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学术”书院系列论坛 |第二届“明德琢玉学生论坛”学术论文报告会回顾(二)

教育   2024-11-24 23:19   北京  

“明德琢玉学生论坛”是中国人民大学“求是学术”书院系列论坛之一,旨在为学生搭建跨学科、全学程的学术研习平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潜心学术,积极探索,相互切磋,促进“生生、师生、师师”之间的社会交往和学术交流。

第二届“明德琢玉学生论坛”于11月16日-17日成功举行。论坛分为“学术书评与读书报告点评会”“学术论文报告会”“‘求是-强国’学术项目中期答辩会”和“优秀学位论文写作经验分享会”四大版块。其中,“学术论文报告会”分三个场次,共有13名学生作报告,邀请了10位点评嘉宾现场指导与交流。本期推送将展示其中7位同学的汇报成果。


学术论文报告会


文学院2022级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专业的秦天泽作了题为《〈老子〉“绝圣弃智”句传世本与郭店简校订释读新证》的学术报告,认为:传世本《老子》“绝圣弃智”在郭店简《老子》甲本对应语句应读为“绝智弃辩”;郭店简与传世本“绝仁弃义”对应语句,应读为“绝伪弃诈”;郭店简“民复季子”的“季子”应释读为“孝慈”;郭店简“民复季子”句在传世本中被提前到“盗贼无有”句之前,这一语序变动主要是思想原因。最后,报告尝试从社会思想观念背景分析文本内容的流变及其原因。


历史学院2021级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的张涵之作了题为《同声歌唱:B市C堂留学生合唱团的宗教与社会生活》的学术报告。报告基于作者2024年进行的4个月田野调查,结合特纳等人类学者的理论,分析了B市C堂一个留学生合唱团在弥撒中所经历的仪式过程,并以此讨论在这一仪式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组织在音乐、宗教上的认同,分析此类认同对其在华日常生活的影响。



哲学院2022级强基计划哲学专业的袁小安作了题为《“彼我”“真宰”与“成心”的内在指向——从梳理〈齐物论〉认识过程的三个疑难着手》的学术报告。在《齐物论》中,由“旦暮得此”到“莫若以明”的文本,包含认识过程的三个疑难。报告具体梳理这些疑难,分析“彼”“我”之于认识的相互依赖性、“真宰”“真君”所代表的“道”之于认识的驱动作用以及“成心”“是非”背后对“以己之是非为是非”的批判态度。通过梳理这些疑难,可以更好理解庄子“齐物”思想。


文学院2022级强基计划古文字学专业的李昂作了题为《“建笃将军章”补释》的学术报告。报告认为,《陕西新出土古代玺印》234号铜印释文为“通笃将军章”;在此基础上,从时代和字形补充论证该枚汉印首字当释为“建”,次字维持原释“笃”,并对“建笃将军”进行训释。


历史学院2022级强基计划历史学专业的王子男作了题为《“活同几河”及松花江源头水系略考》的学术报告。近代以前史籍对松花江上游山川及地名的记载极为混乱,经常出现地名读法、写法、译法不同、指代对象不清、相似地名被混淆等现象。通过梳理文献、舆图,并对比古今水系,报告认为清代对松花江上游水系的认知存在相互影响的不同体系。在民间和部分舆图中,“活同几河”与“混同江”的界限含混不清。具体到“活同几河”,其读法、写法经历了多次变化,而其指代对象或是松花江上游的古洞河。随着长白山地区政治意义不断上升,对该水系的认知亦在加深,相应的话语体系及地理信息也不断完善。


国学院2024级“国学-古典学”双学士学位实验班的阳周成作了题为《“适意无异逍遥游”,适意无意逍遥游--探求超越逍遥游而居其上的“适意”》的学术报告。报告立足古典原典,通过字解“适意”的方式,在与郭象的“适性说”的对比中界定“适意说”之“意”,在与庄子的逍遥游思想的对话中参悟“适意说”之“适”,并在与孔子“知天命”的哲学思想的对照中引入“通命说”,以寻求打破“适意说”可能存在的道家思想范畴的束缚,以探求与各家思想融汇贯通的可能性,从而最终使主体得以在对待万事万物时“适意”则已矣。


第二届“明德琢玉学生论坛”圆满落幕。同学们盈科而进、琢玉成器,让论坛成为了一场有温度而不失严肃的学术盛宴,成为了一次有广度而不失深度的跨学科师生从游。再次感谢参与琢玉论坛的所有师生们!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
发布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书院官方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