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今天和大家分享一篇超级 “有娃后家居改造贴”。
首先,分享的人,是国内有名的设计师,而且作为爸爸,非常懂得有娃家庭的“家居痛点”。(本次分享,来自他的一席演讲)演讲人齐洪海,远瞻照明设计总监,见众产品设计联合创始人。其次,说自己的故事,直接用自家的 “改造工程” 作为讲解案例,真实且有说服力!第三,讲解很全面,入口、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储藏,这六大空间,一一道来,说明改造理由、评价改造效果、分享改造攻略 ... ideas 一个接着一个,都很接地气。我当时非常担心她(女儿)未来没有基本的秩序感和审美能力,所以下定决心要把家改造一下 ...这位爸爸既是这个家的设计者,又是它的使用者。兼备这两种视角,非常难得。我个人认为是最近几年来看到的最强家居贴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一席(ID:yixiclub)
作者丨齐洪海 策划丨小北 剪辑丨竞心
我叫齐洪海,1975年出生,今年49岁。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家居的设计。这些年我除了主业照明设计外,也一直做室内设计,做家具、产品。我来讲家居,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聊的话题,它和每个人的生活都直接相关。而且对我个人来讲,它其实相关于一个在我内心不足为外人道的理想。我接下来要分享的并不是一个专业立场上的内容,而是希望和那些有生活经验的、在家里面装修的时候说了算的、做家务的、有长辈晚辈一起住的、有孩子的,或者你现在不是,但是你早晚要面临这些问题的人进行一次生活的切磋。所以我给大家讲讲我的家,我家里什么样。在讲之前先讲讲别人家,搬弄搬弄是非。青山周平的“悲剧”,可能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叫青山周平的日本建筑师和一个北京的胡同大姐的故事,这个事出现在一档电视节目里。青山周平帮这位大姐在胡同里的老旧房子做了改造设计,这个设计做得很好,实现得也很好。下面这组照片,是改造前、改造后和改造后后的情况。改造前:但是过了大概不到一年再重新回去看的时候,就发现已经变成了改造后后的情况,基本上已经类似于改造前了。改造后后:整个看下来之后,我觉得虽然青山是一个考虑得很周全的设计师,但他还不是真正地了解一个北京大姐的生活,而这个大姐她的生活方式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而且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一个真相:设计不是设计师单方面完成的一个无生命的物质性的结果,它包含着使用者的参与,所以设计的实现不是在竣工的那一刻,而是在设计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所以当我们要认真讨论一个设计问题时,不能单纯地讨论设计这一个方面,而是应该把使用者考虑进来。关于设计和使用者的关系,MUJI给过我很大的启发。MUJI的网站上最后一页是What is MUJI,上面写了很多它做产品的理念,其中有一句话我觉得比较重要:「这样就好」则显示出抑制与让步的理性,翻译得不是很顺畅,但我大概能理解,就是说它的产品设计对使用者需求的满足不是无止境的,我做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这就是我给你用的产品。你在接受我的产品的同时,实际上接受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一点在我理解设计、产品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上,给我很大的启发。所以接下来我就讲讲我自己家,刚好我是这个家的设计者,也是这个家的使用者。在讲我家之前,我先讲讲作为家的使用者,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讲一下我是怎么擦桌子,怎么叠袜子 ,怎么把垃圾扔进垃圾桶的。这是一张吃过饭后的餐桌,上面有一些食物的残渣。首先,用一块湿抹布擦拭桌子,清理残渣,这个过程也可以溶解粘在桌子上的食物的汤之类,或者一些硬的东西。第二步,洗干净抹布上的碎屑后,在抹布中放入比较多的洗涤剂,然后绕着圈一遍遍使劲擦拭桌子,让洗涤剂和油脂充分融合在一起。注意,有一个技术细节,这时抹布里水比较多,擦桌子侧面之前,要在桌子中间挤一下,以免擦侧面时水流下去。接下来我们换一块干抹布,去擦洗涤剂,这样能最大程度减少残留在桌子上的洗涤剂。另外,上一个步骤中的那块湿抹布里饱含洗涤剂,可以拿去厨房刷碗洗碟子用。
