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治消化道肿瘤,又想不开刀、风险低?那就选择“ESD”!

文摘   2024-05-06 09:57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前段时间,28岁的小吴在我院就诊时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有出血可能。在医生的建议下,小吴做了胃肠镜检查,果真发现了“猫腻”。内镜医生在直肠发现了一个肿物,肠镜下取了活检,病理结果为“绒毛管状腺瘤”。

腺瘤通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而结肠癌癌前病变最常见的是腺瘤。“绒毛状管状腺瘤”是一种癌变率较高的腺瘤,好发生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下段,瘤体越大癌变率越高,癌变常表现为局灶性,且多位于中央区,这导致活检可能为良性,但不能肯定活检外的区域有无癌变存在,因此要尽早、完整、彻底地切除。

为接受进一步治疗,小吴在我院消化科住院。为其完善肠道准备后,医生在静脉全麻下行结肠镜下直肠黏膜剥离术(ESD),将这癌前病变完整切除。术后病理绒毛管状腺瘤,切缘阴性,与术前诊断一致。术后几天,小吴无腹痛、无解血便等不适,顺利出院,嘱1年后复查肠镜。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呈年轻化的趋势。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显示,结直肠癌和胃癌分别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的第2位和第3位。消化道肿瘤占新增恶性肿瘤病例超过25%,超过死亡病例30%,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十分关键。

过去,很多病人在出现呕吐、吞咽困难、腹痛、大便带血、消瘦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后才到医院就诊,发现时已是消化道肿瘤中晚期,往往通过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甚至有一些患者错失手术机会,只能采用化疗或放疗等姑息性治疗手段。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受影响。

随着胃肠镜检查的普及和人们胃肠道体检筛查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早期消化道肿瘤得以被发现。同时,由于内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大部分的消化道良性肿瘤都能通过胃肠镜下切除而治愈。消化道早癌的外科手术治疗已逐渐被内镜下治疗取代。ESD术已逐渐成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一线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01

什么是ESD?

ESD的全称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ESD是通过内镜,顺着消化道直达病灶所在位置,用电刀将病灶完整剥离,从而实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内镜手术。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


02

ESD的适应症

包括消化道早癌(下咽部、食管、胃、小肠、结肠和直肠的早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间质瘤、类癌、平滑肌瘤和脂肪瘤等)和巨大平坦息肉等。


03

ESD的操作过程

1.标记

确定范围后,利用切开刀或电凝刀在病灶周围标记一圈。


2.黏膜下注射后切开

将特定液体打到黏膜下层去,将病灶充分抬起,与下方的肌层分离。沿标记点切开病变周围黏膜。


3.黏膜下剥离

将病灶逐层完整剥离。


4.创面处理并送病理检查

病变剥离后,对创面进行止血处理。将切下的病灶送病理检查,明确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指导后续治疗方案。

04

ESD存在哪些风险?

手术都会存在风险。ESD常见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和感染,但总的来说,ESD安全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很低。即便出现并发症,也有成熟的相应处理措施。

05

ESD和传统外科手术相比有什么优势?

(1)完全在内镜下完成,无腹部切口;

(2)无切除固有脏器,不改变消化道结构;

(3)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

(4)费用低,住院时间短。


供稿:内七科 吴旭浩

编发:宣传科


汕头市中医医院健康频道
汕头市中医医院(汕头市中医创伤骨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汕头医院)始建于1958年9月,是粤东地区首家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粤东地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及康复为一体、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中医医院,目前有东、西二个院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