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
北,我们祖先居住在北半球,为了更多地采集阳光,居室多坐北朝南,背面就是北面,“背”就演绎成了北方的“北”字。古人以面北为卑,又以面南而坐为尊,所以北门的“恩光”就是表示面北朝拜皇帝、率先得到帝王的恩泽。
封建社会北关是否先得皇帝的恩泽,不得而知。但第一个听到晨钟,这是其他三关所羡慕的。因为“晨钟暮鼓”都在北关地面发出的。
晨钟,是从北关的城楼上传出的;四关的城楼也称“敌楼”,主要功能是军事;北关敌楼有个硕大铁钟,平常报时,遇敌报警。铁钟有多大?
1936 年的资料记载:“大铁钟,该钟在县城北门敌楼内。钟上铸有人物形象,字迹模糊不辨,高约八尺,上厚二寸,下厚四寸,重三千余斤,现尚完好。”
1945 年 7 月拆除敌楼后,大铁钟被丢弃在老大城中学操场边,平躺着,能钻进三四个小孩,七旬的胡增祥先生小时候就在里面藏摸摸,可惜毁于 1958 年的大炼钢铁运动。
铁钟声音浑厚悠扬,先是弥漫北关的天空,再传到其他三关,连七八华里外的村庄也享受这美好声音。晨钟响,城门启,城乡内外的百姓开始了一天的新生活,城里人往外或是播种收获庄稼或是远足他乡;城外人往里走或出售商品或是购物。想想最先晨起的北关村人,不养成勤劳的性情才怪呢。
暮鼓,在县衙的前院。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 202 年)建县,至 2002 年,大城的县府一直驻在北关村地面上。所以,古时的暮鼓也是北关地界上响起的。
大城古八景的“麟洼晓霞”名胜在北关村外,从今文化街往北,至孝彩村一带。旧志载:“在城北里许,相传有牛产麟,为不识者挞死,至今晓日方升,红霞掩映,仿佛仁兽之祥光也。”
陶圻诗道:
仁兽由来昭世瑞,胡为诞育自犁牛。
从今洼水浮霞彩,信是祥光护此丘。
麒麟,传说中的瑞兽,性情温和,能活 2000 年,世间 500 年才得一见,古人认为麒麟出必有祥瑞。史书说孔子于公元前 481 年见过麒麟。孔子距今 2500 余年,如果 500 年才有次机会,那么孔子之后出现过 5 次。历史给了北关,或者给了大城一次机会,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其实,世间是否有麒麟,史家和动物学家也未给出肯定答案,就如北关村的“麒麟”何朝何年出现的,没人说得清楚,权当一个美丽的故事吧。
北关同样是风水宝地,明末四川巡抚、清初督察院左副都御使刘汉儒,就把身后佳城选在这里,左枕古河道,右傍麒麟洼,何不佳哉,乃至后代人才辈出,如清刑部尚书刘楗,至于知府知州知县数十人也,可谓大城第一家族。
同样,斯地还葬着一位远比大城任何人都有名的名人。他的名字旧志记为刘伯伦。
刘伯伦是谁,恐怕没几人所知,但提起“竹林七贤”的刘伶,那是无人不晓了。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州)人,魏晋时期名士,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竹林七贤”。
刘伶嗜酒如命,到徐水访友张华。张华以当地佳酿款待,刘伶痛饮,大醉多日,人以身亡,便安葬了他。其墓犹存,被列为河北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刘伶葬在大城,旧志没说具体位置,令人难以相信。因为其墓不仅有徐水说,还有山东枣庄、江苏淮安、山东泰安、河南新乡、安徽利辛也在争。
大城为何也有此墓呢?
