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小岩悦读
你是否曾思考过,人们常说的“命运”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命运早已注定,我们是否应当安于自己的命运?
如果命运不是注定的,我们应该怎么改变自己的命运呢?
明代思想家袁了凡也曾深思这些问题,他把自己用一生的思考和行动寻找到的答案,写进了《了凡四训》。
曾国藩在读过之后,对袁了凡推崇备至,并将这本书列为子侄必读的“人生智慧书”。
袁了凡先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告诉世人:
人一生的命运,都藏在了自己的思维里。
1
所谓“立命”,就是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被命运束缚。
年轻时的袁了凡,被一位名叫孔先生的算命先生准确预测了一生的命运,包括考试名次、官职大小、寿命长短等,且多次验证无误。
在这种宿命论的笼罩下,他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陷入了消极的“躺平”模式。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
一次,袁了凡在栖霞寺偶遇了云谷禅师,这位禅师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他内心的迷雾。
禅师告诉他:“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意思是,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作而成,福报也是自己努力追求而得到。
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袁了凡心中的枷锁,让他如梦初醒。
袁了凡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他问道:“要怎样做才能改变命运呢?”
禅师耐心地解释:
“就像种植庄稼一样,你需要种植新的种子,让它发芽、开花、结出新的果实。同样地,要改变命运,就需要从内心开始,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行动。”
受到禅师启发,袁了凡当日就把自己的名字由原来的“学海”改为“了凡”,不再被宿命论束缚。
他开始积极行动,重新规划人生,努力提升学识和能力,做好事,积善行。
没过多久,他的命运就发生了改变,不仅官职得到了升迁,还在69岁时写下了《了凡四训》这本书,寿命远超孔先生算定的53岁。
2
改过思维
《了凡四训》中有这样一句话:
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 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袁了凡认为,改变命运的首要步骤就是先将自己的过失一一改正。
春秋时期的卫国贤臣蘧伯玉,在二十岁时便深刻反思自己过去的种种过错,并下定决心彻底改正。
他年复一年,不断审视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
到了五十岁,他仍能清晰地回忆起过去四十九年中所犯的每一个错误,并持续进行改进。
这种对改过的坚持与执着,实在是令人敬佩。
袁了凡认为,欲要改过,一定要有三颗心:
一是羞耻心,即要意识到自己与圣贤、君子之间的差距,从而心生羞耻,激发改过的动力;
二是敬畏心,即对天地鬼神保持敬畏之心,不敢为非作歹,时刻警醒自己的行为;
三是勇猛心,即知耻而后勇,振作起来,勇往直前,坚定地走在改过的道路上。
由此可见,过失皆源于内心。
要想真正改过,就必须从心灵上下功夫,如同斩断毒树需先砍其根一样。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关键在于面对过错时,我们是否具备勇于改正的勇气和决心。
真正的智者,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勇于改过,不断成长。
3
行善思维
《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一个人只有不断行善积德,才能得到上天的眷顾和福报。
历史上,杨荣家族便是一个积善之家。
他们世代以摆渡为生,一次大雨导致河水上涨,冲毁民居,许多人溺亡。
在众人忙着捞取财物之际,杨荣的曾祖父和祖父却只顾救人,不收取任何财物。
这份善行,最终得到了回报,后代子孙皆尊贵显赫。
善良是做人的根本,一颗慈悲心,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束光。
稻盛和夫在《心》中也分享了一段往事。
他曾援手一家陷入困境的车载对讲机销售企业,促成京瓷与该企业的合并。
然而,合并后却遭遇了部分员工的偏激反抗,给京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但稻盛和夫并未因此气馁,而是选择沉默,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企业的重建中,全心全意为员工谋福祉。
最终,这家企业转亏为盈,员工们也重拾了工作的骄傲。
十几年后,京瓷又合并了另一家濒临倒闭的复印机公司。
有趣的是,这次重建的负责人正是当年那位向稻盛和夫求助的厂长。
他不仅迅速完成了重建任务,甚至在以后京瓷的发展中,他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或许在行善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善良,一心行善,最终会得到好的回报。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你为他人打的伞,来日都会化作为你遮雨的屋檐。
4
曾国藩说:“愚者认命,庸者拼命, 智者改命。”
我们可以相信命运,但绝不能认命,更不能轻易认输。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命运有定数也有变数。
困住你的从来都不是天命,而是你认命的想法。
思维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思维的广度决定人生的宽度。
归根结底,你的思维决定了你的命运。
与你共勉
❤️ 更多书评营学员文章回看:
· “我终于副业写作月入过万了,6月公号收益9166.41元,单篇文章收益5769.54元,此文复盘我是如何做到的”
· “日更公号后,已获流量主收益1000+,上班族妈妈是如何开启写作变现之路的?”
【必读】《100篇!墨花书评、写作干货、书评营学员上稿文章、成长收获文章大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