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动脉”清“栓”记

文摘   2024-12-20 21:10   辽宁  

在海口江东新区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道路纵横交错,俨然一幅未来城市的壮丽画卷。在这幅画卷的背后,隐藏着一条至关重要的“生命线”——海文高速联络线东段综合管廊,它如同新区的“心脏血管”,承载着输送电力能源的重任。


海文高速联络线东段综合管廊连接着东部电气两个回路与北部变电站四个回路220千伏高压电力电缆,它们并行流淌,是域外电力进入江东新区的唯一主廊道。正当施工进程如火如荼之际,一个“血栓”堵在了这条“电力动脉”的末端位置,阻碍前进的步伐。

依据最初的设计,电缆本应穿过高速公路的下方,借助三根并排设置、直径800毫米的拖拉管进行铺设。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大家发现单根管道需扩孔至1.2米,空洞过大,随时可能带来事故风险。

“这安全风险,就像是堵在这条动脉上的‘血栓’一样,但工期就是命令,咱们可不能让那些安全隐患拖进度后腿啊!”项目经理高艳松站在施工现场,眉头紧锁。“大家想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安全员邵正勤脑瓜最活,他转了转眼珠说:“我们可以试一下加固现有管道,增加支撑结构,不过可能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确实,加固方案虽然可行,但成本高,不妥。”高艳松边说边摇头。这时,施工员赵鑫搓了搓手,身子往前挺了挺说道:“我们可以尝试将原有的三根大管替换为多组并排小管,这样就可以减少空隙,同时利用先进扩孔技术,减少扩孔次数,降低安全风险。”赵鑫的一席话,瞬间打开了大家的思路。



不过就在大家觉得这方案可行之际,高艳松还是谨慎地召集了团队骨干,一起展开讨论。过程中,有人担心小管能否承受高压电缆的重量,有人则担心小管布局是否会影响电缆的铺设效率。“不如,我们模拟演练试试,这样就能打消大家的顾虑,也能为实操提供借鉴。”高艳松一锤定音。

经过多次模拟和讨论,团队发现,赵鑫的方案不仅可行,而且能够有效解决当前的安全隐患。最终,团队决定将原设计变更为6孔4×250毫米管道,单根管道长度达124.45米,最大覆土深度为7.42米。单孔扩孔直径由1.2米缩减至0.75米,便于高压电缆单线单管敷设,既满足国家安全标准,又减小了对高速公路的影响。



“按照我们目前的施工方法,在粗砂土层中扩孔次数太多,对土层扰动大,会增加塌孔的风险。”邵正勤忧心忡忡地说道。在粗砂土层中进行地下管道施工的现场,大家讨论着最新的施工方案。听闻此言,赵鑫突然灵光一闪:“如果我们能优化设计方案,缩小扩孔次数及成孔直径,不就能有效减少土层的扰动范围,预防塌孔风险了吗?”“对呀,还可以考虑加大入土角的角度,这样就更方便施工作业了。”邵正勤补充道:“那我们重新计算一下新的管径和扩孔参数,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就这样,大家又迅速分头行动,投入到紧张的计算和优化工作中去了。

如今,“电力动脉”正逐步摆脱“血栓”的困扰,向着全面恢复畅通的目标稳步前进,让发展的“血液”在江东新区的每一个角落自由流淌。

素材:海口陆域项目部

供稿:孙美珩

编辑:朱梦瑶

校核:修明霞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
传播航三声音 交流经验信息 讲好一线故事 营造员工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