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喻嘉言《医门法律》:“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不学无术,急于求售,医之过也。甚有文过饰非,欺人欺天,甘与下鬼同趣者,此宵人之尤,不足罪也。 ”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吴谦《医宗金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清·吴仪洛《本草从新》:“夫医学之要,莫先于明理,其次则在辩证,其次则在用药。理不明,证于何辨?证不辨,药于何用?”
清 ·魏荔彤《金匮要略方论本义》:“大约心细则眼明,而理明则心细,多读书辨证则理明识广。”
清·郑钦安《医法圆通》:“其在不识者,徒记几个汤头,几味药品,不求至理,不探玄奥,自谓知医。一遇危症,大海茫茫,阴阳莫晓,虚实莫辩,吉凶莫分。一味见头治头,见脚治脚。幸而获效,自夸高手。若不获效,延绵岁月。平日见识用尽,方法使完,则又藉口曰:病入膏肓,药所难疗。殊不知其艺之有未精也。更有一等病家,略看过几本医书,记得几个汤歌药性,家人稍有疾病,又不敢自己主张,请医入门开方去后,又或自逞才能,谓某味不宜,某味太散,某味太凉,某味太热,某味或不知性,忙将《本草备要》翻阅,看此药能治此病否。如治与病合则不言,不与病合则极言不是,从中添减分两,偶然获效,自矜其功,设或增病,咎归医士。此等不求至理,自作聪明,每每酿成脱绝危候。虽卢缓当前,亦莫能治,良可悲也。”
清·郑钦安《医理真传》:“世之业斯道者,书要多读,理要细玩,人命生死,在于反掌之间,此理不明,切切不可妄主方药,糊口事小,获罪事大。苟能细心研究,自问无愧,方可言医。”
我们来看一下心主血,一共有5个内容,血的概念、血的生成、血的损耗、血的运行、血的证型。
我们先看血的概念。
血,就是血液,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在《素问·调经论》中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血有濡润滋养全身的生理功能。
血液在脉道中运行全身,对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起着濡养作用,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液的濡养作用,可以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感觉、运动等方面反映出来。
如果血液充足,濡养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致密,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等。
如果血液亏虚,濡养功能减退,则面色无华,肌肉消瘦,皮肤干燥,毛发不荣,肢体麻木,运动障碍等。
在《难经·二十二难》中记载:“血主濡之。”
在《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记载:“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在《景岳全书··血证》中记载:“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卫,津液得以通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是以人有此形,唯赖此血,故血衰则形萎,血败则形坏,而百骸表里之属,凡血亏之处,则必随所在而各见其偏废之病。”
血又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是以气血为其物质基础的。主神志的脏腑得到血液的濡养,精神情志活动才能正常。
如果血液充足,神得血养,则精神充沛,神志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
如果血液亏虚,神失血养,则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精神恍惚、谵妄、昏迷等。
在《灵枢·平人绝谷》中记载:“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在《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血者,神气也。”
在《素问·八正神明论》中记载:“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
我们再看血的生成。
水谷精微化血,饮食经脾胃的腐熟运化,转化为水谷精微,水谷精微转化为营气与津液并注入脉中,脉中的营气与津液经过气化作用而成血。
在《灵枢·决气》中记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在《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中记载:“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以生长肌肉皮毛者也。”
我们拓展一下津与血的关系。
血渗为津,脉中的血液,经过孙脉渗透于脉外,便化为具有濡润作用的津液,可补充脉外的津液不足。
津化为血,脉外的津液,也可以渗入孙脉,津液就可以化生和补充血液,而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
血液和津液,具有相互转化,相互补充的关系。
血液和津液,都是由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所化生,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所以又称为“津血同源”。
