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群雁工程”,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一老一小”关爱、小流域综合治理、村民家门口就业等民生“小切口”,探索一批基层高频事项“最优解”。现“荆江党旗红”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集中推介一批基层高频事项“最优解”案例,为各地提供参考借鉴,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共享停车破解老旧小区停车难
荆州经开区西湖街道西湖社区
一、案例背景
荆州经开区西湖街道西湖社区,共有9个老旧小区,车位配比不足1∶0.5。近年来,小区汽车保有量激增,外来车增多,“僵尸车”占位、临时车乱停放等问题突出,无处停车成为居民每天都要面对的闹心事。西湖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反复研讨论证,提出了共享空余停车位、建设共享停车场、建立居民共管停车秩序的方案。目前,已建成3000平方米共享停车场,新增停车位200个,同时错峰借用共享空余停车位,建立停车秩序监管机制,解决了4个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走出了一条居民共享停车之道。
二、主要做法
错峰借用,共享空余停车位
针对小区内部零车位问题,社区采取错峰共享临近单位空余停车位策略,缓解小区停车难压力。
一是就近挖掘共享车位资源。沙岑路机关楼小区等4个小区附近岑河农场卫生院、西湖街道办事处单位停车场,在工作日下班后、周末和节假日空余车位较多,经与临近单位协商后,成功将临近单位停车场统筹纳入小区共享停车范围。
二是改建扩充共享车位容量。辖区内4个机关单位停车场,现有承载面积有限,无法完全满足附近小区居民错峰停车需求。社区精心谋划机关停车场改扩建项目,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对4个机关单位停车场进行改建,重新分类施划车位,增加共享车位数量200个。
西湖社区召开居民议事会协商错峰借用共享车位方案
三是协商建立错峰使用规则。为保证共享车位的规范使用,西湖社区与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友邻单位等多方协商,共同确定错峰时段和错峰使用的共享车位数量、违规使用的惩戒措施等。
空地利用,新建共享停车场
针对错峰共享临近单位车位与居民停车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社区通过利用闲置空地新建共享停车场的方式,增加共享车位数量,不断满足小区居民停车需求。
一是发动居民议。为确保停车场规划符合居民实际需求,社区“两委”上门求教居民,召开居民议事会让居民充分讨论停车场事宜,确定建设方案。
社区工作者就共享停车位方案上门收集居民意见
二是多方参与建。社区“两委”组织党员、志愿者与热心群众,联合综合执法中心及环卫公司,对基建小区内一处3000平方米的空地杂物堆积进行清运,让共享停车场方案顺利落地。
三是结合实际划。社区充分考虑居民停车需求和场地条件,按照“应划尽划、能划就划、便民利民、合理规范”的原则,分类施划临停车位、潮汐车位、固定车位,在保障小区一楼居民的采光与单元楼居民正常通行的同时,解决小区无序停车问题。
规范使用,建立停车新秩序
针对车辆乱停放、大货车及僵尸车占道等问题,探索建立停车秩序监管机制,形成居民共管共治新格局。
一是成立自管组织。社区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成立小区自管委员会,由居民推荐热心公益、有责任心的居民担任自管委员,形成“我使用、我管理”的停车秩序监管机制。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小区出入口设置落杆,规范外部车辆停靠。
二是用好“三支队伍”。组织“热心老姨妈”“楼栋长”“流动党员”三支队伍在停车高峰期巡逻值守,充分发挥他们熟悉邻里情况的优势和在社区的影响力,引导家人邻居有序停车,并对小区不按秩序停放的车辆进行监督劝导。
社区志愿服务队在小区内巡逻值守规范居民停车
三是形成三“管”合力。充分发挥居民、物业和执法队伍的力量,形成“居民自管”“物业协管”“执法监管”的合力,确保规划的车位能够真正被居民共享。
三、工作成效
停车难有效化解
通过硬化平整改造闲置地,新增3个停车场,同时结合小区内部道路通行实际,通过分类施划车位、错峰共享车位等措施增加车位近200个,有效化解了居民停车难题。
改造后的基建小区共享停车场
凝聚力持续增强
通过广泛征求意见、解决意见分歧等,有效发挥了“热心老姨妈”“楼栋长”“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志愿者队伍增加100余人,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主动参与到车辆停放管理、清洁家园、关爱困难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中,进一步凝聚起社区治理合力,营造了邻里和谐的氛围。
幸福感不断增加
车位增加后,老旧小区居民不再为车辆找不到‘家’而发愁,因车辆乱停乱放产生的邻里纠纷与矛盾明显减少。在自管委员会等多方力量的监管下,安全文明的停车环境让居民满意度逐渐提高,共享停车让西湖社区居民幸福生活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