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健康综合新浪微博、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看看新闻Knews、健康中国、健康报、北京精神卫生、人卫健康、老年健康报、豆瓣等
据央视新闻消息,12月4日13时22分许,台湾知名作家琼瑶在新北市淡水区家中轻生去世,终年86岁。
据报道,琼瑶63岁的儿子表示,母亲留有遗书。中午秘书发现琼瑶已在房间内轻生,随后立即通知急救。救护人员抵达时,发现琼瑶已无呼吸心跳,明显死亡,因此未将其送医。警方接获通报后来到现场,并初步排除外力介入。
公开资料显示,琼瑶本名陈喆,1938年生于四川成都。1963年,她在一年内发表多部小说,引起文坛广泛关注。此后她步入影坛和电视剧领域,担任编剧和制作人。在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琼瑶共推出70多部作品,其中包含64部言情小说,塑造了无数经典人物,许多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包括广为人知的《庭院深深》《几度夕阳红》《烟雨濛濛》《彩云飞》《海鸥飞处》《一帘幽梦》《还珠格格》等。
《烟雨蒙蒙》剧照,图源豆瓣
《庭院深深》剧照,图源豆瓣
《一帘幽梦》剧照,图源豆瓣
《情深深雨濛濛》剧照,图源豆瓣
(琼瑶早年访谈截图)
今日
琼瑶的社交媒体
更新了一则“遗书”
全文如下:
这份“遗书”中写道:“当人老了,都要经过一段很痛苦的「衰弱、退化、生病、出入医院、治疗、不治」的时间,这段时间,可长可短,对于必将老死的人,是多大的折磨!”“我不想听天由命,不想慢慢枯萎凋零,我想为这最后的大事‘作主’。”
演艺圈内
包括黄奕、苏有朋、秦岚、保剑锋等艺人
也纷纷发文悼念
网友也纷纷留言悼念
就在一周前,琼瑶曾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忆亡夫》:“不如归去,多少的往事,已难追忆;多少的恩怨,已随风而逝;两个世界 ,几许痴迷,几载的离散,欲诉相思。这天上人间,可能再聚,听那杜鹃,在林中轻啼,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啊啊,不如归去”。
另据报道
此前
琼瑶曾在访谈中谈到死亡并提及:
我最不愿意的就是
变成一个卧床老人
(琼瑶早年访谈截图)
警惕老年人的自杀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去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约27.2%的自杀死亡发生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研究指出,与其他任何年龄组人群相比,老年人有着更多的自杀企图,这反映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普遍性。
“北京精神卫生”此前发文表示,相比其他年龄段人群来说,老年人自杀的决心往往更大、成功的概率也会更高。在目前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老年人的自杀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是什么促使这些老人放弃了对生的渴望、而毅然选择死亡呢?精神卫生专家归纳为以下几类因素:
1、内在因素
躯体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有可能伴发多种躯体病,包括慢性疾病甚至罹患癌症等重病。
精神因素
有些人在退休后失去价值感、茫然无助; 无法接受患病事实,难以承受疾病带来的精神折磨和长期的经济负担:常遭遇各类负性事件,如亲友重病或丧失等,部分人因缺乏积极应对措施、未及时排解负性情绪,日渐成为焦虑、抑郁症的易感群体,长期饱受精神折磨,强化了老人自责成为拖累与想要轻生的观念;精神症状导致老人自杀。
2、家庭问题
家庭长期不和,加剧老人的精神压力;子女常年在外或老人没有子女,子女对老人照顾不周,甚至无心赡养或虐待老人,致使老人缺乏关爱、无人照料等。
3、环境原因
老年人尤其是农村老人与人联系减少、独居、缺少朋友等均导致人际支持薄弱、强化了老年人的被孤立感。此外一些老年人无法适应快节奏和高科技的外环境,感觉精神压力大、外出活动或和老友聚会减少,兴趣和爱好受限。
调查显示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不足1/3
专家呼吁及时识别干预
据健康报报道,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3%的老年人常常会感到孤独,而其中有54%的人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会感到孤单、遗憾;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超过25%的人因为身体或其他各种原因,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我国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为30.3%,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率仅为26.8%,整体来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率不足1/3。
