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观点
展学术风采
论·苑
从看图到说话,从说话到写话——绘本在小学低年级语言能力培养中的桥梁作用
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 徐 洲
在教育领域,绘本如同一扇窗,为低年级学生打开了一片充满想象与知识的新天地。它们不仅以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儿童的兴趣,还承载着语言艺术的种子,悄悄地滋养着语言艺术的萌芽。绘本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以图画超越文字的束缚,引领学生步入一个充满想象的叙事空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图像解析能力和视觉思维的成长。同时,绘本中的对话与叙述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语言的平台,既让他们有机会模仿标准的语言表达,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自然而然地推动了他们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构建起语言学习的桥梁。
本文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创新绘本融入课堂实践的教学设计,探索绘本在增强儿童图像解读力、口语沟通技巧以及写作能力的催化功能,探讨如何有效地促进低年级学生从视觉理解过渡到口语表达,从而让书面表达的高级语言技能水平也得以相应提升。
一
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绘本大致归为三类:故事导向型、知识启迪型和美学鉴赏型。故事导向型绘本以扣人心弦的情节为特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叙述技巧和情绪感知能力;知识启迪型绘本专注于科学原理、日常现象等领域的普及,利于深化学生的概念认知和思维广度;而美学鉴赏型绘本则注重图像的美学价值和原创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鉴识。各类绘本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应当依据课程目标及学生的年龄层次,精挑细选与学生发展相契合的绘本,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设计框架大致有三个层面:其一,通过“看图说话”活动,鼓励学生描述绘本中的场景,提问引发思考,促进视觉理解与口语表达的联结;其二,通过“角色扮演”和“故事续编”等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故事之中,除了能深入理解情节,还能让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其三,通过“写作任务”,如书信、日记或故事创作,将口头表达转化为书面文字,巩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系列策略旨在搭建从看到说再到写的连续性学习路径,使学生在绘本的引导下逐步提升语言技能。
《小蝌蚪找妈妈》描绘了一队小青蛙勇敢地踏上了寻找生身之母的奇幻探险,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绘本。教师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阶段教学,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图像解读逐步进阶到口语沟通,最终实现书面创作能力的飞跃。
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视觉理解阶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绘本的每一页插图,鼓励他们讨论画面中的细节,比如小蝌蚪的色彩、形体动作以及它们遇到的动物伙伴的外在特征。随后,提出启发性问题,如:“小蝌蚪的表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们感到困惑的原因是什么?”“乌龟对小蝌蚪进行了什么关键的指导?”这些问题不仅促使学生建立对故事基本脉络的理解,还让他们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得以激发。为了加深理解,教师可以设计“找相同”和“找不同”的游戏,让学生对比不同页面的画面,找出变化和联系,从而敏锐捕捉叙事脉络中的关键细节。此外,通过设置启发式问题,如:“假设你是勇敢的小青蛙,会如何智慧地寻觅你的母亲?”这样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意思维,还锻炼了他们在情境中逻辑推断的能力,为后续的语言表达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口语表达阶段。在口语表达阶段,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小蝌蚪和其他故事中的动物,模仿它们的对话,表达各自的角色特点和情感。此环节不仅加深了孩子们对故事情境的沉浸体验,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口头表达技巧,尤其是在模仿角色口吻与展现面部表情方面。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还可引入“创意故事链”等活动,让每个参与者轮流编织故事情节,协同打造一个原创故事篇章。在共创过程中,教师需适时引导,辅助学生拓展剧情构思,修正语言结构,确保整体叙事的流畅性和逻辑性。此类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发挥与团队协作能力,更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编故事的能力。
第三,书面表达阶段。在书面表达阶段,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写作任务,促使学生将口语表达的内容转化为书面文字,同时鼓励他们加入个人情感和细节描述,实现语言表达的高级迁移。比如“假如你是小蝌蚪,你会怎样写一篇关于寻找妈妈的经历?”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提示或模板,比如:“描述一下你在寻找妈妈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朋友是谁?它对你有什么帮助?”或者“当你终于找到妈妈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能不能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这些提示有助于学生组织思路,丰富故事内容,同时也能提升写作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绘本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低年级学生从视觉理解过渡到口语表达,从而让书面表达的高级语言技能水平也得以相应提升。
