篮。他是家中长子,身后还有四个弟弟。二弟潘振元,在家兄发迹后,亦被朝廷恩授“刑部司狱加四级”官职,生有七子,其中第四子考中了举人;三弟潘振联,恩科“贡生”,生有五子,多有科举功名;而四弟潘振文,生有一子,都为国学生;五弟潘振芳,曾担任过五品“州同知”官职,亦随潘振承从事过对外贸易商务活动,并生有五子,多有科举功名。

潘振承幼年时期,由于家中人口众多,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一家人的生活相当贫困。当时福建沿海地区不少商民,借助贸易发展的历史良机,出海谋生。故而,当时“北溪江畔”也有大批村民,为了养家糊口,在厦门口岸“中国商民”所开设的“对外贸易商行”里,担任了帆船远洋水手。其中,潘振承的父亲潘乡,即为船工水手;而潘振承本人作为家中长子,少年时期也跟随父亲出海打拼谋生,体会到了航海贸易生涯,九死一生所带来的生活艰辛。

据史料记载,潘振承出道担任水手时,正值大清雍正五年“海禁政策”终结之后。他曾在厦门一家对外贸易“商行”打工,先后从事过“厦门至马尼拉航运贸易”业务和担任过“商行”驻吕宋岛办事处的商务代表之职;据潘氏家谱记载:潘振承曾三次将闽南地区的特产茶叶、生丝和瓷器,通过帆船越洋运往菲律宾吕宋岛进行物资交易,以赚取“大航海时代”潮流中的红利。后来,潘振承又将从菲律宾运回来的西方商品,带回家乡闽南市场上销售。

另据当年一位法国商人的文字记述:潘振承在马尼拉度过了他的年轻时期,在那里他学会了西班牙语,并且皈依“天主教”。正是作为厦门一家贸易“商行”驻菲律宾的商务代表,以及在菲律宾生活的这段经历,才形成其使用西班牙语言交流,畅通无阻的沟通能力。潘振承不仅口语流利,文字书写能力也相当娴熟,字迹漂亮。从现存欧洲各国多家档案馆里潘振承用西班牙文写给外商的信件中,就可以看出潘先生的书写能力相当了得。此外,他还能以葡萄牙语、瑞典语、英语、荷兰语,与欧洲商人进行亲切交谈,虽然其语气中,略带有闽南口语的发音方式,并不是那么具有国际化标准,但他的沟通能力依然给外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二十二岁的潘振成从菲律宾回国,搭乘瑞典“哥德堡号”商船来到珠江水域,进入广州一家由闽南陈姓商人所开设的“达丰”贸易商行任职,成为“达丰行”的商务谈判代表和贸易业务骨干。大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为了规范商业市场,便于政府监管进出口贸易,乾隆皇帝下旨单独保留“粤海关”广州口岸,而将闽、浙、江等另外三处海关所管辖的商埠,再次强行关闭,即史书上所谓“乾隆一口通商时代”的来临。至此,诞生于康熙年间的“广州十三行”映入世人眼帘,成为此后享誉海内外的“商务组织”,因统一承办大清进出口贸易业务而闻名世界;“十三行行商”,是名誉上的御赐贸易官,商馆组织类似于如今国有企业体制下的特殊商务总会,具有垄断经营和对外实施独家货物担保、商务谈判的特权,继而掌控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市场。

大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经过“达丰行”二十四年的磨砺打拼,已经四十六岁声名鹊起的潘振承在广州开设了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同文行”,并被清政府委任为“广州十三行”“公行”“首任商总”一职(即带有官方色彩的商会会长之职),主要从事与丹麦、瑞典、法国、英国等外洋国家的贸易,因此被西方人尊称为“潘启官”,成为乾隆时期掌管大清对外贸易的核心人物,直至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不幸去世,才卸任“商总”之职。期间潘振承先期获得了“候选兵马司正指挥”(六品)一职,同时又被晋赠“资政大夫”衔,荣膺“三品顶戴”官阶,并在大清两广总督、广东巡抚、海关监督等各级官员大吏间进行公关游走,处理协调由于中西方贸易摩擦而产生的各种琐碎纠纷,妥善化解了危机矛盾,亦使家族企业“同文行”在恶劣的官场环境中成长,且先后控制着广州对外贸易“这艘承载了中西方商业经济交往的航船”长达二十八年之久。其家族企业用“同文”二字命名,是取自闽南家乡在“同安文圃山下”之意,表明家族不能忘本的教育理念,即“同安”与“文圃山”两个单词的简写叠加。