“无论从个人角度来讲,还是从家庭、社会角度来讲,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韩布新通过媒体呼吁,心理健康是一个抓手,这个抓手既负责心身互动,也跟躯体健康互动,更与个人的生命意义、生命状态相关联,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自我接纳、心理平衡、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影响。”韩布新说。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主任陈浙丽表示,孤独、身体健康问题、亲友离世以及社交环境变化,都是导致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抑郁症让老人失去生活的色彩,焦虑症则让他们终日不安,而阿尔兹海默病等认知障碍,更会让老年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抑郁和焦虑。“很多家庭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比较关注,却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年轻人患抑郁症后,往往工作、学习等社会功能会受到影响,容易被发现。而老年人则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随着年纪增长,其认知能力、记忆力下降被认为是正常的,症状比较隐匿,相对难以被发现。”陈浙丽表示,老年抑郁症发作的临床症状通常不太典型,多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言语活动减少、不喜外出等,以认知功能损害和躯体不适的主诉较为多见。
“通常情况下,一旦患者出现自杀的观念或行为,就说明病情较重了,如果能在疾病的轻、中度时进行早期识别、及时干预,治疗效果会更好。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很重要。”对此陈浙丽呼吁,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老年人及其家属也应关注心理健康,当老人出现疑似心理健康问题时,及时到医院精神科就诊。多数患者经过规范化用药及治疗,是可以被治愈的。
老年人这些心理问题莫忽视
专家提醒
老年人若要建立
积极健康的老龄观
需要注意以下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
无价值感
黄昏心理
如何识别
老年人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
专家介绍,老年人因为所处的年龄阶段会面临退休、身体疾病、外伤、活动受限、感知觉下降、社交群体改变、经济下降、环境改变、家庭成员故去、各种原因导致的独居等情况。
各种各样的因素单一或叠加出现时,会让老年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加上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个性上也会出现孤僻、被动、依赖、固执等改变,还有的有内分泌等指标的改变,严重的也会出现情绪方面的疾病,均需要提高警惕。
老年期情绪问题常见的有抑郁状态、焦虑、失眠等。老年人会描述自己心烦意乱、忧郁、悲伤、觉得没意思、老是觉得乏力,提不起精气神,反应变慢,甚至连最基本的吃饭、生活、睡觉都觉得力不从心,对外界好的、坏的、新奇的事物都没有太多的反应,回避社交、讨厌吵闹。
老年抑郁
老年期抑郁障碍很常见,抑郁症状也更多。但是60岁以后少有首发的抑郁症,80岁以后就更为罕见。女性和生活环境差的老年人中此病的患病率较高。重型抑郁的患病率随调查地点的不同而不同。
很多老年人的抑郁障碍并未被他们的全科医生发现。自杀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老年人的自杀通常与抑郁障碍有关。
01
狭义的老年期抑郁症
狭义的老年期抑郁症是指老年期(≥65岁)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症。大约半数抑郁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其中约有一半人在老年时初次发病。
老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有:
①有阳性家族史者较少,躯体主诉或不适多,疑病观念较多;
②体重变化、早醒、性欲减退、精力缺乏等因年龄因素变得不突出;
③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会以易激惹、攻击、敌意为主要表现;
④失眠、食欲减退明显,情感脆弱,情绪波动大;
⑤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忧伤的情绪;
⑥自杀观念的表露常不清楚,如患者可能会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自己有自杀的念头。
02
广义的老年期抑郁症
广义的老年期抑郁症是指见于老年期(≥65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既包括老年期首次发作的抑郁症,也包括老年期前发病持续或老年期复发的抑郁症,还包括各种继发性抑郁障碍。