最后,用擦手纸再把桌子擦一遍,特别是有拼缝的地方,用指甲kei着纸把缝好好地捋一下。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之后,这张桌子在我看来就干净了,我就可以在上面叠衣服、工作。
首先,要把袜子的内面非常平整地翻出来,然后把脚底板这一面朝着阳光的方向平整地晾好。晾完之后先把它按脚后跟那个位置对折一下,然后把它们叠在一起后再折一下,之后把袜子口那个地方翻过来,就变成这样。
看侧面这条流畅的曲线,极度舒适,一摞看上去就更加地极度舒适。
我当时在公司卫生间的洗手盆下面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非常愤慨,于是我把垃圾整个都倒出来,然后把每一个纸团都紧紧地攥了一遍,再放回垃圾桶。我们可以看到,垃圾桶至少还有一半的空间可以用。实际上扔垃圾有两个技术环节。第一,要使垃圾的体量最小化,在扔一张纸之前,要把它攥到尽可能小,这样能提高垃圾袋的使用效率。第二,要确保垃圾被投入垃圾桶且不发生喷溅,有些垃圾是有汁水的,最好让垃圾已经处于垃圾桶的上方甚至内部再松手。说到垃圾,我想再延展一下这个话题,因为我觉得人类,或者说我身边很多人对垃圾非常排斥的情感是我不能理解的。下面这张图片,上面一排是变成垃圾之前的状态,比如说蔬菜、一桌美食。下面是变成垃圾后的样子,包括来自人头部或者身体中下部的排泄物,我就不放图片了。在我看来垃圾它不是脏的,特别是一般的厨余垃圾。我们对待、清理垃圾的过程,不需要抱着一种非常排斥的态度。
在我们家的厨房里,我没有像很多家庭那样把垃圾桶放在一个比较晦暗的角落里,我是把它放在台面上。下面照片里那个宜家的不锈钢大盆就是我们家的垃圾盆,垃圾直接扔在里面,而且我不觉得它脏。通过上面这些事,大家就理解了,我大概是这么一个人,听了可能就不能做朋友了。我曾经在给我妈讲解扔垃圾的两个技术环节的时候,她说,哎呀,我不想住你们家了,压力太大了。Part 2
我家改造记:2008-现在
我在2005年买了一个房子,用了三年的时间做设计、装修,2008年搬进去。刚搬进去的时候是下面照片上的状态。入口一进去看到一个大板凳,板凳向左侧一直延伸到客厅,和客厅的沙发电视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同时板凳也可以坐下来换鞋,板凳的右边是一个餐桌,它也可以作为餐桌一侧的座椅。平时进门以后,也可以把包和衣服随手放在大板凳上,它是一个多功能的东西。
这是卧室,床这张照片,注意看,窗边墙根底下有一个五公分深的小水池,里面养了一些小热带鱼,当时玩得可开心了。床对面对着一个假壁炉,完全没有任何功能,反映了我一个伪文艺青年的本质。
房子里还有一个小阁楼,很低矮,一半空间用来工作,画图、摆图纸、放东西。右边那张大桌子,平时用来喝茶或者周末有朋友同事来家里打麻将,我自己不会打,只负责伺候。以上大概是我家在2008年之后的生活环境。这不是一个假的环境,不是我们平时看到的那些干干净净的效果图,家里真的就没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生活非常简单。这个情况在2011年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我女儿出生了,从此生活就彻底变了。有了孩子之后,家里的老人,以及跟孩子可能发生关系的各种人来家里,人和生活内容逐渐都变了,家庭环境也就跟着慢慢变了。所以青山的“悲剧”在我们家也陆续开始上演了。到2016年,我女儿上学的前一年,家里基本就是下面这个状态,所有家具都离开了原来的位置,家里到处都是孩子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我当时非常担心她未来没有基本的秩序感和审美能力,所以下定决心要把家改造一下。在2016年到2017年两个夏天之间,从做设计到改造完成,花了一年的时间。下面是改造前后的对比,准确说是改造前和改造后后的对比,因为是已经是使用了两年多以后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原来入口的地方有一个挂衣服的小龛,这个位置没变,但是改造前后变化很大。