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从0-1写作课/做自媒体体验课将于8月19日(下周一)开课,欢迎加入(这也是60天书评写作的体验课)。❤
①3天时间共读《认知觉醒》第一章节,写读书笔记打卡。②一节直播课,深度讲解新手如何从0-1做自媒体。
暑假里,孩子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对我说“妈妈,我看手机10分钟”,白天当她感到无聊、心情不好、压力大时,第一反应竟然都是“刷手机”。同时,我和老公平时看手机的时间也不少,比如我老公玩“消消乐”,我刷视频号为主,记得前几个月,当我觉得迷茫时,爱上了看谍战剧、惊悚片的剪辑视频。更糟糕的时候,一家三口都在刷短视频或玩游戏,却打不起精神来专注工作,或者做点关于创造、静心的事。01
说我们对短视频上瘾之前,先从美国人对甜食上瘾开始说起。
最近刷到一个短视频,提出了一个很震惊人的观点——在西方国家,如果你是穷人,你的身材不由自己控制,而是由资本控制的。这位博主讲述,她在美国生活时,发现在一些消费非常低的生活区,那里的人到处都是两三百斤的胖子,最大的猫腻都藏在超市里。图片来自“北大海豚妈”视频号
富人超市卖的都是天然有机产品,当然价格很贵。而穷人超市卖的都是精细化加工的食品,一大盒马卡龙仅需1美元。这背后,美国的食品加工行业十分发达,做食品深加工特别容易,如果口感不好就加糖,一块小饼干的热量就800卡,热量巨高。糖会令人上瘾,穷人越来越爱吃。而这也让资本越来越上瘾,因为美国的人工费巨贵,但工业发达,于是大量种植玉米类作物(可以实现全自动化),做出很多玉米糖浆等,最后出现在穷人超市。总结来说便是,美国穷人的身材根本不由自己控制,而是由资本控制的,因为买不起贵的蔬菜等有机食物,只能吃垃圾食品,导致肥胖。那么,美国的食物和肥胖问题,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接下来才是重点。
02
上面写的是美国穷人的身材不受自己控制,这是身体摄入的食物和物质生活层面的。
我想到的是,在中国,我们大脑摄入的信息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很可能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我们每天摄入的信息,包括各种短视频,自媒体文章,群消息,朋友圈,新闻资讯等,如果统计一下自己每天看手机的时间,会特别可怕。比如,我的手机日使用时间是6小时44分,其中大部分又花在微信上,包括聊天,看消息,看文章,以及一刷就沉迷的视频号。正如美国的精细化加工食品,让美国穷人不断肥胖。而我们每天所刷的短视频和资讯,又何尝不是经过“精细化”加工的,让大脑不断上瘾,变得无法深度思考。所谓的资讯精细化加工,指的是,利用人性的好奇、恐惧、贪婪等特质来创作内容,去满足人性的这些需求,让人得到一时的满足,不断沉迷其中,不自主地往下刷,往下看,直到恍然间醒悟过来,时间已经过去很久。而真正好的内容,是有一定门槛的,需要耐心,需要一定的认知基础,才能更好地享受它们。话说回来,短视频确实有它的优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的我不擅长做饭,也不可能买本食谱好好研究,现在想做个什么菜,跟着短视频上的步骤,轻松就能搞定。但另一方面,当我们把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短视频、各类资讯上时,则贻害无穷。第一:信息茧房。我们每天在各大app上刷到的资讯,并不是由我们自己筛选的,而是由大数据所决定的,大数据会根据我们的喜好,来不断向我们推送同类的内容,从而让我们愈加接受到同类信息。之前看过一个帖子,一名网友在购物网站上搜索过几次葬礼相关的物品,此后的几天里,她打开这个app,不断收到跟葬礼相关的物品推荐,这让她很无语。这就是信息茧房,大数据驱动的app都是如此,当人的信息摄入变得狭窄、闭塞,我们又如何能变得多元和开放呢?第二,内容本身参差不齐。我们常说,自媒体是这个时代留给普通人最好的机会,因为曾经只有作家和记者才有机会面向大众出书,或发表作品,而现在人人都可以开通自媒体账号,直接输出文章或短视频。但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我们平时接受的文章和短视频,几乎是不经筛选的,鱼龙混杂。如果我们自身缺乏独立的思考,就会被各类内容“蛊惑”,满是偏见,甚至充满戾气。这背后,不乏太多的创作者,输出各种无脑内容,亦或是专门去迎合人的好奇心、恐惧心、贪婪心去制作内容。当内容的创作方不再以质量本身为标准,而是以“是否会有数据,能否引爆”为标准时,这意味着我们作为接收方,能看到的真正好内容大量减少,被动接收杂乱无章的信息资讯。更关键的是,正如前文说到美国穷人的身体会对糖分很高的垃圾食品上瘾,而我们的大脑也会对劣质内容上瘾,而不自知。如此产生依赖,让人习惯于寻找即时的刺激,消耗掉身上原本可以专注做重要事情的能量,专注能力大大降低。03
那么,怎么办呢?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写几条我自己正在努力改变的方式。
第一,切断信息的来源,卸载一些app,关掉各大app的消息通知。别太相信自己的自律,不吃垃圾食品的好办法是不买垃圾食品,而不是买了之后,去控制自己不吃。我的手机没有抖音,当我注意到自己总刷视频号时,就在微信的“设置”里关掉打开视频号的入口。各种今日头条、淘宝等app的消息通知,统统都关闭了,只接收电话、短信、微信的通知。第二,情绪低落,迷茫,内耗时,多多向外走,去一个更大的空间里,而不是直接躺在床上/沙发上开始刷手机。比如,我是自由职业者,平时在家工作,暑假孩子放假在家,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想吃零食”“想看手机”“妈妈陪我玩”的需求,有时候是真的很难集中注意力工作,情绪也受到很大影响。于是,条件允许,我尽量带着孩子出门,去图书馆,去书店,换一个更大的空间,有氛围的地方。她在书店里先是一顿探索和瞎逛,然后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看书写作业画画,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影响,开始做点作业,看会书。而这些事在家里,我说破嘴皮子也不一定有效。第三,筛选自己每天输入的信息,减少有吸引力但无用的信息输入,多看书,看长文章,看优质内容。短视频也不是一概否定,那些有价值、能打开视野的短视频,当然也可以作为平日信息输入的一个来源。这里的关键核心是,信息输入“以我为主”,即我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什么信息或内容对我有益,能让我成长。而不是平台给我推荐什么,我就看什么。信息输入的化“被动”为“主动”,比如我日常学习以看书自学为主,也会学习一些知识付费课程,遇到不懂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直接搜索关键词,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后,就关掉。第四,有规划性,每天给自己规划好重点任务,首先把最难的事给做了。因为每个人每天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把最饱满的能量留给最重要、最复杂的事。对我而言,是写文章,是准备课程,看学员的作业做点评等。这些事在早上做的效率大大高于在下午或晚上做,所以一早就专注做这些事。当我们每天可以以更高效的速度,做完更复杂的事,内在对自我的评价和信心也会增加,事情更容易往好的方向去发展。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希望我们都能更主动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少一些被动,就从每天筛选自己看的内容做起吧!如果你想学习深度阅读,开启写作之路,欢迎参加我的从0-1写作/做自媒体体验课。
🔺欢迎加以上二维码,围观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