好几种疾病都能够引起类似抑郁的症状,包括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对于有抑郁表现的老年人,进行彻底的健康检查,排除可能导致抑郁症状的疾病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老年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障碍之一。对一部分患者而言,焦虑障碍存在于其整个一生中,而另一些人则到老年才发病,表现形式多为担心亲人或者自己的健康或安全,并常常伴随着其他疾病和抑郁。
几乎没有老人寻求对焦虑障碍的治疗,就算那些确实寻求治疗的老人,他们也宁可去咨询家庭医生,而不是心理健康专家。
此外,老年人还可能面临恐惧障碍,对外在事物或环境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但是这种恐惧一般不过分,也不会导致严重痛苦。而恐惧障碍是对某些特殊的客观物体、活动或情境 产生过分强烈的恐惧和紧张等急性焦虑反应,常伴有心悸、气促、面红、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既过分强烈又不合情理,但每遇到相同场景仍难以控制恐惧情绪的出现,为此极力回避或畏惧而痛苦忍受,影响正常活动。
老年人还可能产生心理生理障碍,又称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主要包括:
常常是其他心理障碍或躯体障碍的症状表现之一。老年人是高发人群,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致命性损害。65岁以上老人,睡眠障碍患病率55.73%,其中失眠者28.98%。老年人常常夜间容易醒来,睡眠节律发生改变,睡得早,醒得也早。
主要表现为进食行为异常,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及神经性呕吐。老年进食障碍常无法识别或掩藏在其他疾病、抑郁或者衰老现象的背后。进食障碍尤其神经性厌食的死亡率在老年人中很高,应激生活事件和抑郁似乎是晚年发生进食障碍的最常见促发因素。
专家强调,心理因素更容易且深刻地影响老人;他们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且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平息;他们的人格弹性减弱,常给人以自私、固执、敏感多疑,甚至孤僻冷漠等印象,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他们行动能力减退,但动机水平可较高,希望独立,喜欢表达意见,也害怕犯错,遇事常归咎于别人。这些都是人岁数大了以后可能会经历和遭遇的问题,所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非常重要。
如何帮助老年人
应对心理问题?
专家提醒,有些老年人会觉得自己老了,没有价值,甚至会用灰暗和消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和周围的情形。最严重的是想到自伤、自杀,觉得死了才能解脱。
但是老年人常常不能很好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反应,认为老年人就应该稳重,啥事都要处事不惊,或者不承认自己有情绪问题,把出现的问题归结为身体的疾病,更愿意跟家人和医务人员谈及自己是“心慌、乏力、腿脚不好、气紧、尿频”,甚至完全用躯体症状来与外界对话,见到医生不停述说身体不舒服。专家提醒,发现老年人出现上述反应,家属要提高警惕,密切观察。
此外,专家强调,老年人需要建立积极的老龄观,争当“乐活老人”。家人也需要帮助老人过好心理上的“坎”,具体要做好以下两方面:
01
淡化“老年”标签
突破心理限定
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老年的刻板说法,比如“人到七十古来稀”“人老皮肤松,干啥也不中”……实际上,现在很多六七十岁的人,无论精力、体态和样貌,看起来并不显老。所以,老年朋友不要用这些说法来催眠自己,否则就会不知不觉地过度强化“老年”的标签,夸大自己的衰老,放弃对新生活、新事物的好奇和参与。
老年人要警惕这种心理上的自我设限。头脑中若没有了那样的自我限定,人生就会自由很多。一些积极乐观的老年人,七八十岁依然会保持年轻的心态,他们会去环游世界,会穿着时尚地走上T台……忘记了年龄,也就忘记了衰老。
子女也不必过于强调父母的年龄,不必刻意让父母什么也不干,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样与父母相处的模式,会淡化父母年老的感觉。
02
改变固执性格
拥抱现代文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年人会变得固执守旧、难以被说服。他们明知道一些新生事物很好,却不愿意去体验,习惯于已有的生活方式,习惯于舒适区的简单、熟悉和安全,不愿离开。固执意味着拒绝改变、拒绝尝试、墨守成规、自我封闭。固执守旧会隔离老年人与这个世界的文明与美好。
老年人对自己的固执要有所警惕,并尝试改变。例如,有一个老人,曾经不敢使用智能手机,后来在孩子们的帮助下,终于可以熟练操作了。现在的他不仅可以上网买菜购物,还可以在网上追剧消遣。老人尝到甜头后,便感叹科技文明给现代人带来的方便。
人老心不老
争做“轻龄”人
我们会惧怕老去
其实
真正的老去不在年华,而在心理。
心若年轻,何惧岁月?