接下来我就从入口、厅、厨房、卫生间、卧室和储藏这六个主要空间来给大家讲讲新家的情况。在中国的家居里面,几乎没有入口这个概念。下面是我父母家的入口,直接推门进来,鞋就摆在旁边,还有一个架子挂几件衣服,再旁边有一个鞋柜,可以收纳鞋和其他一些东西。入口进来之后看见的是一个大的空间,左边是餐桌,右边是沙发电视,这就是所谓的两厅,餐厅和客厅,这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家居设置。我选了两个住宅平面做一个对比,左边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的住宅平面,右边是一个日本的平面。(一讲到日本的平面,我猜就有人要批评我。上次在一席讲了之后,我就形成了一种弹幕思维,我现在讲什么东西,都有字从眼前划过,一说日本,肯定有人要批评我。)这个中国住宅148平米,是一个挺大的住宅,完全有条件做一个独立的入口空间,但它没有做。图中红色的部分,上面也写了玄关,但并没有对应的空间,就是一个开敞的空间。日本的住宅,进门以后颜色标出来的区域,通常叫洁污分区。红色的地方是污的区,是穿着外面的鞋到达的地方,蓝色的地方是进来之后清洁以及处理其他行为的空间,比如包括卫生间。
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很多应该进到家里深处才发生的行为,在日本的住宅里是一进去就发生的。在经历了疫情之后我们其实更能体会到,很多行为,比如个人的清洁,其实应该在入口解决。但是中国的家庭以往是没有这种习惯的。中国过去几十年,大家生活在物质条件比较匮乏的状况下,因此现在希望一进家门就看到一个比较大的空间,来展示生活的改善,我觉得跟这种心理有关。像我爸,他对一个空间的最高评价就是“敞亮”。其实入口有特定的行为,这些行为对应特定的物品以及条件。我列举了一下大致发生在入口的几个典型行为:进门要做的事,出门要做的事,以及其他一些事。比如下雨的时候,带伞进门,要沥水;比如拖着箱子进出的时候,要清理这些箱子;比如要坐下换鞋,很多情况下,我们就是一条腿站着很艰难地换鞋。再比如一些条件,门禁、电源、照明、上下水。为什么会有上下水呢?像我每次拿行李箱进门的时候,都会把箱子擦一遍,特别是它的轮子,要擦得很干净才能推到屋里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是需要用到水的,如果有上下水的条件,这个行为就会变得很方便。整理了这些需求之后,我们家的改造,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把这些功能在入口区解决。
改造之后,入口从原来5.1平米左右的面积,增加到六点多平米,面积增加并不大。改造前储藏面积只有1.3立方米,当时主要用来放鞋,改造之后,储藏面积变成了5.2立方米,扩大到4倍的容量,解决了很多储藏问题。
另外流线也做了改变,之前我觉得进门不是什么着急的事,所以进门之后绕过大板凳,再走进厨房。这次变得比较务实了,进门之后直接进厨房。改造后在我们家门外做了一个小木箱,用来收快递。进门之后对着一个柜子,上面可以挂衣服,下面的抽屉放鞋。
下面图右边这个位置,可以放酒精、雨伞这些东西。继续往前走,走进来之后有几个小空间。一个是原来保留下来的小龛里继续储物,右上角这个位置放了一些小盒子,里面可以放帽子、手套这些偶尔会用到的东西,不用的时候放在里面隔尘储藏。
再往里,继续往前延伸这个空间,旁边有一个柜子,柜子里放出门时要用的防晒霜之类的东西。左边的空间,做了一个多功能的柜子组合,解决了门禁、照明控制、行李箱存放、口罩手套存放、包存放等问题。还留出柜子的一部分空间做了一个小台面,可以放出入时用到的一些小东西。台面上设置了插座,可以给放在下面的吸尘器充电。
台面靠墙的位置做了一块软木板,我平时习惯把一些像出门买什么东西之类的信息写在纸上,然后钉在上面,或者贴一些对我家领导表达问候的小纸签。因为离餐桌近,台面上也安排了微波炉。在这一个小位置里,解决了很多家居的功能。
柜子最左边这个包裹着暖气的架子,也是可以多功能使用的。
它可以晾东西,北方冬天的暖气晾衣服其实挺好的,但是直接烤对衣服不好,做了这个架子以后,衣服放在上面能跟暖气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因为它是用镀锌方钢做的,可以磁吸,还可以在上面吸一些小挂钩,挂一些东西。
