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分配规则: 采用碳排放强度控制的思路实施配额免费分配,企业所获得的配额数量与熟料产量(产出)挂钩,不设置配额总量上限。
碳排放核算范围: 碳排放核算还是分为熟料生产边界和企业层级核算边界,但是目前仅对熟料生产边界数据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企业边界排放只统计上报暂不考核。
取消间接碳排放量: 水泥企业用电、用热力计算出来的间接碳排放量,不再计算入内。
独立粉磨企业未涵盖: 水泥企业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达到2.6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 意味着独立的水泥粉磨企业不被包含在内。
排放计算规则革新: 水泥过程排放中的碳酸盐分解排放量计算规则发生重大变革,以前是根据熟料和原材料中氧化钙、氧化镇化学分析的含量进行计算,新修改是按照硅酸盐熟料过程排放因子0.535tCO2/t计算,然后再减去替代原料量排放量,文件规定了8大类30种常用非碳酸盐替代原料的扣减系数,企业根据使用吨数,即可计算出扣减量。
替代燃料免于核算: 替代燃料燃烧排放不核算,仅报告消耗量,鼓励企业使用替代燃料。
精简参数明确规则: 精简关键参数,并给出关键参数获取规则。核算和核查指南对数据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让大家只做选择、填空题,给出了详细的缺省值,盘库方法,扣减系数,规则很细,大家需要严格遵守规则。
碳排放分阶段实施: 水泥行业碳排放分两个阶段实施,近三年相对宽松。启动实施阶段(2024年-2026年),深化完善阶段(2027年一)。2024 年作为水泥、钢铁、电解 铝行业首个管控年度, 2025 年底前完成首次履约工作。启动实施阶段以弃实碳排放管理基础、推动企业熟悉市场规则为主要目标,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市场监管,提升各类主体参与能力和管理水平,单个企业的配额盈余与缺口均控制在较小范围内,缩小企业间配额"贫富差距"。到2027年深化阶段才会更加严格控制指标。
统一的碳市场管理体系: 国家建立了统一的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平台和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并且数据相互打通,要求企业每个月上传详细的报表数据, 并且后期会持续升级能自动获取的数据尽量自动获取,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鼓励企业应用自动监测技术: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自动监测技术的应用,试运行烟气二氧化。碳排放自动监测设备,保障设备稳定运行,比对分析自动监测数据与核算数据差异,试运行期间以核算数据为准。未来有可能采用自动监测数据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