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怎样才算成熟?
有人认为,一个人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就是成熟。
其实不然,真正的成熟,也许更表现为精神上富足。
正如康德所说:“成熟不是身体上的事,而是灵魂上的状态。”
有的人虽年龄渐长,思想上还是有点幼稚,不会处理事情,而一个成熟的人,有这三个特征。
曾国藩家书里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发牢骚太多,容易把自己的出路都堵住了。
成熟的人知道,遇到不顺,只抱怨,不解决问题,需要从自身找原因。
电影《热辣滚烫》里,杜乐莹大学毕业,没上几天班,就赖在家里躺平,虚度光阴不说,体重也涨到200多斤。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杜乐莹32岁时遭遇了接二连三的打击:
闺蜜莉莉劈腿自己的男友杉子;与妹妹乐丹打架输了,被迫离家出走;认识了新男友昊坤,一片真心却惨遭抛弃。
最悲催的是因为太胖,自杀未遂。
一连串打击让杜乐莹变得成熟起来。
她没有一味抱怨为什么会这么倒霉。
她仔细反省,当自己弱的时候身边才都是坏人,一定得改变自己。
她学习拳击,努力减肥,用一年时间减一百斤,完全变了个人。
布朗宁曾说过,“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
能取得一番成就的人,离不开多反省自己。
宗庆后年轻时吃了不少苦,17岁被下放到农场,一待就是15年。
多么宝贵的一段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不过也正是这段时间让他变得成熟,32岁时有机会得以回到杭州,当了一名工人。
每当提起农场岁月,宗庆后从来没有抱怨过,反而从这段特殊经历中去反思,他说这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吃苦,也锻炼了他的身体。
日后创办娃哈哈集团,经营企业时又遇到了不少困难,他也从不抱怨,而是不断反省,吸取教训,勇敢面对并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怨天尤人难进步,常省自身可成事。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才能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一个成熟的人,不喜欢显山露水,而喜欢低调。
与这样的人相处,能够感受他的平易近人,如沐春风。
想起一则趣事:某年北大秋季开学,一新生提着行李来报到。
由于入学流程较多,不方便提着行李去办手续。
这位新生看到旁边有位老人,穿着比较朴素,以为他是看门大爷,便把行李托付给老人,让其帮忙照看一会。
九月的北京,天气还有点炎热。
有人跟老人说,天这么热,要不您回去休息吧,我来替您。
老人说不用了,要是换了人,那个新生可能就认不出了。
于是又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新生回来。
老人也没有埋怨让自己等的时间太长,笑眯眯地走了。
过了几天,开学典礼上,新生惊讶地发现前几天的那个老人,竟然坐在主席台上,才知道那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老先生。
季老一辈子经历过太多事情,心境已变得成熟。
晚年的他更是变得低调沉稳,一点架子都没有。
世间繁华皆过眼,知足常乐不炫耀。
这世上的繁华都如过眼云烟,做人还是应该低调,不炫耀为好。
有个网友分享了他爸的故事:他爸经常教自己,一定要低调做人。
他爸年轻时,因为高调曾吃过不少亏。
年轻时在大城市打拼,挣了不少钱,回到村里后不懂得低调,经常跟人说自己挣了多少钱。
时间一长,亲戚朋友都知道他爸有钱,就都来找他爸借钱。
后来借的人实在太多了,做不到每个人都借。
那些借不到的人就生气了,说他爸不够义气,小气鬼,借出去的钱也有一大半打了水漂。
这就是不低调的后果,损失了金钱,还落个白眼狼的名声。
高山流水遇知音,低调人生显高人。
周国平说:“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内心难免浮躁,成熟的人,会通过学习来对抗浮躁。
苏轼45岁时,被卷进“乌台诗案”,差点丢掉性命,后来被贬官。
初到黄州,生活窘迫,幸亏有好友相助,苏轼学会了开荒种地,自食其力。
苏轼没有一直因为被贬官而郁闷,他利用这段时间刻苦读书。
研读《论语》《易经》等经典著作,并且笔耕不辍。
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千古名篇,比如《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定风波》等。
除了读书,苏轼还研究绘画、美食,这些也帮助他从浮躁中走了出来。
麦家曾说过:“这个时代人心浮躁,而人生至关重要的不过是寻求内心的宁静,不要让书离我们远去。”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点浮躁,不妨就花时间读读书吧。
日本作家岸见一郎曾分享自己的经历:年轻时心脏生过病,白天只能卧床休养,想读书都困难。
晚上又失眠,时间一久整个人变得很浮躁,一度有自杀的想法。
还好家人发现了他的问题,及时带他去治疗,一段时间后,终于可以读书了。
通过读书,他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并且把读书的感悟写下来,寄给报社。
文章发表后,有不少读者说他的文字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他也受到鼓舞,陆续写出了多本畅销书。
平庸之人迷失于浮躁,成熟之人成长于求知。
▼
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摒弃浮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求知进步才是处世之道。
不抱怨,多自省;不张扬,喜低调;不浮躁,多求知。
愿你人生的每一步都充满力量和希望。
做一个成熟的人,向着美好的未来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