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危险的“初二现象”

文摘   2024-11-15 18:05   河南  
点击上面“音艾”关注我哦!




怎样应对危险的“初二现象”

杨中玉


        我从教40年,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初中教育。初中学生是介于小学生的幼稚,高中生的沉稳中的“二混子"。尤其是初二,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大坎。或者说是人生的一个大坎!进一步可以冲向学霸,走向辉煌,退一步可以掉成学渣,一生平庸。所以家人们和正在上初二的孩子们都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一:什么是“初二现象”


        初二学生正值少年向青年年龄段的过渡期。既有少年的幼稚,又有青年的不成熟。更是身体发育最快,性特征突显的“身心聚变”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之为“心理性断乳期”。也是整个中学阶段“危险期”。被老师称为最难管理,最容易出事的“多事之秋"。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针对全国六省一市的2万余个初中生家庭的调查显示,多数初二家长无论在亲子关系上还是教育方式上,都未能采取适宜的方式来应对子女的变化。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碰到“初二现象”。



         二:“初二现象”的焦点问题


      1:早恋

           这个年龄段“荷尔蒙"快速分泌的生理现象与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极不协调。对异性充满神秘感。通过接触最容易擦出恋爱火花。由于自控能力有限,思想上最容易发岔。表现在听课不专心,学习没兴趣,家长老师的话听不进去。喜欢和异性接触,无话找话,眉来眼去,互传纸条,不知不觉坠入早恋的泥潭不能自拔。

         2:沉迷手机和网络世界

         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农村没网吧,整天扣手机玩游戏)尤其是男生,有的孩子放假了几乎整天都泡在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甚至逃课上网。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家长们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孩子就会重回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过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游戏的诱惑。

       3: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学科上又增添了物理,几何等学科,出现了一定难度的陡坡。一部分孩子自控能力强,教师家长教育方法得当,他们在初二“危险期"平稳过渡,进步很快。成绩由中等上升为优秀。为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积恶成疾,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学生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失利再所难免。

         4:逆反心理严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开始有了逆反心理。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有了自己“小大人"的思想,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三: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为什么到了初二,学生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初二学生年龄基本上在14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心都会随着逐步成长发生一些变化。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也有着羞涩的好奇。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知之甚少。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

          在我们身边,性问题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长期以来家长羞于说,老师避开讲……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性的神秘感,探究欲,并产生青春期的烦恼。

         1:学习压力

          初二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初二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初一知识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

        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但是很多初二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加上很多家长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

        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因抵制不住外界的诱惑,或是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

        2:心理因素

         初二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

        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初二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四:怎样判断“初二现象”


        怎么判断"初二现象"的发生呢?请爸妈先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 你和孩子关系疏远了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与小学相比,家长感觉亲子关系“变化不大”的比例在初二阶段明显下降。18.50%的家长感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初一12.52%,初二18.50%,初三17.36%);6.33%的家长感到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初一5.32%,初二6.33%,初三6.19%)。

         步入初二后,有些学生开始反驳、顶撞老师、家长,越不让做的事越要对着干;有学生还会有不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甚至有闹事等行为,自然影响到青春期的亲子关系。

         2. 你的孩子还愿意和你谈心吗?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渐渐将同学、朋友作为倾诉心事的首选对象。

        有初二学生说:“和父母聊一些话题,比如明星、电视剧,家长不仅不了解,而且还会批评我不务正业"。

         如果不方便说出口的,就自己写进日记本里。据调查:初中生向父亲或母亲倾诉心事的比例均在15.50%以下,跟朋友、同学交流心事的比例在48.07%以上。其中初二尤为显著。

      总结: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去想、去做自己的事情,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给予有的放矢的关心,切不可以通过偷看孩子日记、聊天记录等方式了解孩子。一旦孩子认为你在监督窥探他的隐私,不认为你是怕他走错路、走弯路在关心他,后果就十分严重。

        想了解孩子,一个不错的办法是了解孩子喜欢的音乐、书籍、电影等。和孩子聊他们的世界,正确引领他们对人对事对社会的观点。

         3. 你更关注孩子的心理,还是学习?

