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一航 | 为日孜孜勤,无敢逸豫身

文摘   2024-12-22 19:20   辽宁  



致敬模范榜样

感悟先进力量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日前
一航局组织编发
《匠心一航——产业工人成长故事》
公司7位职工光荣入册
为传承一航文化
激发竞优意识、凝聚发展力量
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全力冲刺年度目标
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公司微信平台开设“航三工匠”栏目
由青年宣讲团就榜样故事进行线上宣讲
今天为大家带来
技能专家张军宏的故事









“别写我啦,比我厉害的人多着呢,我还得学!”张军宏,这位公司的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放下手中的混凝土试块,笑着摆摆手。数十载的不倦,从跌跌撞撞、摸石头过河,到精益求精、创新坚守的试验领头人,抬首间,热气腾腾的荣光仿佛被遗忘,张军宏回到曾经年少却热衷播种的时光。



求艺


1992年,17岁的张军宏迈入一航局技校大门,踏上炙热的学习之旅。不同于班里的大部分同学,他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娃,家境清贫的他对求艺机会倍加珍惜,也比许多同龄的城里孩子更期待学有所成。在技术改变命运的时代,张军宏铆足了劲头,不放过课堂上下的任何可用时间。他没空和同学们外出喧闹,喜欢宿舍伴他夜读的灯光。有人绰称他为“大怪”,他却笑而纳之。孜孜勤奋为张军宏捕捉到提前转正的机会,他也是班级里仅有的两名毕业即为中级工的学员之一。



修炼


回到大连,张军宏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当时在建的大连湾和尚岛码头、北良码头等工程试验工作。作为学徒,他承揽了试验室全部的脏活、累活。“多干点,不吃亏!”张军宏对那段渴望快速成长的日子记忆尤深,“那时候八点上班,我七点肯定到,把准备工作都做好。”而师傅对这个勤劳踏实的小伙子也十分认可。起初,张军宏觉得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上总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多少个凌晨两点,他打起精神,在电炉旁熬制1小时的引气剂,提着装满30斤重引气剂的水桶,爬上搅拌罐。“现在都是自动化,那几年苦头可没少吃。”张军宏不怕吃苦,逐渐扎稳了马步。从那时起,他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取样、成型、拆模、编号、养护、压块……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数据,他都悉心记载,反复琢磨。“我工作中也出过错,后来座右铭就成了‘看一遍,再看一遍’。”面对试验工作的严谨性,张军宏不仅要求自己在技术上不断精进,更重要的是修心,无论遇到什么“疑难杂症”,都要冷静全面地探索解决思路。



前行


不负六载光阴,张军宏不再是那个问题比方法多的小学徒,已然挑起了试验室主任的担子。成长总是饱含磨练,一面沉浮,一面花开。张军宏开始带领团队攻克试验难题。


在大连南部滨海大道工程星海湾大桥两个锚硫沉箱基础基床升浆中,张军宏用钢化玻璃水槽完全模拟海水升浆作业条件,对砂浆的流动性进行了长达84天的监测,发现单纯调整原料配合比并不能解决问题。他想到从粉煤灰入手,用它代替部分水泥,但确定合适的掺入比例仍需开展大量试验,这在当时是个非常大胆的提议,可张军宏坚信,“创新的路上,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用于试验的水泥达两吨之多,试验进行了三个月之久,性能检测多达几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份执着与不畏为张军宏及团队带来突破性成果。粉煤灰以35%等量替代水泥的配方首次在公司负责的项目上应用,打破当时公司内20%的先例,项目升浆施工流畅,经现场钻心检测后质量全部合格,还为工程省下了350万元。




初心


26年来,张军宏服务过的大大小小工程、项目30余项,哪里有需要,哪里便有他。


在鹤大高速公路佳木斯过境段项目施工中,张军宏攻克了主桥挂篮施工混凝土泵送淤堵问题,将混凝土浇注时长从30小时缩短为13小时;在玉湛高速项目施工中,他提出用一半河砂替代一半机制砂,解决了混凝土浇注困难及表观质量差的问题……“到底攻克过多少难题,我也记不住了,反正只要工程有需要,我必定不遗余力。”张军宏笑着,眼里有光。

为日孜孜勤,无敢逸豫身。即便现在,张军宏仍坚持学习总结,凡事亲力亲为。“多年的习惯改不了,要是哪天手上没灰、身上没泥了,我怕是反而不适应。”即便带徒,张军宏也要亲自动手示范,在他看来,这不仅是对徒弟负责,也是对匠心的坚守。


2019年,张军宏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张军宏带领由试验技术骨干组成的工作团队,对各类试验课题展开攻关,成为推动企业试验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动力。

“匠心不是墨守成规,而是追求创新和精磨慢研。”张军宏正带队走在这条路上。








朗读:王艺欣
编辑:王艺欣
校核:修明霞

中交一航局三公司
传播航三声音 交流经验信息 讲好一线故事 营造员工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