作为十八世纪经济实力和诚信名气最大的“广州十三行商人”,潘振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思想开放、跻身“全球化国际贸易”大潮中,且拥有跨国投资经验的贸易巨贾。他对西方人以礼相待,与他们保持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这在思想僵化的“满清王朝”,即假话连篇大行其道的官场空间里,确实需要超长的胆识和越人的勇气与魄力。

在与外商频繁的接触中,潘正成善于吸收西方先进的商业文化思想,并接受比较敏感的新鲜事物,勇于冒险。例如:大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在朝廷严禁白银出口、禁止出洋经营的大背景下,潘振承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秘密乘船出访欧洲、前往瑞典考察,并在瑞典投资设立了海外贸易公司;还瞒天过海,作为大股东暗中拥有三艘瑞典远洋商船,从事着多条航线上的国际贸易业务。另据史料记载:大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由于长期与英商保持着茶叶出口的优等信誉,潘振承在与其交易时,首次采用了伦敦汇票支付货款,这对于当时只知道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大清商人们来说,无疑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正是他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拥有灵活变通的能力,才使得广州十三行贸易市场,在僵化的“大清朝贡体制”机制窒息的空气中,带来了相对灵活务实的商业生存空间。潘振承的商业信誉也由此成为西方客商愿意与之合作的成功保障,故而“同文行”迅速积累财富,其家族亦被西方评论家誉为“乾隆年间的世界首富”,据记载当时法国人评估潘氏家族的资产拥有一亿法郎,超过了一些西方国家国王家族的资产,成为富可敌国的中国商人。

潘振承是“后月港时代”至“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大清帝国对外经济贸易承前启后的历史人物,在“广州一口通商”共计八十五年的历史上,潘振承与儿子潘有度父子就先后担任商总之职,长达三十九年。而潘振承与随后登场的另一位“十三行商人”伍秉鉴、及“红顶商人”胡雪岩、晚清“改革派实业家”盛宣怀,共同构筑了国内外经济与“全球化国际市场”进程中,大清帝国三段经济发展史上的四位标杆式人物,其中潘振承则是第一位先行者。

他一生融汇了闽商的隐忍与粤商务实的个性,忠实践行了“诚”“信”“仁”“和”“勤”“俭”的商业思想,亦使“广州十三行”在其掌控之下,成为“鸦片战争”前夕,大清帝国经济发展中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也带给世界经济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不过,由于清政府各级官员心照不宣的实行“保官抑商”政策,商人便成了诸多问题的替罪羊,在无端遭遇一系列的重大打击后,商人们便不思进取,阿谀奉承,得过且过,最终导致清政府的经济收入一落千丈,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鸦片战争”前夜。