再讲一个细节问题,2008年我做设计的时候也没什么经验,当时墙下面的踢脚我做了常规的处理,让它凸出墙面,因为这种做法从工艺上比较好处理,能遮丑,相对好完成。后来我们知道它有一个问题,家具在摆放的时候,靠不了墙,所以在做家具的时候,我就把家具在这个位置上都让了一块板的厚度。但是大家看下面照片上我们办公室的墙,墙面完全是平的。我在右边画了一个图,是关于这个墙面到底是怎么做的,在这就不细讲了。它其实并不难,但对于一般的家装工艺来讲,可能一般的师傅不太愿意去做。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柜子,其实都是小柜子的组合,它分成了很多个小柜子,ABCDEFGH。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将来如果再产生新的使用可能,比如搬家的时候,这些柜子能很轻易地搬走,然后再进行重新的组合使用,它不是完全依赖现有的环境。下面这张照片是我们的办公室,办公室搬过很多次家,从2014年,到2016年,再到2019年,这些家具被不停地挪动,不停地重新组合使用,它们可以一直用下去。
回到入口的设计,在我看来,入口是家居设计里最难的、最有技术含量的一个空间。
第一,要给入口留一个比较大的空间。第二,别忘了做镜子,这事我忘了两次,被家里领导反复批评,因为我自己觉得镜子不好看,所以总想不起来做。当然镜子是可以隐藏设置的,可以用的时候再拉出来。第三,别忘了雨伞的沥水。第四,留出垃圾存放的空间。因为我们现在实行垃圾分类,如果垃圾隔一段时间再被收走的话,有机垃圾存在冷藏存放的问题。另外,记得上下水,以及收快递的空间。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住宅的户型结构做出相应的改变。第二部分我讲讲厅,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餐厅和客厅,这一部分改造前后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下面的照片,左边是原来所谓的厅,是一个比较传统意义上的餐厅和客厅。右边的照片是改造之后,我把整个厅从原来的沙发+电视的组合改成了一张大长条桌子。沙发和电视这个组合,在中国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具有一定的精神性。在很多家庭,人们对这个组合的感情类似于西方人对待壁炉,我们进家里一定会有一个沙发和电视的组合。
下面是我女儿在她姥爷家看电视的样子,看了以后我觉得身心都不健康。很多情况下,我看到的就是一家人懒洋洋地斜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场景,彼此间其实没什么交流,并不是一个好的家庭聚会的状态。所以在新的设计中,我彻底去掉了我不喜欢的沙发+电视的组合,把原来的餐桌和楼上工作室的桌子合在一起变成了一张大概六米长的长桌,前面还做了一个可升降的桌子,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点点地调高。
在改造之后,这张长桌就成了整个空间里最重要的一个元素,其他功能就围绕这张桌子展开。有了这张长桌之后,厅的功能变得很丰富。在这个客厅里,我女儿可以读书,她想看电视的话,也可以搬个垫子坐在地上看,也可以上网课。因为这张桌子比较方便移动,她也可以把桌子搬开练琴。我同事来我家参观完以后说,我们自己在家办了个辅导班。注意她练钢琴时左边的陪练座位,也要保证舒适方便,这非常重要。改造后的长桌成了我们家聚会的一个主要空间,大家经常围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打牌、聊天,比原来那种有沙发的状态更好。客厅前面这块空地,也解决了疫情期间我和我女儿健身的问题。讲一个细节,大家还记得之前那个进屋之后转了两下的大板凳吧,其实我还是很珍爱那个大板凳的,但是没办法拆掉了,拆掉之后地上留了一个洞。
我在改造的时候,在板凳留下痕迹的地方重新铺了板子,我希望把这个痕迹留下来。
厨房主要做了功能性的改造,储藏是重点解决的问题。下面这张照片,对比前后可以发现,左上角的柜子有比较大的变化,右下角的吧台下面变成了储藏空间。