因为北关老城外二三华里处就有个“酒鬼墓”,大致在今县交通局南边地方。
清光绪大城县志参编者、民国众议员邓毓怡先生有首《大城城北再过刘伶墓》诗:
安肃道中碑八尺,大书刘伶魏隐士。
此间有碣没荆枳,镌文亦是刘夫子。
当其嗜酒佯狂颠,一时名士难追攀。
典午以降才千年,两墓真诡已不传。
人事变转谁能原,再后且恐犁为田。
我年十余不好酒,谓此伐性常禁口。
世运衰坠无不有,摧挫壮抱归袖手。
始追余权向升斗,醉嗷那顾为世丑。
翻笑君非旷达才,不虑不生虑不埋。
丘骸跖骼俱尘埃,相从以 (jǐng)何为哉。
人生果能以醉死,便当随地委蒿莱。
这首诗写于 1900 年,作者不足 20 岁,尚随保定莲池书院吴汝伦先生求学。安肃,即徐水。作者路过徐水刘伶墓时写过一首凭吊诗,故有“安肃道中碑八尺,大书刘伶魏隐士。此间有碣没荆枳,镌文亦是刘夫子”的诗句。
看来大城的刘伶墓是镌其名的。
刘伶是否醉死这里并葬之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城人对这位超脱世俗、蔑视礼法的《酒德颂》作者的敬重,给大城平添了“竹林七贤”的浪漫足迹,更赋予了大城的酒文化。说不定刘伶还真来过大城,喝过大城的烧酒呢。
邓毓怡先生是近代文化名家,为北关留下诗文,便让这里与众不同了。
北关也是名人辈出的地方。
民国时期王鹤年,北洋政府皖系陆军混成旅旅长;王寿松,国民革命军第 51 军少将军医处长。
新中国马芳,天津汉沽区人大主任;陈志杰,河北科技大学教授;孙毅,新中国开国中将、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
这些人物足以佐证斯地人杰地灵。
孙毅将军是 1920 年和同学投同乡王鹤年处当兵谋生,曾任书、参谋等职。他追求真理,于 1931 年参加宁都起义,走上革命道路,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曾任师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参加过 25000 里长征。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旅参谋长、晋察冀军区和冀中军区参谋长、抗大二分校校长、晋察冀第三军分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第 7 纵队司令员、河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新中国后曾任华北军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总参谋部顾问、全国政协常委。
1955年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102勋章。耄耋之年倾心社会公益事业,担任 60 多所大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名誉校长、教授和校外辅导员,作报告 450 多场,直接听众数十万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热爱儿童”奖章。孙毅将军既有武将之威,又有儒将之雅,是总参第一位百岁将军。毛泽东主席称他是“孙行者”,朱德总司令呼之“孙胡子”,人民尊为“胡子将军”“良师益友”。孙将军的故宅在老县招待所的北楼。
1986 年 5 月 15 日,将军回乡时住在这里,想起数十年的戎马生涯,赋诗一首:
六十又五年,弹指一挥间。
重返桑梓地,旧貌变新颜。
常温故乡情,难忘此团圆。
齐心再协力,建造新家园。
北关是近 300 户 1300 人的村庄,地理位置适中,是继东关向外扩展的村庄,以东西向的津保公路(南线)、白马河为界,形成新老村庄,南为老村,平房多,城中村的田园生活。北为新城,商业区,楼宇林立,街道纵横,上宅下商,或租或住,百姓安居乐业。
作者简介
杨馨远:1960年2月生于广东海南岛,祖籍天津,本科学历,原河北省大城县民政局行政区划地名办公室资深出版编辑。为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历史文化研究发展促进会、河北省文史资料研究会、山西洪洞大槐树文化研究中心会员,廊坊市作家协会理事。连续五届聘为大城县政协委员兼提案委、文史委委员。参加编纂《大城县志》(副主编)、《大城县文化艺术志》(副主编)、《大城县文化志》(副主编)、《大城县文学艺术志》(副主编)、《大城县地名志》(副主编)、《大城地名志》(副主编)、《大城史话》(主编之一),《大城历代文献选编》(主编)、《大城历代诗选》(副主编)、《大城人物志》(主编之一)等16部文史书籍工作。6次参加央视录制节目活动。个人著有散文随笔《知馨集》(作家出版社)《菩提馨香》(团结出版社)、学术集《岁月有痕》(团结出版社)。2008年被中共大城县委、县政府授予“大城县首届十大文化名人”荣誉称号,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首届“书香之家”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