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预防|第2期:孩子语言发育迟缓的家庭训练方法

文摘   2025-01-03 15:55   江苏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的天赋,语言的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正常婴儿在7-8个月时就开始咿咿呀呀模仿声音,一岁左右会叫爸爸妈妈,一岁半会说2个字词语,能听懂简单的指令,2岁左右会回答简单问题,3岁左右能基本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生活中,有些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无法达到同龄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比如到了2、3岁还不会说话,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存在语言发育迟缓。那么语言发育迟缓该如何进行家庭训练呢?


培养良好听知觉:

听得到,才说得好


俗话说:“只有听得到,才能说得出。” 听觉信息可是孩子开口说话的首要前提,就像给电脑输入数据,信息足够了,后续程序才能顺畅运行。训练孩子听知觉,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听感,对语言发展意义非凡。

宝爸宝妈们,日常生活里不妨多和孩子互动,开启双向沟通模式。时不时下达点小指令,像是“宝贝,帮妈妈把桌上的绘本拿过来”,这就能强化孩子听觉注意、记忆与理解能力,让孩子在一来一往的交流里,耳朵越来越 “灵光”。


锻炼口腔肌肉,唤醒口腔触觉


嘴巴可是说话的 “主力军”,口腔内部肌肉张力正常,触觉感知灵敏,孩子吐字才清晰、表达才流畅。家长们不妨变身 “口腔按摩师”,给孩子做做口腔按摩,带着孩子玩些趣味口腔锻炼游戏。吹气球能鼓腮帮子,嚼牛肉粒锻炼咬肌,吹口琴、扮鬼脸、模拟动物叫声,更是能全方位激活口腔触觉,让舌头等口腔器官越来越灵活,说话自然更利落。

加强认知训练,注入语言概念


有些小朋友能发音,但词汇量少得可怜,一到表达就卡壳,急得抓耳挠腮,这就是典型的 “有嘴没话说”。为啥呢?因为脑袋里没对应的词汇概念。就好比孩子喝水时,不知道那是 “水”,下次想喝水,自然不知道说 “喝水”。这时候,家长就得随时随地开启认知小课堂,输入简短精准的语言概念,看见小狗就告诉孩子 “这是小狗”,日积月累,孩子的 “语料库” 就丰富起来啦。


强化音乐听辨与运动训练:

动静结合促发育

运动和音乐搭配,对孩子语言发育有着神奇效果!通过旋转、摇晃、跳跃这类趣味游戏,能刺激孩子的前庭觉发展,要是再融入音乐元素,那更是如虎添翼。孩子在欢快的节奏里摇摆身体,大脑神经被充分激活,为语言能力提升打下好基础,说不定下一秒,就跟着哼唱、开口说话啦。


制造语言环境,

给足主动表达机会


对话是两个人的事儿,想让孩子伶牙俐齿,就得给他们创造热闹的语言环境。孩子一开始就是靠模仿学说话,要是周围没声音,没模仿对象,咋学呀?所以,家长要多和孩子唠嗑。

不过,千万别事事包办,得把主动表达的机会留给孩子。不管孩子冒出啥动静,哪怕只是哼唧一声,爸妈都要马上回应,点点头、顺着话题启发都行。孩子看完动画片,趁热打铁鼓励 Ta 讲讲情节、模仿人物,口齿越练越伶俐。


培养主动用语言交流的意识


不少孩子 18 个月后,认知、运动能力飞速发展,很多事自己就能搞定,于是和大人交流少了。家长们,这可不能掉以轻心!要是不培养主动用语言沟通的意识,孩子习惯沉默,对今后社会性发展相当不利。要引导孩子用言语表达想法需求,让说话变成他们社交的 “常用武器”。


孩子语言发育迟缓不是没法解决的难题,家长只要用心,按照这些方法坚持训练,相信孩子一定能追上语言发展的 “进度条”,开口畅所欲言!



        



来源 | 市残联康复处








徐州残联
融合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网上服务等内容,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及时、充分的信息服务,社会各界朋友了解徐州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平台和窗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