改造后左边的柜子看上去比原来那个柜子的储藏容量减少了,并不是增加了。这是因为在我多年的室内设计经验中,一直有这么一个看法,就是两米多以上,你伸手够得着的位置以上的空间,它就不是真实的储藏空间了。大家扪心自问一下,你家里那种所谓的吊柜壁柜,你伸手够不着的地方,那里面放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不想扔,其实可以扔,每隔半年拿出来擦一擦又放回去,其实还是可以扔的东西?所以我认为人够不到的地方,那个空间的储藏通常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把那个空间的储藏都去掉了。我在做设计的时候,其实考虑过如果一定要在上面放东西的话,上面也还可以再放东西,但实际上还没有发生这种情况。这个架子主要用两种材料做成。一种是镀锌方钢、角钢这些东西做的框架,另外一种是插在里面可以活动的多层木板,可以插进去、拔出来,也可以更换。也可以根据你的使用情况在架子里放入沥水盘、沥水篮,板子和沥水篮也可以互相换,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摆在架子上的东西,像碗筷这些,基本上都是在一两个星期之内,一定会循环用到的。如果不是真的会用到的东西,我不会把它摆在外面。有人可能要问,清洁是不是很成问题?其实不是,因为这些东西你一直在循环使用。
这个架子还有一些设计上的考虑,比如说灯光是隐藏设置在架子里的,灯光向上照、向下照,形成这个空间的照明。而且因为它是镀锌方钢的材料,可以磁吸,不用再专门挂一个横钩去挂东西。今年大年三十的早上,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表达了一下我因为不能回家,第一次做大年三十的早饭的紧张心情,但是没想到反馈最热烈的竟然是大家说这个吊鱼位很赞。因为这个架子的空间可以多样化使用,所以挂鱼的钩可以挂在结构里,鱼可以晾在水池子上面,滴下来的水就直接滴在了水池里,非常方便。我的朋友圈里设计师比较多,大家都比较关心这个吊鱼位的设计。
另外,下部地柜的储藏,基本上按照分小格的方式来安排。物品被小格分割之后,能让它们在小范围内保持比较好的状态,比较容易清理。注意,厨房物品的储藏分成会短期内循环使用的和被封闭保存这两种。如果是不经常用的物品,就要把它收起来,密封保存,避免落灰,以后取出来可以直接使用,避免二次清洗。
另外一个改造是,吧台下面我做了两个可以移动的小车。冬天,我可以把小车推到北阳台去,把东西摆得干干净净,让它们晒会太阳通会儿风。其实北方冬天的北阳台是一个很好的储藏空间,但大量家庭的阳台上都堆着乱七八糟、大大小小的箱子。
我还想讲一下厨房里面的地柜,它们跟我们一般看到的定制地柜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定制的橱柜,一般先用一个结构支撑起顶上的板子,然后再把柜子填进去。它底下是悬空的,用腿支着,外面是一块挡板。这样一来,柜子的背面、侧面,包括底下,都有空隙,很容易藏污纳垢,特别方便小虫子爬来爬去。
我在重新处理的时候,把柜子的地面、墙面都用人造石贴死了,不再有任何空间了。然后,再把柜子、抽屉放进去。这些柜子、抽屉可以很方便地拆出来,而且里面是完全密实的空间,也很方便清洁。处理之后,我觉得它们就干净了。
另外,厨房洗手盆下方,水槽下面这个空间,我也做了一个改造。这个空间其实是一个挺大的空间,但在我们的储藏一向都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这个空间往往没有什么使用效率,是被浪费的。改造后,我在下面做了一个可以拉出来的大抽屉。注意,这要求你在做下水的时候,下水管的位置要尽量靠近墙面,为抽屉留出空间。另外,我在这里为抹布留出了一个空间。我觉得抹布和垃圾一样,必须是干净的,而且应该放在一个非常通风、舒适、方便使用的状态下,放在这里正合适。调料的放置位置也很重要。为了避免弯腰去取调料,我把调料瓶的位置放在了灶台旁边的上部位,用起来更舒服,更顺手。灶台下面放锅的这个位置,做成开放的,既可以放抽屉,同时也可以不要抽屉,用来放锅,因为有些锅稍微大一点,或者把儿长一点,抽屉里就放不进去了。还有一个细节问题,就是在厨房台面和墙面交接的地方,下面是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要么直接交接,然后在这个地方打胶,但过一段时间胶变黄了,很难看;要么在上面翻一个边,但会落灰,要清理。
当年我做设计也没什么经验,后来我在做自己办公室设计的时候,把台面完整地翻起来,水平缝变成了垂直缝,完全没有弄脏这个角落的机会了。
