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英||我在工厂那些年

文摘   生活   2024-10-15 06:17   四川  





每月二十号,新津机器厂退休工人们都要相约聚在一起到农家乐吃饭打牌,聊天叙旧。厂里曾经要好的几个姐妹也打电话要我回去参加聚会,有的同事三十多年没见,都很想念,要我回去见见面,但都因我事多而没实现愿望。五月十九日,又有两位同事打电话约我回去,说以前的车间主任幺佩明师傅要从外地赶来参加聚会,希望我回新津和大家聚聚,我下了决心,这次一定要回去看看大家!


当我见到曾经一起在车间工作过的那些人时,有几人变得都不认识了,我感叹时光真是催人老啊。当年高大魁梧的北方汉子幺佩明主任,现在已八十七岁,满头白发,原来壮实的高大身材,已消瘦了许多,背也有些驼了,但还是那么有精神。那些当年生龙活虎的帅哥美女们一个个都成了老太爷老太婆,有的老师傅步履蹒跚,是儿女们陪同来的。我们那一群当年活蹦乱跳的年轻人,已变得没有昔日的朝气了,头发花白身材臃肿老态龙钟了。有的师傅已去世,再也见不着了。


看到曾经一起日夜相伴的工友们,今天欢聚在一起,握手相拥唱歌聊天,我的思绪又回到四十年前在厂里的那一幕幕……


八一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条件下熬了三年,身边的邻居、同学有几个都参军、顶班或考上学校,走出农村,到人人羡慕不已的城市里去了。我千方百计想改变现状,争取早日脱离苦海,跳出农村那看不到头没有希望的日子。我就央求父亲退休让我顶班,可父亲是干部身份,国家政策规定不能顶班,这政策让我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干部的子女不能顶班?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父亲回家告诉我厂里面要照顾老职工子女,招工考试了。劳动局没有指标,是厂里照顾农村职工搞的内招,也就是临时工。当时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招工录取,心里高兴极了,终于可以进厂当工人了,天天在车间里上班,不再顶风冒雪在田里苦干了。

进厂那年我已二十岁,我爸征求我的意见,说学车工有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怕。一起进厂的七名职工子女,有三人和我一起分到精加工车间,其他三位分别被分到翻砂车间和总装车间。精工车间是幺佩明和张继成当车间主任。幺主任当年四十多岁,转业军人,一身正气,一米八的魁梧身材,一口北方话,喜欢舞文弄墨,后调到厂部任工会主席。在车间时对工人非常体贴照顾,谁有困难有事请假,都会很人性化地准假,谁家夫妻闹矛盾了,他都会利用下班时间和妇女主任一起去化解矛盾。难怪大家都称他是最有人情味的车间主任。

进厂第一天幺主任带着我们三人走进车间先参观。看着车间里的机器轰鸣声,我们满脸的好奇。幺主任对我们说:“以后要多向老师傅们学习车工技术,做到学一项,爱一项、钻一项,不要辜负父母和领导对你们的期望!”

后来车间安排我跟了一位女师傅当学徒,她叫林惠芳,三十多岁,一米五八的个子,一头运动短发相当精神,篮球打得非常棒。离婚后一人带着二岁的儿子,要上班又要带儿子,非常辛苦,车间里给予林师傅很多照顾,安排她只上白班,迟来早退都没计较。把我安排给林师傅当学徒,也许就是对她的一种照顾吧!

车间有两百多个平方,进门左边一排是四台620型车床,一台630大型车床,再往里走还有两台620型车床,还有一台刨床,一台冲床、一台磨床和一台插齿机,林师傅开的进门第三台620型车床。当时厂里生产的是减速机、输送机、搅拌机,车间幺主任安排林师傅车的就是地脚螺丝。刚开始我就站在车床旁边,看着林师傅在车床上操作,有时帮助拿一下铁棍,打打下手。看着师傅拿起板头把车床夹头松开,夹上铁棍,再用劲拧紧夹头,把车钢材的直角车刀放在刀架上,调整好刀子和工件的中心位置,再把车速调整好,按动电源开关,拉起操纵杆,车床夹头开始快速转旋起来,再把纵向刻度盘调整到0的刻度上,拉上起动手柄,力架上的刀子就跟着工件向前走动起来,先试车0.5厘米,停下车头转动用游标卡尺量一下工件的直经,再根据图纸要求的尺寸进刀深度,再起动车头,车上图纸要求的尺寸后,再用板丝的工具板芽顶在工件上,把尾座推到板芽上顶着,用板手固定好尾座,在车好的部位刷上油,起动车床,板芽就随着车速慢慢向前走动,到了规定的尺寸,停下车床,用螺丝帽带上试一下,合适后取出工件,一根地脚螺丝就安装完成了。看着林师傅操作了二天,我就想上前试试,师傅拿着图纸教我先认图纸的各位符号,看懂图纸才能动手,师傅告诉我:“车工是细致活,稍一马虎看错数字,车出来的零件就会报废,给厂里造成经济损失。”车地脚螺丝是车工最简单的活,我壮起胆子站到车床前,林师傅在旁边看着我一步一步操作,当我成功车好一个地脚螺丝后,我也就不那么紧张了,心里有种成功的喜悦,好好跟着师傅学,加油吧!


