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雨霏夺得100米蝶泳铜牌
张雨霏在巴黎奥运会夺得100米蝶泳铜牌后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这块铜牌不是代表我失败了,反而我会觉得它证明了我有这个实力,我会期待在我调整好以后,用我真正的实力再和两位美国选手一较高下。”网友也纷纷刷屏“铜牌不是最后一名而是世界第三”。
这个现象引出了一个有趣的心理学问题:为什么有时候,奥运会获得铜牌的选手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更开心呢?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这背后的心理学发现。
01
“洪荒少女”傅园慧的例子
让我们先以中国游泳运动员傅园慧为例。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傅园慧获得100米仰泳铜牌时,她开心地说:“啊?第三啊?噢,那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然而在2017年世锦赛上获得50米仰泳银牌后,她却难过得流下了眼泪。为什么得了银牌反而比得铜牌还要难过呢?
早在1892年,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其著作《心理学原理》中提出:虽然获得第二名的运动员胜过了大部分人,但他们会因为败给一个人而感到难过。这一观点当时颇为出人意料。然而,康奈尔大学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在1995年通过研究奥运会运动员领奖时的视频,验证了詹姆斯的观点:铜牌获得者确实比银牌获得者更加快乐。
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有史以来用于研究这种现象的最大的数据库,分析了在2000年至2016年间,一共5届夏季奥运会上,来自67个国家的413名运动员,在142项体育赛事中的领奖台照片。分析结果表明,金牌得主露出的笑容最多,但铜牌得主比银牌得主露出的微笑更多,露出了更多表示愉悦的表情。
02
反事实思维的理论基础
为什么会这样呢?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行为经济学奠基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认为,这与运动员的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有关。
● 2013年白宫奥巴马向心理学家
丹尼尔·卡尼曼颁发总统自由勋章
反事实思维是一种基于与现实相反的条件或可能性进行推理的思维过程,通常是对已经发生的事进行否定,进而建构一种假设的可能性。简单来说,就是将已经发生的事实与想象中的可能性进行比较。
赫尔伯特·西蒙教授在1993年提出“有限理性”观点,反事实思维就是“有限理性”的体现。如果从理性的角度看,银牌获得者应比铜牌获得者更高兴,因为他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但事实并非如此,这表明人们的思维是基于有限理性的。
03
上行与下行的反事实思维
卡尼曼等人将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反事实思维和下行反事实思维。
- 上行反事实思维:能够产生自我激励,但也容易引发后悔、内疚等负面情绪。比如银牌获得者会觉得“如果我再努力一点,我就能拿到金牌了”。
- 下行反事实思维:能带来自我安慰,引发庆幸、满意等积极情绪。比如铜牌获得者会觉得“如果我表现差一点,就没有奖牌了”。
上下行反事实思维的概念,不仅适用于奥运奖牌获得者,也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
比如,当我们拿到了2000元的工作奖金、并得知同事A拿到了2500元的奖金时,相比拿到500元奖金的同事C,由于“一步之遥”导致的上行反事实思维,心情会更不好。
04
反事实思维的触发条件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呢?
1.负面结果比正面结果更容易激发反事实思维
银牌获得者比铜牌获得者离金牌更近,因此更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卡尼曼和特瓦斯基在1982年研究发现,那些差5分钟和差30分钟没赶上火车的人相比,前者更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
图片来源《穿越大吉岭》
2.不正常的结果容易引发反事实思维
当事件结果与预期不符时,人们倾向于用反事实思维修正事实。研究显示,48%的人在遇到负性事件时会产生反事实思维。
3.反事实思维还与是否采取行动有关
短期内,人们后悔做了某事;而长期来看,70%的人后悔的是未做的事。吉洛维奇的研究表明,长期后悔中128个是“不做的后悔”,而只有75个是“做的后悔”。
《遗愿清单》生命最后的6个月里,去做这一辈子觉得遗憾的事
4.某些人格特性也容易产生反事实思维
高自尊的人更容易产生下行反事实思维,而神经质程度高的人则伴随更多的上行反事实思维。外向开朗者会体验更多的下行反事实思维,而成就动机高的人易产生上行反事实思维。
5. 反事实思维产生也与情境有关
奥运会比赛是一个巨大的情境背景,运动员们经过长期努力,盼来了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所以每个运动员都倍加珍惜。不同的心态、名次机会及最终结果,都会产生不同的反事实思维。获得银牌和铜牌的情境是独特的,因此会引发不同的反事实思维。
05
通过反事实思维产生积极情绪
有人可能会问,铜牌获得者比银牌获得者更开心,这还需要诺贝尔经济学奖级的教授来研究吗?当然,科学家们研究这些现象,不仅是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还希望能利用这些心理现象,有意识地让反事实思维“利益最大化”。
当你获得银牌时,用“下行”反事实思维来享受当下的成绩,想想获得铜牌的人甚至没有奖牌的人,他们同样付出了努力,但收获却不如你多,你是不是该开心呢?
比赛结束回归生活时,用“上行”的反事实思维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推动自己前行,按照“如果我再努力一点”的方向不断努力,在未来取得更好的成就。
结语 > 每个领域中都有属于自己的“金银铜”牌。在追求成就的路上,总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也会不知不觉陷入“反事实思维”中。
相比关注“我差一点就得到”的,转而关注现在所拥有的,会更容易拥有幸福与平静的心情。这就是心理学研究金银铜牌选手情绪的真正原因。
_大师聚焦
影响世界的诺贝尔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1934-2024)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于2024年3月27日去世,享年90岁。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决策提供了宝贵的智慧。
史上最独特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卡尼曼是世界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凭借心理学研究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正如诺贝尔奖评价的那样:“是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做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
影响科学进程的行为经济学之父
将心理学与经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卡尼曼率先颠覆了“决策理性人假设”的观点,开创了行为经济学这一全新领域。这一学科影响了投资、商业、管理等重要领域的决策,甚至投资大师巴菲特与芒格都是这一理论的受益者。
国际政要和商业领袖膜拜的思想者
奥巴马公开表示自己是卡尼曼的忠实读者,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Twitt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等人都是他的学生。
卡尼曼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生。缅怀致敬,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去阅读卡尼曼。让我们都能成为聪明的决策者。
扫码报名心理学课程或加入学习社群
悟恫医生
全国十大最具活力医生集团
全国十大特色专科医生集团
中华医学分会疼痛学分会
前任主任委员刘延青工作室
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委员单位
2020 年 度 十 大 品 牌 医 生 集 团
2021 年 度 十 大 品 牌 医 生 集 团
2022 年 度 十 大 品 牌 医 生 集 团
福建省心理援助协会理事单位
厦门市健康管理协会委员单位
全国首批绘画心理科普基地
厦门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医健专委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