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普撷珍】|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老办公楼

文摘   2024-08-30 15:57   湖南  


中苏合璧的轮廓

映照了半个世纪的智慧光芒

一砖一瓦

都浸透了时代的记忆


在长沙市烈士公园东北角王家大山地区,隐藏着一座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建筑——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老办公楼。这座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典型的中苏合璧建筑风格,左右两边对称,中间主楼高耸,两边回廊宽缓伸展,楼体呈三段式结构。其对称的构造简洁稳重,而高低错落的立面韵律灵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建筑美学。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老办公楼


在这座楼内

历史学家们对话过去与未来

一代代的学者在这里发现自我、孕育新思


1956年,经湖南省委和长沙市人委批准,该地定为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的建所地址。因该所原拟开展的考古业务已由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考古工作队承担,且该所迟迟未引进考古人才,它实际上成为了没有“考古”业务的“湖南历史研究所”。


该研究所的工作自此起步。建所初期,全所只有一栋孤零零的办公楼,从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都挤住在办公楼内,办公楼西后门小山坡上搭了一个棚子作为临时厨房。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这里的研究人员依然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58年,历史所最早的所刊《湖南历史资料》开始发行。1959年,《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出版,此书为新修《湖南省志》第一卷。


1969年,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与成立于1959年的哲学所合并为湖南省历史哲学研究所,它就是1980年所成立的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前身。


1958年,时任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的刘泱泱在该所办公楼前留影


我们凝视着那些奋斗着的革命家

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们的心跨越时空与我们相遇


老一辈的革命家,如谢华、张沈川、方克、王兴久、王学膺、苏镜等人,都曾在这里留下他们的足迹。


谢华生于1895年,湖南衡阳人,1926年加入共产党,积极参与北伐和抗日救亡运动,是西安事变的“地下尖兵”。1957年,谢华任湖南省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兼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所长,主持编纂出版了《湖南省志》第一卷和第二卷,是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地方史志编纂“第一人”。


谢华(1895-1987)


张沈川生于1900年,是湖南慈利人,他自青年时期起便活跃在学生运动中,并在1926年秘密加入共产党。他参与研制了党的第一部收发报机,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位报务员,为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原型。1960年,张沈川任湖南历史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后调往北京,1981年离休。


张沈川(1900-1991)


在老办公楼的每一个角落

都藏着湖南智慧的火种

在这里,每一个夜晚都迸发出新的思考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老办公楼是湖南省社会科学从起步到发展的见证者与参与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省社科研究的中心。这座办公楼承载着的精神遗产,将激励后辈在湖南社科领域继续探索。(资料来源:长沙市开福区四普办)

湖南考古

http://www.hnkgs.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湖南考古
湖南考古官方微信主要用于发布我省最新考古发现和重大考古资讯,同时提供一个公众考古交流的平台:传播考古知识、宣传遗产保护理念,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