车间后来又安排我跟一男的贺庆文师傅学车工,贺师傅瘦高瘦高的身材,三十多岁学了一身过硬的车工技术,深受大家称赞。刚开始他不愿意带徒弟,幺主任几次三番地做他工作,他才勉强答应收下我这个徒弟,以前跟着女师傅,车的都是简单的零件,车间安排给贺师傅车的都是技术性強,难度大的工件,跟着贺师傅慢慢学磨刀,yT刀片车钢件,yD刀片车铸件。磨刀也有很多窍门,直角刀、45度、75度,刀子的几个角度的磨成,开减速槽等,什么样的角度才耐用,车工的技术性很強,师傅先让我拿几把刀子去磨,告诉我要磨成什么样的角度,如果刀磨的角度不对,又得重新去磨,遇到夏天气温大,满头大汗,磨刀时间久了,沙轮灰尘飞得满头满身都是,脸都变成花脸了。车工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好学,得下功夫!白天跟着师傅在车床上上手操作,晚上还参加厂里举办的车工理论知识培训,师傅见我勤奋肯学,他也热心教我学技术。


跟着师傅一日一日的学习操练,半年后车间安排我单独开车床了,也是开620型,开始三班倒了,好在跟师傅一个班,遇到有什么困难,磨刀、磨钻头的就找师傅请教帮忙,师傅也会放下手里的活,尽快帮我解决问题。我从内心里非常感谢师傅的帮助和技术传授!

八七年十月,新车间建成,车床搬到新车间了,由于工作需要,贺师傅调到检验科当检验员,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只能向一个组的雷玉华师傅求助,雷师傅是女的,三十多岁中等个子,剪着运动头干净利落,为人和善工作积极,年年被评为厂先进,工作中处处照顾我,把难的工件留给自己,把轻松一点的让给我,这份情温暖了我的心,让我终身难忘。


车工苦、车工累,一天八小时站在车床前,吃灰尘,遭铁屑烫,身上伤痕累累。精神还要高度集中,责任心极强,生怕车错了尺寸,一根头发丝就有十几丝,零件要求就只有二、三丝,圆柱车小了、孔车大了就是废品,说小点个人扣钱,说大了给厂里造成损失,耽误工期。工作三班倒,但是为了赶时间,车间领导随时安排我加班,因为我家住厂区,又没结婚没有家庭负担,车间主任常安排我星期天加班,我的天啊,年轻时谁不想利用星期天休息放松一下,没办法吧,以大局为重,以厂里利益为先吧。由于我工作积极认真,听从车间安排的工作,胆大心细,工作出色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在厂里工作七年,我看到老工人们爱厂如家,乐于奉献,加班加点,促进生产;我看到老师傅们的传帮带,言传身教作表率,带动青工拼命加巧干;看到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们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积极工作,争优创新作贡献!

在工厂工作七年,得到众多师傅们的帮助指导,学会了车工的基本技能,结识了众多好朋友,谱写了人生的新篇。


在工厂工作七年,耳闻目染师傅们高贵品格,是我人生观日渐成熟,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七年,给我的人生留下美好难忘的记忆,让我老了也不忘学习进步,爱上了书法写作,唱歌打球,乐在其中。

在工厂工作七年,和一帮年轻姐妹打得火热,快乐开心极了,下班后、星期天约上几个人骑上自行车到处疯跑,老君山上、岷江河畔、飞机场里、同事们农村的家中,大街小巷到处都留下我们的脚印和欢声笑语。


九一年结婚到成都,离开了我洒下青春热血的机器厂,离开了我相伴七年的工友们,依依不舍,情谊难分。现在有时梦中还有飞速转动的机头,还有工友们亲切和蔼的面容。

我常常把我写的文章、唱的歌发在“机器厂退休”群里,愿我的文章和歌声一起陪伴工友们,健康快乐幸福度晚年!

(校对 陆先武)















  朱梅英


金牛区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会协会会员,有文章在报纸杂志发表,有五十篇文章在各公众号发表。酷爱乒乓球运动,喜欢书法唱歌,好笔耕方格,借文抒情以明心志。活出精彩,不负此生。


公众号其他文章链接:侯永清||杨牧与他的兵团情结





顾问万晓玲 高伟 刘小革      

美编强军 湘君

主编唐明霞

副主编邹贵宝 向辉

编委成员:

李宗明 陆先武 张大春 周晓为 王芳

评论员:

龚革飞 陈岸国 陈芳


投稿邮箱:
623564515@qq.com




不惟读书
工作之隙,茶余饭后,可以读书、观影,去远方的繁华盛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