而且在我办公室的厨房和卫生间,空间里所有的尺寸都被整理成十公分的倍数,这样贴砖的时候就永远没有碎砖,所有的转角都是整砖。还有,像下面照片上右边的水龙头一定要在交叉点上,插座一定要在方块里,我就是这么个人。卫生间的改造主要解决的是储藏问题,另外还有一些上下水的节点问题。在大多数家庭中,卫生间比较小,空间非常有限,但卫生间也是有大量的东西要储藏。当我们看到那种卖家具,或者卖洁具的干干净净、漂亮的卫生间时,我们不禁要问,东西都去哪了?在整理了我们家卫生间要存储的所有东西后,我决定靠着墙做非常薄的柜子。那么最小储藏深度的尺寸要做到多少?分析了所有物品之后,在我有限的认知内,我发现决定它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圆的手纸卷,一个是大的方的擦手纸的包。这两样东西的尺寸和摆放形态基本是有规定的。手纸卷深10.5cm,直径大概是11.5cm,纸巾包大概是7.5×16×24cm的尺寸。
至于它们的摆放形态,我希望手纸卷的圆洞对着我,而不是侧面对着我,所以10.5cm和16cm分别是上面左右两个架子的最小储藏深度,之后我都是按照11cm和16cm来做厕所里这些架子的深度。另外镜子和手盆这个位置,也做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储藏空间,这样可以解放台面,保持台面的干净。其实在做了这么多年设计之后,我发现台面是一个完全不需要的东西,我们只需要在周边做架子,把物品摆在周围就行了,因为一旦有了台面,水溅了之后清理起来很困难。墙面上的镜子柜,也可以打开做储藏,另外,在这个柜子里设置了电源,因为会用到电动牙刷这些东西,方便充电使用。
卫生间的储藏还有一个问题是盆。很多家庭里都有盆,特别是老一代人比较喜欢用盆,我不怎么用盆,但是我父母用,所以我做了一个架子,专门用来放盆。原来他们总是把湿的盆摞在一起,不太干净,这样一放看起来好多了。还有一个可能是我比较个人的感受,我一直觉得手盆是脏的,因为它连着下水道,一直连到主管道里。特别是洗完抹布以后,会有很多碎屑掉进去,经常会堵,然后我要经常去清理下水道。重新改造的时候,因为还想留着原来的盆和台面,没有做彻底的改造,但我在下面做了一个水池子,水顺着管子直接下来,不会再连通到总管道里去,我觉得干净多了,不会再看到小虫子从下水道里爬出来。包括洗衣机的下水,通常也是直接插在下水管道的地漏里,我也在下面做了一个水池子,让水先排到水池子里,然后再通过水池子旁边的地漏排下去。浴缸的下水也做了改造。我原来总觉得浴缸的下水口下面连着那么脏的地方,我在里面洗澡,精神上是很难承受的。所以我又做了下面这个比较日式的比例的浴缸,人可以坐在里面。浴缸前面做了一个水池子,里面有地漏。这样处理完之后,浴缸的下水,包括它上面的溢水口,都通过一个斜坡流下来,不会溅得满地都是,然后再进入地漏,我就觉得我已经坐在一个完全干净的浴缸里了。
另外,卫生间的抹布也很重要,抹布一定要晾得漂漂亮亮的,要给抹布一个体面的存在方式。卧室改造前后的变化不太大,主要是后来孩子和父母一起睡的时候,把床的周围加了一个大的栏板,还加了一个大垫子,一是为了她安全,二是可以把她包裹起来,比较舒服。后来孩子自己睡之后,我也没把它摘下来,因为我发现我自己蜷缩在里面也很温暖舒适。我觉得这可以变成床的一个典型形态,以后的床都可以做成这样。
卧室的壁炉,被我媳妇勒令给拆掉了,她说风水不好。壁炉后面增加了一些新的空间,就是下面右边照片上凸出来的部分,用来做衣帽的储藏。
我女儿的卧室,我着力把它打造了一下,我除了希望它功能好之外,还希望她觉得这是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空间。
下面左边这张图可以看到,我做了一个榻榻米,把地面抬起来,这样变成一个完整的空间之后,空间的使用效率其实是提高了的,而且也比较安全,不用担心孩子从床上掉下去了,我们可以睡得比较安心。床周围围绕着其他的空间,包括书、衣物、箱子的存放,全都解决在床周围的空间里,我觉得确实成了一个她有自己归属感的空间。她会带着她的小朋友们回来玩,在家里过夜,躺在床上看书、玩。我还是挺开心的,改造达到了我当初的预想。
我自己也在上面使用过,也挺好的。我去年踢足球把跟腱踢折了,在上面办公的时候也感受了一下。
在前面讲到的所有空间里其实多多少少都讲到了储藏。我们家比较集中的储藏是在主卧室的衣帽间,还有楼上的阁楼。储藏有几个目标,一是要好找,二是要便于整理和搬动,三是要保证干净。所以,储藏有这样几个建议。第一,两米二以下的空间做储藏,以上不做。第二,东西要摆在明处,或者透明的箱子里,便于查找。第三,抽屉要做得很薄,拉开就能看到里面的物品,整理起来也比较方便。我们家的抽屉都是十公分,但用了一段时间还是觉得太厚了,如果重做的话,我觉得五公分左右就够了,刚好摆一层衬衫一层袜子。