二
效果评估与反思
在评估绘本教学对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效果时,可以采取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既包括量化指标也涵盖质性分析,让评估更加全面和准确。
(一)学生进步的量化与质性评估
在量化评价层面,笔者采用了标准化的测评工具来精确捕捉学生在项目介入前后语言技能的变化幅度。结果表明,在接受了绘本教学后,学生在口语流畅性、词汇储备和语法准确性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平均提升幅度达到了20%—30%,特别是在故事复述与情境对话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书面表达能力的评估显示,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句子构建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实现了平均15%的提升,尤其在文本内涵理解的深化方面。
通过测评表,我们得以直观地看出学生在绘本教学介入后的显著进步,也进而印证了绘本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质性评价领域,笔者综合运用了课堂观察、深度访谈和学生作品深度解析等多种方法。观察显示,学生在课堂上的投入程度与主动性显著增强,他们乐于主动表达,勇于分享个人见解与情感体验。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普遍流露出对绘本的浓厚兴趣,以及由此激发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通过学生作品的细致分析,笔者欣喜地发现,许多孩子在写作中巧妙融入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展现出丰富的想象空间与个性化的创作特色。
(二)实践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尽管绘本教学法展现了强大的教育潜力,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遭遇了一些亟待克服的障碍。首要难题在于绘本资源的获取与局限,特定主题或跨文化背景的绘本往往稀缺,这无形中制约了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为突破此瓶颈,师生可携手探索多元资源,如数字化绘本与原创故事创作,以丰富教学素材库,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其次,学生个体间的学习差异性亦构成挑战,不同学生对绘本的理解与语言习得的速度各不相同。面对这一现实,教师应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结合小组合作与一对一辅导,确保每个学生按自身节奏稳步前行,尤其在写作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从说话到写话搭建模板和阶梯,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进步。此外,推行同伴互助模式,能鼓励语言能力出众的学生引领同伴共同进步,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生态。
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同样面临考验。量化指标易于操作,但可能忽视学生个体的成长轨迹;而质性评价虽能洞悉细微变化,却耗时耗力。为求二者平衡,构建持续性评价框架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教师定期收集学生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案,确保评价机制既高效又全面,真正服务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绘本教学在推动学生语言能力提升方面成果斐然,但仍需直面并化解一系列挑战。为确保每位学生在绘本的引导下,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实现个性化成长,教师应当在图像解读、口语沟通及书写表达三大维度的教学环节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三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绘本在低年级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中的核心作用。通过精心挑选绘本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我们不仅帮助学生扩充了词汇量、增强了语法精确度与阅读理解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情感表达技巧。更重要的是,绘本教学让学生领略到了文学的魅力,培养了他们对多元文化的敏感性和接纳态度。
基于以上发现,建议一线教师采取以下措施:
1. 绘本选择:根据课程目标及学生的年龄层次,精选与学生发展相契合的绘本,尤其是那些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发展的高质量绘本。
2. 教学设计:设计参与性强的教学活动,如“看图说话”“角色扮演”和“故事续编”,并辅以“写作任务”,以促进学生从视觉理解过渡到口语表达,直至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3. 个性化教学: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采取个性化教学策略,利用小组合作与一对一辅导的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进步。
4. 资源共享: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比如采购优质绘本、开发数字化资源以及开展绘本教学技巧的培训,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
5. 持续性评估:建立一个持续性的评价框架,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确保评价机制既能反映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能高效地促进其语言技能的进步。
总而言之,绘本不仅是宝贵的教育资源,更是连接学生与世界的桥梁。通过一线教师的努力,我们可以最大化地发挥绘本在语言教育中的作用,引领学生开启一段充满乐趣和挑战的语言学习旅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绘本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选编自《黄浦教育》(2024年第10期 “课程教学”篇)
文字 | 卢湾一中心小学 徐 洲
图片 | 卢湾一中心小学 徐 洲
编辑 | 潘潘 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