血液可以转化为津液,津液又可以转化为汗液,所以又称为“汗血同源”。
在《灵枢·痈疽》中记载:“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血耗则津亏,比如在失血过多的时候,脉中的血少了,脉外的津液便渗入脉中,以补偿血容量的不足,因此,导致脉外的津液亏损,从而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
所以,对于大出血的病人,不能再使用发汗的方法进行治疗,以防止再伤津血。
津耗则血少,比如大汗、大吐、大泻,在津液大量耗损时,脉外的津液不足,脉内的津液便渗出于脉外,以补充津液的亏耗,从而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
所以,对于大汗而导致津液耗损的病人,不能再使用耗血或破血疗法,以防止津血进一步的耗伤。
在《灵枢·营卫生会》中记载:“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夺,是强取,即大量丧失的意思,无,通毋,即不要、不能的意思。
精化血,肾精充足化为血,肾藏精,肾主骨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肾藏精,肝藏血,肝血可养肾精,肾精可化为肝血,肝肾精血互化,所以,又有肝肾精血同源之说;命门真火,有学说认为就是肾阳,命门真火温煦脾胃以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奉心化赤为血。
所以,精足则血足,精亏则血少。
俗语也有“一滴精十滴血”之说。
在《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中记载:“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
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记载:“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在《张氏医通·诸血门》中记载:“经言血之与气,异名同类,虽有阴阳清浊之分,总由水谷精微所化。其始也混然一区,未分清浊,得脾气之鼓运,如雾上蒸于肺而为气;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血不泻,归精于心,得离火之化而为真血。以养脾脏,以司运动,以奉生身。”
在《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中记载:“夫血者,水谷之精微,得命门真火蒸化,以生长肌肉皮毛者也。”
在血的生成中,都和哪些脏腑有关呢?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肾生血,肺行血,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消化吸收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而生血。
如果其中一个脏腑功能障碍,就会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从而产生血虚相关的病症。
血的生成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水谷精微化血,水谷精微来源于饮食,在饮食上要吃自然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反季节食物、转基因食物、药物残留超标食物、人工合成食物、过期变质食物等。
中医认为红色的食物具有补血作用,其中红枣、红豆、红糖、枸杞、花生,称为五红汤,有补血功效,适合贫血又素食的朋友作为食疗方服用。
贫血的患者,大多是缺铁性贫血,富铁的食物有血制品,猪血、鸭血、鸡血等;有动物肝脏,猪肝、鸡肝、羊肝等;有瘦肉,牛肉、羊肉、猪肉等;有蔬菜,莲藕、菠菜、海带、紫菜等;有豆制品,黄豆、豆腐、豆芽等。
莲藕一段切块,带瘦肉的大棒骨一根剁成块,加上适量的生姜、红枣、海带、花生、盐等炖煮,出锅后再放枸杞、芝麻油、香菜、葱等,又好喝,又养血,我称之为莲藕养血汤,需要的朋友可以作为食疗方服用。
血的生成,没有饮食不行,只靠饮食也不行,还需要脏腑来进行转化,脏腑中和血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脾胃、小肠、肾、命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食物在小肠中消化吸收,肾藏精,精化血,水谷精微等通过命门真火的蒸化为血。
饮食好,脏腑功能不好,转化效率低,血的生成少,会血虚;脏腑好,饮食不好,转化有效率,但养料不足,血的生成也少,血也会虚;要饮食好,脏腑功能也好,养料充足,转化效率高,血的生成多,血才会足。
所以,养血补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有的放矢的制定方案,该调饮食的调饮食,该调脏腑的调脏腑。
我们再看血的损耗。
久视伤血劳于心,这是五劳所伤的内容,在《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我们结合脏腑理论,心主血,久视伤血劳于心;肺主气,久卧伤气劳于肺;脾主肌肉,久坐伤肉劳于脾;肾主骨,久立伤骨劳于肾;肝主筋,久行伤筋劳于肝。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看,心神在动,很多人刷视频停不下来,是眼睛停不下来?还是手停不下来?还是心神停不下来?是心神被视频的内容勾牵,不能自主,看了还想再看而停不下来。
心主血,心藏神,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眼睛本身的活动需要血的濡养,久视不仅伤眼,还劳心、伤神、耗血。
