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养生】节气篇——大寒:大寒近 春将至

文摘   2025-01-20 20:26   河北  

我们即将迎来

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


何为大寒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言:“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被认为是“寒气逆极”之时,大寒过后即将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也是冬天结束、春季到来的转折点。

中医认为,冬季是阴气极盛万物收藏之季,就人体而言,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那么对于冬季之大寒节气该如何养生呢?大寒节气自然界阳气深藏而阴寒最盛,养生应注意祛寒保暖,潜藏阳气,以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


大寒养生应注意哪些方面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是《黄帝内经》关于冬季三个月调神养生的总则。

寒为冬季的主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此时寒潮南下频繁,呼呼刮来的北风不仅让人手脚冰凉,还容易引起感冒发烧、关节疼痛、胃凉体寒等症状。那么大寒时节在养生方面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①食宜温:养肾为主

大寒为阴邪最盛之时,天气干燥,饮食以温补滋阴为主要原则。

传统五行学说认为,肾应冬、属水,主藏,所以,“冬季养肾”是养生的基本认识,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

大寒节气还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


另外,大寒与立春相交接,阳气开始萌生,因此在饮食上也应顺应季节的变化,进补量应适宜减少。

 

②睡宜早 动宜慢 

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冬藏时节,万物蛰伏,人体也应顺应自然界特点而适当减少活动,做事“慢半拍”,以免扰动阳气。 

此时的锻炼要有节制,微微出汗就好,建议大家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慢跑、踢毽子、打拳、散步等,达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此外,运动尽量选择在白天、阳光充足时进行,并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运动损伤。

还要注意脚部及小腿部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人的衰老也是从下肢腿脚开始。方法得当的泡脚不仅可以祛寒,还能有助于温肾阳。泡脚的水温宜在40℃左右,时间宜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泡脚时不宜过饱或过饥,水量宜没过脚踝,当感到全身温热、额头微有汗出即可。

特殊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由于温度感觉减退对水温不敏感,建议由家属测试水温或者温度计测试水温在40℃左右,且不宜长时间泡洗。

 

③防寒保暖 宜补肾气

大寒过后,强调温补肾阳,所以要防寒保暖补肾气。中医认为“肾”为“命门”,过去多认为肾虚出现在中年以后,但随着生活节奏的改变,很多年轻人也进入到肾虚的队伍里。冬天重在养肾,可以通过按压涌泉穴、太溪穴、神封穴、神阙穴、关元穴这几个穴位补肾气。

 

涌泉

涌泉是肾经穴位,是肾经经气的发源之处,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操作方法:用右手拇指指端揉按或掌根摩擦左侧涌泉穴,左手拇指指端揉按或掌根摩擦右侧涌泉穴,左右各3分钟,每日一次,晚上最佳。

 

太溪

太溪是调补固护肾气的关键穴位,位于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端揉按太溪穴,以有酸、胀感为佳,左右各3分钟。

 

神封

神封是肾经穴位,位于胸部,第4肋骨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冬季寒冷,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神封可治疗胸肺部疾患,如咳嗽、气喘等。

操作方法:用食指指腹或手掌推揉两侧神封穴,左右同时按摩,操作3分钟即可。

 

神阙

神阙内藏元阴元阳,是固护肾精的又一关键穴位。它位于肚脐正中。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两手掌摩擦生热后,五指上翘,以手掌心带动神阙穴做环形摩动,力度轻柔,至有热感即可。

 

关元

关元位于肚脐下3寸。 

 操作方法:取仰卧位,搓热手掌,五指上翘,以手掌心在关元穴做环形摩动,力度轻柔,至有热感即可。


大寒不仅是一个节气的转换,

更是一种体验生活、享受冬日里暖阳的方式。

不妨从今天开始,

用这里分享的小知识,

让大寒成为您温馨生活的开始吧!

中医科咨询电话

0315-4465362

 


▲点击上方,提供在线问诊等服务

医德医风问题反馈平台

监制|马述斌     周继明

编辑|张梦迪     陈瑞雪

校对|周恒伊

刊期|第1064期

来源|中医科


联勤保障部队第982医院
1.发布医院动态信息;2.开展健康科普宣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