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解剖基础

健康   2024-11-18 18:04   北京  

感觉(sense) 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式刺激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感觉包括两大类特殊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一般感觉(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

一般感觉可分为三种:

  1. 浅感觉 是指来自皮肤和黏膜的痛觉、温度觉及触觉。

  2. 深感觉 是指来自肌腱、肌肉、骨膜和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和振动觉。

  3. 复合感觉 又称皮质感觉是指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比较、整合而形成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重量觉等。

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一样,纵贯神经系统全长,感觉障碍又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因此感觉系统的定位对神经系统损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

在讨论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前,先来复习一些必要的解剖知识。

一、躯体感觉传导径路

躯体感觉通路遵循三级神经元传导模式:感觉纤维末梢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根神经节(I级神经元)——脊髓后角或延髓背部的薄束核和楔束核(Ⅱ级神经元)——丘脑腹后外侧核(Ⅲ级神经元),由此发出的纤维终止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感觉中枢。

追踪一个感觉通路的关键因素就是II级神经元的水平,因为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相互交叉,因此感觉中枢与外周的关系是交叉性支配的。

痛觉、温度觉的交叉发生在脊髓的全长。I级纤维随其每个后根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与其进入水平或邻近处的II级神经元形成突触。由这些II级神经元发出的II级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也有一部分不交叉的纤维,加入同侧脊髓丘脑侧束和前束。

深感觉通路由延髓下部的薄束核楔束核发出二级纤维,弯向前内,形成内弓状纤维,绕中央管的前方跨过中线,左右交叉,此即所谓的内侧丘系交叉(延髓感觉交叉),交叉后折而上行,称内侧丘系。

具体传导径路如下:

(1)痛温觉传导径路:

(2)触觉传导径路:

(3)深感觉传导径路:

二、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主要有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深感觉的薄束和楔束、脊髓小脑束等。

感觉传导束在髓内的排列不尽相同:

  • 脊髓丘脑侧束的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来自颈、胸、腰、骶的纤维;

  •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由内向外依次由来自骶、腰、胸、颈的纤维排列而成。

髓内感觉传导束的这种层次排列特点对脊髓的髓内、髓外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颈段的髓内肿瘤,浅感觉障碍是按颈、胸、腰、骶的顺序自上向下发展;

  • 颈段的髓外肿瘤感觉障碍的进展顺序则相反(自下向上)。

三、节段性感觉支配

每个脊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该区域称之为皮节。绝大多数的皮节是由2~3个神经后根重叠支配,因此单一神经后根损伤时感觉障碍不明显,只有两个以上后根损伤时才出现分布区的感觉障碍。

因而脊髓损伤的上界应比查体的感觉障碍平面高出1~2个节段。这种节段性感觉分布现象在胸段最明显。

胸神经前支分布口诀
二平胸骨四乳头,六对大约到剑突
八对斜行肋弓下,十对肚脐水平处
十二内下走得远,分布两侧腹股沟


四、周围性感觉支配

若干相邻的脊神经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组成神经丛,如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再通过神经纤维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从神经丛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含多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的节段性分布不同。

周围神经的皮肤支配

五、三叉神经感觉核及传导通路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其周围突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个分支。其中枢突由脑桥与脑桥臂交界处入脑。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司触觉和辨别觉)、三叉神经脊束核(司痛温觉)、三叉神经中脑核(司深感觉)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纤维逐一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神经丘脑束(三叉丘系) ,与内侧丘系同行,终止于丘脑腹后内侧核;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至顶叶中央后回初级感觉皮质下部。


三叉神经脊束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从脑桥至第2颈髓后角,来自口周及面部中央区的痛温觉纤维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的上部,来自面部周围区及耳周的纤维止于此核的下部。

三叉神经脊束核对应躯体定位图。(A)口周同轴心区域(a-d)与图(B)由嘴端向尾端排列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对应区域一致。(B)三叉神经脊束对应接受来自三叉神经各分支及CN VII、IX和CN X的感觉传入。

附:三叉神经各主支分布情况


主要参考资料:
[1] 吴江, 贾建平 主编. 神经病学 (第三版)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2] (德) 贝尔,(德) 弗罗切尔,(德) 屈克尔著;刘宗惠,徐霓霓译. Duus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M]. 海洋出版社,2006.
[3]  (美) 哈尔·布鲁门菲尔德 (Hal Blumenfeld) 编著;李云庆等主译. 临床神经解剖学:病例解析 [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
[4]  (美)何塞·比勒(Jose Biller)等编著;李晓光主译. DeMyer神经系统检查 (第7版)[M]. 科学出版社, 2020.
[5] 芮德源,朱雨岚,陈立杰主编. 临床神经解剖学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神经科
关注医脉通神经科,快速获取国内外神经科领域进展,及时查看指南更新,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