大家长时用眼之后应该有体会,不仅眼睛疲劳,人也无精打采,特别疲惫。所以,平时尽量减少长时间用眼,特别是电子的屏幕,一闪一闪的,特别伤眼,使用一会儿,就闭目养养神,让眼睛、心神都休息休息。
忧思焦虑暗耗心血,忧思焦虑属于神志活动,心藏神,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心理影响生理,忧思焦虑,临床比较典型的是失眠,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心神是过度活跃的,那么,就会过度消耗身体已有之血。好的睡眠,有利于脏腑功能运转,生成气血,那么,反之,失眠,又会影响血的生成。一边新的生成减少,一边消耗又过多,那么,血就会越来越少,身体就会越来越差,身体越来越差,血又会越来越少,恶性循环。
我自己严重失眠过,深知其苦,深知其害。所以,临床遇到伴随失眠的病人,我都会先把失眠当重点进行调理,同时调节其神志,心安则神安。
出血病症,比如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外伤、皮下瘀斑等,直接损耗身体已有之血,其中内伤出血,又伤及脏腑,又会影响血的生成,所以,平时要多注意身体保养,尽量避免出现出血病症。
血难生而易耗,不仅要在开源上下功夫,注意饮食,调节脏腑等,使血的生成正常、充足,还要在节流上下功夫,注意久视会伤血,忧思焦虑会伤血,出血病症会伤血等。
我们再看血的运行。
脉道要通利,脉道具有约束、引导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需要脉道完好无损、通畅无阻。
血液要充盈,血液充盈于脉中,运行周身,才能濡养全身。
心气要充沛,气行则血行,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的固摄作用,可以固摄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使其不溢出脉外;气的温煦作用,产生热量,使血液运行通畅,而不受寒留滞。
在《医学正传·气血》中记载:“血非气不运。”
在《温病条辨·治血论》中记载:“故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
我们拓展一下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气能生血,有形之血不能独生,无形之气可助其生,在生理上,气是生成血液的动力,脏腑气化生血,营气化血,所以,气旺则血足;那么,在病理上,气虚则血也跟着虚;在治疗上,就可以补气以生血。
比如《内外伤辨惑论》中的当归补血汤,黄芪一两,当归二钱,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5倍,重用黄芪以补气生血。
在《读医随笔·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中记载:“生血之气,荣气也,荣盛则血盛,荣衰即血衰,相依为命,不可离也。”
气能行血,在生理上,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在病理上,气虚则血行无力,会血瘀,气滞则血行受阻,也会血瘀,气逆则血溢,会出血;在治疗上,气虚血瘀的,可以补气活血化瘀,气滞血瘀的,可以行气活血化瘀,气逆出血的,可以降气以止血。
在《医林绳墨》中记载:“血者依附气之所行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
气能摄血,在生理上,气的固摄作用使血行脉道之中而不逸出脉外;在病理上,气虚不能摄血,会导致出血;那么,在治疗上,可以补气以摄血,可以益气以固脱。
在《景岳全书·血证》中记载:“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在《医贯·阴阳论》中记载:“失血暴甚欲绝者,以独参汤一两顿煎服,纯用气药。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几微之气所当急固,使无形生出有形。”
血为气之母,血能养气,在生理上,气的生成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血的濡养,血足则气旺;在病理上,血虚会导致气虚;在治疗上,气血两虚者,补血益气要同时兼顾。
血能载气,在生理上,气存在于血中,依附血的运载到达全身而不散失;在病理上,血脱则气散,气随血而脱,血瘀则气滞,气行被血瘀阻滞;在治疗上,气随血脱的,要益气固脱,血瘀气滞的,要活血行气。
在《张氏医通·诸血门》中记载:“气不得血,则散而无统。”
在《读医随笔·气能生血血能载气》中记载:“所谓血藏气者,气之性情剽悍滑疾,行而不止,散而不聚者也。若无以藏之,不竟行而竟散乎?惟血之质为气所恋,因以血为气之室,而相裹结不散矣。”
在《血证论·吐血》中记载:“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气不止而血欲止不可得矣。”
在《素问·调经论》中记载:“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我们看病邪因素对血的运行影响。
痰、瘀等病理产物,阻滞脉道,会造成血行不畅、阻塞不通;血液运行需要一定的温度,以温煦血液,使其在脉中运行通畅,如果过寒,寒主收引,会使血行不畅而凝滞,产生血瘀,如果过热,血行加速,会迫血妄行,产生出血。
在《正体类要·正体主治大法》中记载:“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综上所述,血的运行,需要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还不能受病邪的影响,临床治疗血的运行相关病症时,最好兼顾以上几个方面,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我们接着看血的证型都有哪些?