       有学生进入初二后表示,自己的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了,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做家长购买的教辅书,但家长还是热衷于买各种练习题。

很多初二学生将学习问题归因于客观性因素,如学习难度加大。但家长多倾向归因于子女的主观性因素,二者对学习问题的归因明显不同。这种对学习问题的认知不一,自然容易引发诸多亲子矛盾。

         4. 你的孩子经常顶撞你吗?

        伴随着初二学生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他们的心理也出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他们敢于质疑家长的权威,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对简单、粗暴的说教方式不盲从,甚至拒绝接受。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处在一个“暴风骤雨”式的发展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成人感增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渴望获得和成人一样的标准和评价。

         调查发现:当面对父母的压力时,初二学生选择“向父母反抗”的比例最高。当亲子之间对某件事情持有不同观点时,47.22%的初二学生选择“努力争辩,说服父母”;

         而当子女不赞同家长的想法时,半数以上家长都会“和孩子一起探讨”,30%左右的家长还会“想各种办法说服他”。这既与初二学生“自我调节”的希望相悖,也易与初二学生“努力争辩,说服父母”的方式,产生冲突。



        五:怎样应对“初二现象”


        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努力营造适应孩子学习成长的好环境。这四点是关键!

       1. 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求孩子尽量与品行和学习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交朋友,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

         2.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

         默契配合,始终如一。常和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

        要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老师、领导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

        3.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

        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会是光明的。寻找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缠孩子犯过的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助之以行,持之以恒!

        4.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5. 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

        看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到家一定先完成作业再玩耍。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坚持这个好习惯的孩子,你窃喜吧,将来一定成龙化凤。

        注意加强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触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有定量的学习时间,主动复习巩固补短板。要利用假期带孩子旅游,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孩子接触、沟通,密切亲子关系。

       6. 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

        承认差距,不求统一。文化课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综合素质的差距,更不等于未来事业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

         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帮助孩子一点一点的提高。

       7. 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

      不委屈孩子,不错怪老师。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8. 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勇气,最能体现水平的是“能力”这个道理。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

        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发生蜕变的人生“第一坎",补充必要的精神营养,让孩子平稳渡过人生的生理“断乳期";心贴心交流,手拉手帮教,动情动心动真格,让孩子尽可能避开“叛逆期";营造适宜环境,提升教育品味,让孩子成功渡过“危险期",让“多事之秋变为丰收之秋"。以上这些做到位了,有条件的尽可能选择一个有品位的学校,(有品位的学校,师资,理念,条件,管理都是上档次的)若再遇上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和主科任课老师,加之科学洗脑后有动力有方法的“蜕变"成功的孩子,你窃喜吧,名牌大学正向孩子招手呢!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化身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天底下最美好的阳光事业!热烈欢迎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稿交流分享,转发传播育人经验心得!!


END



主编寄语:音艾平台成立于2019年4月5日.音艾平台,是一块文人乐土,是作家、诗人、联家发表作品的园地,是一条团结方方面面人才的纽带,是一扇展示文明的窗口,是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是一座传统文化交流的桥梁。欢迎大家踊跃投稿,积极参与,竞相转发,为繁荣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杨中玉,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理科出身,偏爱文学,南阳市语文学会会员,曾获得河南省优秀教师称号,曾担任桥端中心校校长。

音艾编辑部

主编:  王心冰

执行主编: 郑太平  王付欣

副主编:张荣相 沈玉海 卞广军 王钊 吕炳宁

编辑:  张冬梅  刘洪藏  周荣

主播:  刘洪藏 张冬梅 王心冰 刘朝阳


【音艾是一个文化文艺类的原创平台,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投稿】

来稿要求:

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作品等,禁止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初次投稿:作者须先关注《音艾》公众号。附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

稿酬结算:免费编辑制作,作者须付诵读者不少于20元以上的辛苦费。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做稿酬返给作者,四成做平台发展用,后续不计。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投稿邮箱:2805872594@qq.com

联系电话:18238160758

投稿微信:w18238160758

承接录音:朗诵、配音、有声小说录制等。电话18238160758


迎扫码商务约稿合作,共创双赢


更多精彩,尽在音艾!


如果您喜欢,请转发并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哦!


音艾
音为爱,所以在。越千山续缘,涉万水相伴,以情感、健康、育儿、树人等内容为核心,用声音和文字向更多人传递\x26quot;爱的温暖----相伴\x26quot;的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