近些年,网络上流传一个新词——“轻龄”。这“轻龄”说的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倡导人们“拒绝衰老,今天活得比昨天更年轻”。换句话形容,就是“70岁的年纪,50岁的面容,40岁的心脏,30岁的热情”。
光阴荏苒,我们无法抗拒衰老,留不住悄悄流逝的岁月,但却完全能够延缓衰老的进程。提倡合理饮食、积极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每天都像度假一样地生活,脸上时时洋溢着“七八点钟的阳光”,这种满满的“正能量”心境,已然超越真实的生理年龄,无疑是“轻龄”最好的写照和诠释。换言之,“老去的是时光,不老的是气质和精神”,这或许就是“轻龄”的奥秘之所在。
在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人衰老的速度很快,而有些老人看起来却充满朝气和活力,在他们的脸上很难看到苍老的痕迹。
对此老年健康领域专家总结,对老年人来说,有些健康的行为也要建立并强化。能够活出“轻龄”状态的人,往往都有着以下几个好习惯。
“轻龄”的人看起来身体“有形”,男士健壮,女士曲美。运动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非常重要,不显老的人都喜欢散步、打拳、爬山、旅游等运动,让自己由内而外地散发活力。和流逝的时间一样,人的肌肉和钙质也会随时间的流逝,不动声色地消失于无形。所以,中老年人要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运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情绪和睡眠,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很有好处。
《卫生宝鉴》中说:“食物无贪于多,贵在有节”。《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也就是说,无论是从摄入量还是味道来说,饮食都要把握度,吃过多的咸味、苦味、辛味、酸味、甘味食物,都会破坏肝、脾、肾、心、肺等脏器的平衡与协调。
人生在世,年岁的增长是必然的,唯有保持一颗不老的心,通透地生活,才能活成“不怕老、不会老”的人。德国作家威尔科克斯说,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是真正的乐观。《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说,远离焦虑,保持良好的心态,无疑是一服良药。荷兰科学家的研究也表明,乐观的心态使人的寿命延长。
莎士比亚曾说:“一切有生之物,都少不了睡眠的调剂。”睡眠可以帮助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所以不管多忙,也要尽量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按时睡觉少熬夜,熬夜是最伤害身体的陋习。一旦陷入经常性的熬夜,精神状态会很萎靡,神经也会变得脆弱,容易发脾气,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催化衰老。
《我们为什么睡觉》的作者马修·沃克曾说:“每晚睡少于6小时的45岁以上的人,比睡7小时~8小时的人得心梗、脑梗的概率高200%。”好好睡觉,尽量保证睡眠充足,不仅能解决大多数健康问题,还能减缓皮肤衰老,增强体内新陈代谢,使人越活越年轻。
中老年人还要坚持学习,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比如看书、跳舞、下棋、摄影、集邮、钓鱼、养鸟、交友等。这样不仅能强身健体、陶冶情操、怡情养性,还能丰富老年生活,老年朋友能过得更充实、更快乐。
大脑和肌肉一样,也有用进废退的特点。老年人要多阅读、勤记忆、常用脑。这不仅会延缓衰老的进程,还有助于睡眠,丰富精神世界。
人是社会性动物,原本就有归属的需要,有与他人交流互动的需要。老年人可以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和朋友聊天、下棋、晒太阳等。这样不仅能排解孤独,还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如果遇到想不开的事情,别人的一句话就可能让自己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