血瘀证,常见的有心脉痹阻证、瘀阻脑络证、胃肠血瘀证、肝经血瘀证、瘀阻胞宫证、瘀阻精室证、瘀滞胸膈证、下焦瘀血证、瘀滞肌肤证、瘀滞脉络证、瘀滞筋骨证、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热互结证。
血虚证,常见的有心肝血虚证、血虚肠燥证、血虚肤燥证、血虚生风证、气血两虚证。
血脱证,常见的有气随血脱证。
血热证,常见的有血分实热证、血分虚热证。
血寒证,常见的有寒滞肝脉证、寒凝胞宫证、寒凝脉络证。
气不摄血证等。
我们先看血虚相关的证型。
血虚证,就是血少了。血不能荣上,面部的供血减少,面色会淡白或萎黄无华,舌头的供血减少,会舌淡苔白,口唇的供血减少,会口唇色淡;血虚,血不能养经,经脉供血减少,不能滋养肢体、皮肤,会肢体麻木、皮肤干涩;血虚,血海就失充养,子宫的供血减少,会月经量少色淡,脉道的供血减少,会脉细无力;血能载气,血虚,所载之气也跟着虚,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血虚,血不能养心,会心悸,心藏神,心血不足,神失血养,会健忘、失眠、多梦等。
气血两虚证,就是气也虚、血也虚。有气虚相关的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有血虚相关的表现,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等。
心肝血虚证,就是有血虚相关的表现,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经量少淡等;有心相关的表现,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有肝相关的表现,肝开窍于目,眼睛供血不足,会两目干涩,肝其华在爪,爪甲供血不足,会爪甲不荣等。
血虚肠燥证,就是血虚了,不能滋养肠道,导致肠道干燥。有血虚相关的表现,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等;有肠相关的表现,大便干结等。
血虚肤燥证,就是血虚了,不能滋养皮肤,导致肌肤干燥。有血虚相关的表现,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等;我们前面讲过津血同源,阴血不足,津液也不足,相对的阳就多了,这个阳是实的还是虚的?是阴血不足导致的,是虚的,虚火内生,会心烦易怒、口干易渴;有肌肤相关的表现,肌肤失血所养,化燥生风,搏于肌肤,会皮肤干燥,迁延反复等。
中医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说。
血虚生风证,就是血虚了,不能滋养机体,出现肢体颤动等可以归因为风的表现。有血虚相关的表现,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等;有风相关的表现,肢体颤动等。
我们接着看血脱相关的证型。
血脱证,是血虚的加重版,看到脱,一般是危重。血脱,血更失濡养,会心悸、面色苍白、舌淡白或枯白、头晕眼花等;血脱,脉道更加空虚,会脉微欲绝等;血脱,气也跟着脱,会气息微弱,肢厥身凉等。
气随血脱证,一般是急性大出血的情况。有血脱相关的表现,大量出血、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有气脱相关的表现,气能摄津,气随血脱,不能固摄津液,会大汗淋漓,气少息微等。
我们接着看血瘀相关的证型。
引起血瘀的病因,常见的有出血致瘀,外伤导致脉络受伤,血溢出成为离经之血,停积体内而血瘀;气滞致瘀,气滞,使血行不畅,瘀滞而血瘀;气虚致瘀,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血瘀,气虚不能固摄血液,血溢出脉外而血瘀;血寒致瘀,寒性凝滞,使血行不畅,凝滞成血瘀;血热致瘀,热入血分,血热互结,煎灼血液,使血液黏稠,运行不畅而血瘀,热灼伤血络,热迫血妄行而出血,离经之血停积体内而血瘀。
瘀血,为有形实邪,阻塞气血运行,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会刺痛,瘀血位置固定,会固定痛,瘀血属阴,夜里也属阴,夜里气血运行减缓,所以,夜里症状会加重,实症拒按,虚症喜按,瘀血为实症,拒按。
瘀血,为有形实邪,瘀积不散而成肿块,会出现青紫瘀块,腹内肿块。
瘀血,导致血不循经而出血,会出现紫暗血块,瘀斑瘀点。
瘀血,导致血行艰涩,在色脉上,会导致面色黧黑或黧青、唇甲青紫、皮下紫斑或丝状红缕、舌质紫暗紫斑紫点、舌下静脉曲张、脉涩等。
