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基层“小切口” 促治理“大提升” | 基层高频事项“最优解”⑲:松滋市姜家岭村案例

时事   2025-01-09 21:14   湖北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全市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群雁工程”,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一老一小”关爱、小流域综合治理、村民家门口就业等民生“小切口”,探索一批基层高频事项“最优解”。现“荆江党旗红”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集中推介一批基层高频事项“最优解”案例,为各地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探索“五比五让”机制 

 传承“晴耕雨读”乡风民风

松滋市斯家场镇姜家岭村


一、案例背景



姜家岭村共有282户1058人,原本是一个既无资源又无资金的千人小山村,穷则思变,姜家岭村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掀起“不比做屋,只比读书”的风潮,在全镇带头开展“五比五让”乡风文明实践,坚持让“耕读传家、晴耕雨读”的好乡风得到传承


二、主要做法


比读书,让书香四溢

切实发挥头雁作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梅启新20年来逢会必讲教育、逢人必劝读书,持续强化教育兴村理念。将崇文重教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在村口醒目位置树立励学门不断完善奖学制度,村部广场开辟专栏,每年将考取大学的学子名册张榜公布,并按照本科生1000元、硕士生2000元、博士生3000的标准给予现金奖励

姜家岭村为考学学子发放助学金

比家风,让墨香传承

面向农户征集家风家训,统一制作家训牌匾并上墙,引导群众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定期举办道德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先进典型。村妇联充分发挥女性在家庭助廉促廉中的独特作用,广泛开展面向家庭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大力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

比勤作,让果香遍野

以耕促学,引村民励志尚学,以学促耕吸引莘莘学子反哺家乡,带领村民抓实产业发展。成立油茶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油茶产业1500亩,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劳务薪酬的利益联结机制联农带农让油茶花开遍山野、茶油果结满山头。

姜家岭村油茶产业观光基地

比宜居,让花香弥漫

以优秀家风家训为导向,以文明家风促进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家乡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发动群众“扫干净、码整齐”;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规划建设街斯田园项目(街河市镇至斯家场镇沿线),建成姜家岭博士书院、耕读文化园、油茶公园和书香食堂等,让乡村更加宜居。

姜家岭村博士书院

比情怀,让家乡振兴

以优秀家风家训为导向,以文明家风促进文明乡风,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家乡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发动群众“扫干净、码整齐”;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兑换机制,规划建设街斯田园项目(街河市镇至斯家场镇沿线),建成姜家岭博士书院、耕读文化园、油茶公园和书香食堂等,让乡村更加宜居。


三、工作成效


形成了一股崇文重教社会风尚

姜家岭村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彻底摒弃不良攀比风气,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不比做屋,只比读书。“晴耕雨读”蔚然成风,尊知重教的优良传统深入人心,家家户户以有一名大学生为荣。

培养一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坚持培优育强本土人才,近20年来,在这个千人小村里,已累计培养出博士生13名,硕士研究生38名,大学生231名,走出去的莘莘学子已累计为村级公益事业捐资200余万元,产业发展基金已达150万元。如今的姜家岭村,已享有了荆州“博士第一村”的美誉。

打造了一个文明和谐美丽村庄

姜家岭村以崇文尚学文化为基础,走产、学、研、游四位一体路线,成为三产融合发展新典范。人居环境整洁如画,社会风气向好向善,十余年来全村没有1例邻里纠纷,没有1家麻将馆,党风清,民风淳,家风正,学风浓,被省文明办、省妇联授予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END



往期荐:




两会聚焦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两会聚焦丨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开幕


湖北省2025年度省市县乡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


这些金句暖心提气,2025,扬帆奋进!

荆江党旗红
@党员@干部@人才,让组织离你更近一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