在广州十三行,历经数十年兢兢业业的商业打拼、事业有成的潘振承,家族人口众多,人丁兴旺。

他一生共有妻妾十人,生有七个儿子。其中长子潘有能,邑庠生,诰赠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次子潘有为,考中进士,担任内阁中书,曾编修过《四库全书》,其诗、书、画皆精,尤擅长书画艺术鉴赏,收藏甚丰,为广东鉴赏名家和先行者;三子潘有勋,官至兵部武选司员外郎,后带着母亲(潘振承原配夫人)黄氏(淑敬)回到福建“北溪江畔”家乡潘厝村生活;四子潘有度,钦加盐运使司衔加三级,进授资政大夫,敕封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加一级,并随后接掌了家族企业“同文行”商务,后将“同文行”更名“同孚行”,并在十三行担任“商总”十一年;五子潘有原,获候选布政司理问,敕授儒林郎,诰赠中议大夫;六子潘有江,是国学生,早逝;七子潘有科,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钦加盐运使司衔,诰授奉直大夫。查阅资料可知,潘振承的第四代玄孙辈(女性未计算在内)就多达六十余人,并与十三行另外三大巨富家族叶家、伍家、颜家都有联姻关系,后裔还与“高第许氏”家族联姻,许氏家族成员许应騤曾经在晚清时期担任过“闽浙总督”,左右了鼓浪屿的历史发展方向,而“北伐东路军总指挥”许崇智、教育家许崇清、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等家族成员,都是近代史上的望族名人。故而,潘振承家族也被称为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广州第一名门望族”,后代还涌现出了潘正炜、潘仕扬、潘瑶卿、潘恕、潘宝鐄、潘飞声等诸多近代历史文化名人。

大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潘振承在广州兴建了入粤以来的第一座潘家祠~能敬堂,而他本人之后也成为潘氏家族自闽入粤的第一代开基祖。此后,潘氏家族后人潘有度、潘正炜等几代人,又在广州大兴土木,兴建潘氏家庙、潘家大院、潘家花园等著名的景观建筑,俨然构成了一道岭南传统建筑园林的靓丽风景线。

作为一名承办“朝贡贸易”的行商领袖,潘振成的处世哲学是精于谋略、善于变通,但又有其自己的底线,比如,潘氏家族绝不染指“鸦片贸易”保持了三代行商良好的道德操守。

当时朝廷保留广州一口通商,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满足皇宫内部对西洋奢侈品的需求。为操办宫内所需珍奇之物,十三行往往苦不堪言,而名目繁多的各种索捐、派捐、逼捐,又让商户们难以为继,乃至倾家荡产。其中包括清政府所欠各种债务问题,也都需要商户们予以承担解决。

十三行处于中国传统商业模式与近现代全球化经济进程接轨的转型时期。这种中西方商业矛盾和冲突,日积月累,使潘振成意识到宦海沉浮、贸易摩擦不断扩大的风险、因此压力巨大!他认为倘若仍不抛弃“朝贡贸易体制”幻想,随之便会出现中西方贸易失控的局面。而这种畸形的对外贸易,全部集中在广州十三行这条两英里长的商业街上,这里已然成为中西方全球化进程中贸易矛盾冲突的聚焦地,潘振成则是矛盾冲突最重要的当事人之一,其中各种矛盾都需要他去调解、斡旋、化解,而这一点,潘振承疲于奔波、心知肚明。

潘振承所处的时代,正值所谓“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当时十三行也被誉为“紫禁城天子南库”,皇宫里的消费、官员们的升迁与贿赂,很多开销都需要十三行商家来垫背买单,此时潘振成恰恰又与著名的“天下第一贪”和珅同朝,可以想象当时各级官僚机构贪腐的严重程度,以及潘振承二子潘有为考中进士,投靠名臣翁方纲门下,在“大清户部尚书”和珅手下担任内阁中书,因看不惯官场诸多行为,不得已辞官回粤孝敬父母的心情和处境;加之所谓“朝贡体制”构成泡沫般的商业假繁荣,潘振承都看在眼里。所以,在潘振承去世前夕的弥留之际,他特意嘱咐“同文行”继承人、四子潘有度,坚决不能再当商总之职,以免是非不断,连累家族。果不其然,后来所发生的事件证明,商总这一职位的确是个烫手的山芋。

大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七十四岁的潘振承去世后,先被安葬于广州。大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国马格尔尼使团访华。。。。大清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潘有为、潘有度将父亲潘振承的棺椁,运回了福建家乡“北溪江畔”的潘厝村下葬,实现了魂归故里的愿望。



一条北溪江,风光秀丽、人杰地灵,而江畔的土地上,拥有古井、大厝、洋楼、祠堂、家庙、墓葬、石雕、牌坊、神龛、花园、池塘、古桥、庙宇、民俗宗教信仰等众多文物遗迹遗存,并孕育出了无数个华侨富商家族,以及诸多的海外历史名人,还涌现出三位东南亚华裔总统、一位“乾隆年间的世界首富”、一位“东南亚糖王”家族、一支“清代台湾首富”家族,以及“菲律宾铁业大王”家族、“新加坡船运泰斗”家族和一位“小刀会起义军首领”及“清代华侨开办的一所最大侨批信局旧址”。

