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是中国第七大古都,春秋时期北狄游牧民族在此生活居住;战国时期,始设代国,后被赵国兼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三十六郡,大同为古雁门郡、代郡之地。西汉设平城县,遗址在今御河东岸古城村区域。当年汉高祖刘邦北征匈奴,“白登山之战”就发生在大同境内。
三国时期,大同地区为乌桓、鲜卑民族居住区域;公元313年,拓跋猗卢定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都城,定平城为南都。公元398年,北魏拓跋珪自盛乐城迁都平城。自此,北魏政权以大同城为核心,统治中国北方97年,直至公元494年迁都洛阳为止。
北周时期,大同始称云中县;唐初,云州治云中,辖县云中。公元869年,唐置大同军节度使。五代后晋时期,燕云十六州由石敬瑭割让给契丹族统治,自此大同先后被契丹、女真和蒙古民族管辖长达434年。
公元1044年,契丹在大同设立西京道大同府,为辽之陪都。宋辽之战,杨家将大战雁门关外,即发生在这片区域。公元1122年,女真族攻占大同,改西京道为西京路,仍为金代陪都。
公元1369年,明政府收复大同,至此大同终归汉人管辖。公元1374年,明政府改大同路为大同府。公元1409年置”大同镇“,设”镇守总兵官“为镇之最高指挥官,辖驻军最多达十三万五千余人,战马五万余匹,成为北方长城沿线抵御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清代大同被满清政府统治,顺治初年曾发生过满清军队屠城的重大历史事件。民国后期大同曾隶属于”察哈尔省“,”察哈尔省“建制撤销后,1952年划归山西省管辖。
大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除北魏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唐代善化寺、辽金华严寺、明代长城烽火台、九龙壁以外,还有明代孔庙、关帝庙、大清真寺、纯阳宫等众多文物古迹,是了解汉民族与游牧民族文化交融的重点核心区域,也是中国首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点击了解公众号,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