第四,储藏要分成小单元,便于整理、搬动。最后,前面也有讲到,储藏要分成短期循环+封闭保存这两种方式。下面这张照片是改造前后楼上的变化,主要在右边的位置加了一个储藏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储藏量还是挺大的,把东西全部整理成小箱子放进去,找起来非常方便,而且也很干净。前面主要的内容就讲完了,然后再附送两个小段落,电源和灯光。首先说电源。很多家庭在电源上考虑得不周到,我们家在所有可能会用到电源的位置上,都尽量地设置了电源,当然你也不能让家里到处都是电源,所以你要仔细地考虑。比如像餐桌旁边,在小的架子洞里有一个电源,因为我自己想得很清楚,我要坐在这里工作,诸如此类。最后终于讲到了我的本行。灯光在家居设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关于室内灯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小口号,我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说“见光不见灯”“无主灯设计”,它们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相对来说比较片面。它们实际上说的是什么呢?“见光不见灯”其实说的是不见炫光,或者不见丑陋的灯。不见丑陋的灯不一定是说这个灯丑,而是包括灯设置的方式不应该丑陋。“无主灯”其实是说,我们原来过多简单依赖房中间的一个灯,现在应该考虑更多照明方式的结合。但其实在我们家,有主灯,也有看得见的灯,还有各种各样的口号里说不能有的东西都有,我觉得这也没什么问题。当然很重要的是,灯光设置和家具的结合方式。下面的照片里,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家大量的灯具都在家具顶部。有些位置没有家具,也可以很轻松地去设置灯具,不用那么紧张。很多设计师对待设置灯具这件事特别紧张,总感觉一看见灯就是丑的,我也不知道这个观念是怎么形成的。
下面的照片里,上面是练琴位置的照明,这个灯是明装的,它的节点很简单,就是一个角钢然后上面直接固定了一个灯,我觉得它也没有多难看。下面这个卧室里的灯带,就是直接用一个镀锌的钢板折了两下,往上折一下,往下折一下,然后钉在墙上,把光带放在上面。这些在我看来都挺好看的。
另外,灯光确实可以极大地改变空间气氛,下面是我们家客厅里的夜店场景。到这儿,关于家的设计基本上就讲完了。回到演讲的开始我说的一句话,家居设计这个主题事关我内心不足为外人道的理想,这个理想是什么呢?在我准备演讲内容的时候,一席的乐喆同学曾经质问过我,她说老齐你那个袜子别说叠了,光晾就够麻烦的了,你图啥呀?我说还有人数草莓上有多少个籽呢,我很过分吗?
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我从小到大读书不多,在读过的非常有限的几本书当中,蔡志忠的漫画对我影响特别大。
大概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我在蔡志忠的漫画《禅说》里读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盘山的和尚,他在集市上看到一个买肉的人对一个卖肉的人说,给我一块好肉。然后这个卖肉的人对买肉的人说,哪块肉不是好肉呢?这个盘山和尚听了这句话后,他就悟了。他悟了啥我不知道,但是我也悟了。我悟到的是什么呢?我觉得在生活里,总有一些事是你想做的,一些事是你不想做的,如果那些你不想做的事,你都带着非常负面的情绪,想抓紧凑合凑合把它做完的话,你的人生里就有一段不好的人生。如果它是你必须要做的事,你就应该好好做并且享受它,这样的话你就会拥有一段好的人生。所以像晾袜子这种事,如果你必须要晾,那你不如好好晾,并且晾得很快乐,这就是我的一个感悟。在我看来,家居其实是对欲望的安排。干净、漂亮,不是断舍离,它是欲望。想吃得很隆重,穿很多衣服、很多鞋,要华丽,要舒适,它也是欲望。这都是对时间、对空间的分配,也是对你生命的分配,所以不能够轻易地为了一部分而舍弃另一部分。站在我个人的立场上,我觉得一个家的干净、好看是不应该被舍弃的。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席(ID:yixiclub),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