在“角美”这片区域内,亦拥有丁儒、陈淳、吴真人、潘振承、林应寅、林维源、辜礼欢、辜鸿铭、杨在田、许尚志、郭春秧、曾振源、黄德美、陈永华、黄开物、郭有品、王友海、黄金辉、黄赐敏、杨启泰、郑汉淇、王长水、郭俊年、许文仲、林洋港、许娜桑等近百位中外历史名人的人文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整理、研究与期待。

上述这些中外历史名人及当地人文遗迹背后,都在诉说着他们与鼓浪屿、月港、广州十三行、台湾、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相关的血脉渊源,及其文化传承关系。

因此,本次鼓浪屿人文研学活动,我们将《走近“北溪江畔”》,走进“鼓浪屿的娘家故地”,去系统地领略“北溪江畔”的自然风光、洋楼建筑、家族荣耀、以及闽南民俗文化风情,所带给大家不一样的人文体验和独特的地域感受,欢迎朋友们加入此次寻访漳州“角美”文化遗迹的团队中,来聆听“鼓浪屿人文历史后花园”里的华侨家族往事!





手机旋转观赏







《走近“北溪江畔”》


招募信息




活动时间

2024年12月7日

周六全天

8:30~16:30






集合地点

上午8点20分

厦门第一码头BRT总站

门前广场




活动人数

成团15人





讲解费

180/人



交通费

80元/人



午餐费

40元/人



共计300元/人






报名方式

长按二维码报名

备注【人文研学报名+姓名】

并转发分享本文


报名截止时间

2024年12月5日晚21:00 

名额报满为止,过期款项不退




特别提醒

①请大家提前报名,以便统计人数;

②具体注意事项将在活动微信群中另行通知;

③活动全程需接受在地规定;

④活动全程需接受组织者的统一指挥协调和安排。



主讲人:吴永奇(江左凡人)


厦门历史文化学者

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

金泉博物馆(北京、厦门)原馆长

2018年

鼓浪屿人文游学活动创始人

从事厦门历史文化研究二十年

曾参与鼓浪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九年历程

并担任纪录片《鼓浪屿往事》

申遗专题片《鼓浪屿》制片

2017年

申遗成功当日,亦曾参与主持了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

三家中央媒体

对鼓浪屿文化的网络现场直播节目

2017年

金砖国家厦门会议期间

受邀担任央视国际频道厦门报道组

现场直播嘉宾

2015年

电影纪录片《暗战西海岸》

历史顾问、策划人及撰稿人之一

中央电视台二套《鉴宝》栏目

首期策划团队成员

2018~2021年

从事鼓浪屿文化游学推广传播工作

曾接待过美国、新加坡等国驻华外交官

2019~2020年

参与组织全市厅局级以上领导干部

“讲好鼓浪屿故事”文化疗养活动

2021年

参与干部疗养院

外省疗养团的文化接待工作

2015~2020年

参与了厦门文旅局导游培训中心

对全市导游的文化专业培训工作

2020年

央视“云游中国”走进鼓浪屿

直播特邀嘉宾

2020年

厦门“建发养云”高端楼盘

广告形象代言人

2021年

鼓浪屿官方专题宣传片

《遇见鼓浪屿》历史顾问

2021年福州

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

厦门市考察线路接待人员培训班

培训考核师




 图文撰写:吴永奇

 技术支持:吴米纳

  技术协调:李泽林

 



            


特别鸣谢

洪明章先生

苏裕煌先生

潘茹红老师











长按二维码

关注人文游学公众号





看完帖子,别忘了动动手指,

点击右侧下方“在看”,鼓励一下编辑

谢 谢





闽南人文游学
【金冠石】深入探寻闽南历史真源,远离虚假伪史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