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回声回荡在铁与钢之中
河水之畔
每一颗铆钉,都深深镌刻着
那段属于工业时代的梦想与雄心
在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的青竹河之上,有一座承载了百年风雨的铁桥——楚家湖铁桥。它始建于20世纪初,为3孔单线铁箱铁路桥。桥墩为水泥墩,桥身为铆钉铁箱梁,残存钢轨上铸有柴爿字。这座桥结构完整,保存较好,是粤汉铁路长沙段保存为数不多的铁路桥,成为长沙市重要的工业遗迹之一。
图一 铸有柴爿字的残存钢轨
百年铁桥的坚实背脊
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步伐
桥上火车轰鸣,穿越南北
跨过山川重重,载来无尽希望
楚家湖铁桥始建于清末宣统年间,是湖南近代交通兴起的重要标志。这座桥是粤汉铁路的一部分。作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粤汉铁路的修建和开通推动了长沙从内陆古城向现代化枢纽的转变。
铁路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相比传统交通工具更具优势,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的聚集和流动。1931年出版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曾记录,火车为旅客提供了极大便利,使长沙上下通达武昌与株洲。粤汉铁路开通后,作为这条线路上的大站,长沙接纳了比过去更多的往来人口,与各地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加。
便利的交通也让长沙的经济地位得到发展。1935年出版的《湖南实业志》写道:“粤汉铁路湘鄂段修成后,长沙之商业地位,更形重要,以前之岳州及湘潭,至此日形衰落,长沙渐成湘省货物进出口之总汇。”随着粤汉铁路上火车的往来,长沙成为了湖南省货物进出口的集散地,来自京津、沪汉、江浙等地区的工业品和外国商品通过铁路源源不断运抵长沙,而长沙及周边地区的农副产品也得以更便捷地输出,形成了活跃的经济循环。
图二 铁桥侧立面
褪色的标语
是历史的低语、时代的余音
承载着一处处从未熄灭的革命记忆
今天,行走在铁桥两侧,仍然可以看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的标语。桥的东侧标语写着“紧跟毛主席,永远干革命”,这句标语曾在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激励着无数人奋勇向前。尽管风雨侵蚀,西侧的标语已经模糊不清,但桥身依然顽强屹立。随着时代的变迁,桥上轨道被拆除,桥面铺上了混凝土板,铁桥不再作为铁路桥使用。
图三 铁桥底部及桥侧标语
铁桥如同一棵扎根于河谷的生命树
在时间的洪流中,将珍贵的历史片段
深深扎根在大地的脉络之中
楚家湖铁桥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它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工业建筑的成就,是我国近代铁路修建技术的历史标本,为长沙铁路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资料来源:长沙市开福区四普办)
湖南考古
http://www.hnkgs.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