心脉痹阻证,就是心脉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和心相关的表现,胸痛、心悸等。心在胸中,心脉血瘀导致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会出现胸痛,血瘀的胸痛是刺痛、固定痛、胸痛彻背的;心脉血瘀,导致心的供血不足,会心悸;心其华在面,心脉血瘀,面色会黧青;心开窍于舌,心脉血瘀,舌会紫暗或有斑点;心在体合脉,心脉血瘀导致血行不畅,会脉涩。
瘀阻脑络证,就是头脑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头脑相关的表现,头痛等。头脑血瘀,导致头部血行不畅,会头痛,血瘀的头痛是刺痛、固定痛、夜间加重的痛;头脑血瘀,阻滞气血运行,导致头脑供血不足,使头脑失养,心主血、心藏神、脑为元神之府,会健忘、失眠、心悸等。
胃肠血瘀证,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胃肠相关的表现,腹痛等。胃肠血瘀的腹痛,是刺痛、固定痛、拒按的;胃肠血瘀,导致脉络受伤,血溢出的离经之血,通过上消化道吐出的,一般是鲜红色的,通过下消化道排出的,一般是黑色的。
瘀滞筋骨证,就是筋骨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筋骨相关的表现,筋骨肿胀、筋骨疼痛等。筋骨血瘀的疼痛,是刺痛、固定痛、夜间加重、活动加重的。
瘀滞脉络证,就是脉络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脉络相关的表现,脉络肿胀、脉络疼痛等。脉络血瘀的疼痛,是刺痛、固定痛、夜间加重、活动加重的。
瘀滞肌肤证,就是肌肤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皮肤相关的表现。肌肤血瘀,血行不畅、导致肌肤失养,会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皮肤血丝红缕、皮肤痒痛、皮肤顽麻不仁等。
瘀滞胸膈证,就是胸膈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胸膈相关的表现,胸膈痛、进食梗塞等。胸膈血瘀的胸膈痛,是刺痛、固定痛的;胸膈血瘀,为有形实邪,进食会有阻塞感。
肝经血瘀证,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肝经相关的表现,胁痛、少腹肿块、情志抑郁等。肝经血瘀的胁痛,是刺痛、固定痛、遇情志变化而痛、拒按的;肝经血瘀,血瘀为有形实邪,会在肝经所过的少腹部有肿块;肝主情志,肝经血瘀,会情志抑郁。
下焦瘀血证,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下焦相关的表现,小腹胀满疼痛、少腹结急、月经不调等。下焦血瘀,导致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会痛经、会小腹胀满疼痛,是刺痛、固定痛、拒按的;下焦血瘀,瘀滞严重的,会闭经。下焦血瘀,瘀久化热,热邪扰神,会发热、会神志发狂。
瘀阻胞宫证,就是胞宫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胞宫相关的表现,小腹痛、小腹肿块、月经不调等。胞宫血瘀,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会小腹痛、痛经,是刺痛、固定痛、拒按的;胞宫血瘀,血瘀为有形实邪,会小腹肿块,经期会排出血块;胞宫血瘀,瘀滞严重的,会闭经、不孕。
瘀阻精室证,就是精室血瘀了。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精室相关的表现,血精、射精刺痛等。精室血瘀,血行不畅,不通则痛,会出现会阴部刺痛、拒按,射精刺痛;精室血瘀,为有形实邪,会出现会阴部肿块;精室血瘀,影响生理功能,会出现阳痿、精少;精室血瘀,导致血络出血,会出现血精。
气滞血瘀证,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等,也有气滞相关的表现,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等。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会刺痛、固定痛、遇情志变化而痛;气滞血瘀,在经期,会出现痛经、闭经、经色紫暗有血块。
