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军人这个职业都是十分受人尊敬的。作为国家武力的最直接体现,正是依靠他们,国家才能够拥有最基本的独立自主权利。
但正所谓人无完人,军队再怎么严明,始终还是会有败类渗入进来。作为国家的一个暴力机构,一旦军队遭到腐化,那么对于国家的危害也将更为巨大。
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一起恶劣的持枪凶杀案。行凶的就是个被告发的副军长余洪信。
上世纪70年代时照片
早年投身革命,战功彪悍
1925年,余洪信出生在河北省武强县。在当时的年代,中国深陷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而余洪信的家庭也比较贫困,为了混口饭吃,他就加入了军队。
随后便开始了他大半个人生的军旅生涯。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又从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余洪信早年为新中国的建立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而他也从一介士兵平步青云。在46岁时就官拜63军副军长。可谓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例子。而他也是为此落下了一身伤疤。其中最显眼的便是在他杀人潜逃之后通缉令上关于他外貌的描述。
军队
头部靠后的地方有一块拇指大小的地方没有头发,这是在一次战斗中余洪信被子弹击中了头部之后留下的伤疤。他十分幸运地躲开了死神的镰刀,但因为当时医学技术和条件都十分简陋,因此这颗弹头就一直留在了他的头骨里。
并且每逢下雨天等阴寒天气,他都会犯头痛。并且他的喉咙也被流弹留下了伤疤。左右肩膀甚至因为手术的缘故而高低不齐,这些无形的勋章见证着他的荣誉。
他证明了自己是个优秀的士兵,但却无法证明他是一个好人。
脾气与性格造就的陋习
虽然余洪信本人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但他却无法被认为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对于部下的工作,他一向十分严格。并且监督下属的工作也十分仔细。甚至可能到了鸡蛋里挑骨头的程度。
而一旦让他觉得不满意,他便马上对部下进行批评,轻则训斥,重则大声呵斥。就这样部下都十分害怕这位长官,除非不得不去面见他,否则是连他的屋子都不进的。余洪信这样严格要求部下,却从来没有想过为部下着想。
古人治军尚可知奖罚分明,而他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惩罚自己的士兵,这种性子或许在紧张的战争年代还可以忽略。但在和平时期却根本无法被其他人所忽视。
余洪信
因此他开始越来越与基层官兵脱离接触,走向了类似军阀的作风。这时他正在经历当时和苏联红军师长恰巴耶夫一样的道路,俩人都出身平民,都是在战争中摸爬滚打打出了自己的名堂,也有着同样的缺点,脾气暴躁,甚至忽视军纪。
但这条路注定要有分歧,恰巴耶夫还有政委福尔曼诺夫及时将他拉回正道。但余洪信却什么都没有,而也正是这些性子让他日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滥用权力被告发,怒而无规则射杀军属
1969年,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渐恶化,余洪信随即被派往内蒙增援当地军队。但此时仗着自己手握军权,并且还抱有天高皇帝远的心态。余洪信到达当地之后开始为非作歹,甚至多次奸污当地妇女。
甚至开始与当地政府勾结,试图组建自己的势力集团。但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内蒙古民众不满情绪日益增加,他们直接向北京联名上书。并且在书中详细列出了余洪信的所作所为。
中央政府在收到这封举报信之后高度重视,随后马上成立专门调查组对余洪信展开调查,并且令北京军区马上对余洪信临时解职等待调查结果。
随后的调查结果也很明显。于是北京军区马上对余洪信进行了严厉处分,除了将他停职之外还将他的军职连降三级,最终的处置还仍待考虑。
这滋味对余洪信来说肯定不好受,他在战场上险些丢了性命才坐上的这个座位,最后却因为他眼中的一个“小小的错误”就丢了自己的职位。
并且他的案件立刻被通报批评,一下子他滥用职权强奸妇女的行为瞬间便人尽皆知。并且这让他本就不良好的社交状态更加恶化。
在这种环境下余洪信开始感到害怕,他害怕自己大半辈子换来的权力全部化为乌有,于是他就只好借希望自己以前的军功能够让他网开一面。等待的时间是最煎熬的,为此他对任何风吹草动都十分敏感。
一听到北京来的人便心惊胆战,十分不好过。而这种心惊胆战很快便被他潜移默化成对社会的怨恨,而最终怨恨驱使他要报复他自认为夺取了他的一切的社会。
在听到了来自北京的军区政委的消息之后,他随后便离家出走了。而当他回到家之后,手里不知为何突然拿了两把手枪,妻子一看到枪,立刻警觉了起来。因为按照规定余洪信的枪已经被收缴了。
随后余洪信离开了家。他开始随机寻找目标,首先被他选中的便是63军军长家。他先敲了敲门,只要有人开门他便直接开枪射杀。但等了半天却没人回应。
余洪信深知自己因为第一枪的缘故很快便会有人赶来,马上放弃了军长家转而走到下一个目标政委家。
此时政委并不在家,政委的妻子听到敲门上马上开门询问,但被余洪信射杀。随后他又射杀了副政委以及另一位干部之后连夜逃跑了。这起案件十分恶劣,中央立刻开始对余洪信发布了全国通缉。
但余洪信却在此时人间蒸发了,最后在潜逃了1个月之后,搜捕人员在山西榆次发现了开枪自杀的余洪信的尸体。或许这就是一个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最终被权力的魔咒所蛊惑的结局吧。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