气虚血瘀证,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刺痛、固定痛、夜间痛、拒按等,也有气虚相关的表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瘀热互结证,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夜间加重等,也有热相关的表现、心神不宁、谵语烦躁、恶热口渴、便结尿赤、苔黄、脉沉实等。瘀热互结在少腹,则少腹坚满胀痛;痰热互结在头部,则头痛头胀。
痰瘀互结证,有血瘀的表现,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刺痛、固定痛、夜间痛、拒按等,也有痰相关的表现,痰多、肿块、苔腻等。痰瘀,都是有形实邪,痰瘀互结的部位会出现肿块,如果互结在胸,影响胸部气血运行,会胸闷,如果互结在肢体,阻塞肢体气血运行,使血不荣养,会肢体麻木。
我们接着看血热相关的证型。
血热证,有热相关的表现,舌红绛、脉数等,也有血相关的表现,出血等。血热会迫血妄行,导致出血,会出现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等;血热,煎灼阴血,会使血色鲜红粘稠;血热,使血液循环加速,血管充血扩张,会舌红绛、脉数;血热,侵犯人体血分,聚于局部,易化腐成脓,发为疮痈。
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血分实热证,有实热相关的表现,身热夜甚、燥热不宁、神昏谵语、舌质深绛、脉弦数等,也有血相关的表现,吐血、衄血、尿血、便血、斑疹显露等。
血分虚热证,有虚热相关的表现,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干少苔、脉虚细等,也有血相关的表现,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
我们接着看血寒相关的证型。
血寒证,有血相关的表现,经色紫暗有血块、舌淡紫,脉涩等,也有寒相关的表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润或滑、脉沉迟或弦紧等。血寒,寒性凝滞,使血行缓慢,阻塞气血运行,导致血瘀,经色会有紫暗血块,血不荣肤,肤色会紫暗发凉,血不荣胞宫,会月经愆期;血寒,损伤阳气,会形寒肢冷,得温则舒,会冷痛,手足冷痛、少腹冷痛、患处冷痛等。
寒凝脉络证,有寒相关的表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沉紧等,也有脉络相关的表现,比如局部脉络受寒,则局部冷痛。
寒凝肝脉证,有寒相关的表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沉紧等,也有肝脉相关的表现,肝经绕阴器,会腹股沟冷痛、阴囊冷痛、小腹冷痛等。
寒凝胞宫证,有寒相关的表现,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或沉紧等,也有胞宫相关的表现,月经不调、不孕、痛经、小腹冷痛等。
我们接着看气不摄血证,就是气虚了,不能摄血,会出血,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皮下瘀斑等;气不摄血,体内的血少了,血虚,会面色无华、心悸失眠、舌淡脉弱等;气不摄血,气也虚,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
关于辨证,我个人感觉是有规律的,就是“病因+病位”,通过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分析、归类为某一个或几个病因,某一个或几个病位。
比如心脉瘀阻证,病因是瘀阻,病位是心,患者会有舌紫暗或有斑点、脉涩、面色黧青等可以归为瘀阻的表现,也会有心悸、胸痛等可以定位为心的表现;再比如心肝血虚证,病因是血虚,病位是心和肝,患者会有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舌淡脉细等可以归为血虚的表现,也会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等可以定位为心的表现,两目干涩、爪甲不荣等可以定位为肝的表现。
其他证型,以此类推。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家庭保健,自主养生
自利利他,自助助人
上可疗君亲之疾
下可救贫贱之厄
中可以保身长全
进能爱人知人,退可爱身知己
求医不如求己,求医不如学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