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功夫少年如何架起中德对话的桥梁——“归原少年团德国行”中德教育文化交流一瞥

文化   其他   2024-09-13 16:38   上海  

黑森林小分队

一群关心中德文化交流的“留德华”,在图宾根大学学习,热爱生活,喜欢体育运动,希望通过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德国社会方方面面,通过文字记录自己的心得与体会。中德建交开启下一个50年,黑森林小分队再度出发,以中德人文交流为主题,通过访谈的形式,与这些活跃在中德人文交流的人士探讨与对话,力求与读者们分享了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中德文化交往方面的诸多趣事和故事。


上期访谈回顾


“文化功夫”如何走进德国民众——记“中国文化功夫德国行”主题沙龙(下)


2024年7月8日至20日,德国南部的两所文理中学与两所功夫学校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小客人。在“中国文化协会”的组织下,由来自杭州两所百年名校——青蓝小学与拱宸桥小学的两位专业教师、学生和家长组成的教育交流团前往德国访问,开展多层次的交流。教育交流团还在德国弗莱堡大学举办了一场中德教育对话会,反响热烈。本期推送,我们将为大家呈现此次交流之旅的精彩回顾,以及德方反馈的精华摘编。


背景与铺垫


中国传统文化在“走出去”过程中,常面临“文化孤岛”现象。


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要求吸纳全球元素,实现融合创新。代表团向德国教育文化界展示了杭州的教育创新成果——“归原全素质训练体系”。该体系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结合太极阴阳哲学和太极拳术,加以现代科学梳理,使西方人能够理解和接受。“归原”强调回归对人本身的培养,而“全素质训练”在保留传统应试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创新补充完善教育体系。


在中德交流活动中,德国友人从“归原”体系获得启发。他们关注数字信息时代的教育困境,高度认同“归原”理念及其肢体训练。交流团抵达德国当天,“归原”体系的创始人郑继明老师也应邀出席杭州市侨联举办的“2024海外华裔青少年杭州文化寻根夏令营”,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讲解太极文化,展现中国文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同步实践!


系列活动回眸



在为期13天的交流中,孩子们作为文化使者十分具有亲和力和影响力。在法兰克福少林文化中心,“走出去”的中国小朋友展示的拳术赢得了热烈掌声,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助教和翻译的帮助下,热爱中国功夫的德国小朋友主动与中国小朋友提问交流,热烈互动。



在弗莱堡五行道馆,中德双方小学员各自自信展示所学拳法。中国小朋友的太极拳术快慢相间、富有韵味,赢得了现场德国小朋友的热烈掌声。在热烈气氛中,交流团老师向德国馆主赠送富有中国文化气息的精美书法书签,当馆长得知“信”字寓意“信任”时,他激动地将书签安放在武馆神龛前,与菩萨、关公与开派祖师并列摆放。



在弗莱堡大学的中德教育对话会上,中国小朋友以活泼可爱的表现和多才多艺的展示成为全场焦点,赢得热烈掌声。交流团介绍了中国的“归原”训练体系,并与德国友人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德方的提问与分享使讨论更加深入,具有学术价值的反馈将在下节介绍。两位德国与会者,一位音乐教师与一位应用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次日又特意赶来参加了交流团与五行道馆的晚宴交流!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在博登湖区的马克多夫文理中学与腓特烈港迈巴赫文理中学,中国交流团参与德国学校的“项目日”活动,受到校长接见,与德国师生进行互动,展示中国功夫和书法。吸引大量德国学生报名,反响热烈。德国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提问使中方老师印象深刻。


随后的午餐交流中,德国教师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交流计划。马克多夫文理中学计划在今年秋季组团到杭州交流,并有意回访杭州的“归原”训练团队。


访谈集锦


中德少年交流超越政治分歧和文化差异。孩子们出色的表现引发中德两国教师就教育创新与文化交流的深入讨论。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关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挑战与创新


德国大学生Wiedemer:信息时代,提升注意力尤为重要。中国孩子们在展示功夫时的高度专注让我印象深刻。现代科技特别是智能手机等带来的强烈的信息刺激,会削弱人学习和工作中的专注力。在德国,这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忧虑的问题,不知道中国是否有更好的应对办法?



中方两位教师:这可能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中国也不例外。“归原训练”强调孩子们应专注于自身,并从中得到乐趣。孩子在练习中很快达到中国成语所描述的“凝神静气”“聚精会神”“全身贯注”状态。归原训练的创始人郑老师认为,这种“专注力”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力”,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德国大学生Wiedemer:讨论后,我在乘车时特意关注了车上的孩子。与在论坛活动中见到的孩子相比,那些未经训练的孩子确实明显缺乏专注力。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对脑力工作者及学生的用脑强度提出高要求。很多人试图通过电子产品放松自己,但实际上大脑还在运转。



德国音乐教师Waldmann认为中国功夫的训练有助于身心平衡,也利于在恢复和增加专注力。并且好奇,是否中国孩子进行的“归原训练”,可以改变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中方丁老师:我从教已有20年,自己也是家长。我认为孩子成长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小学阶段,家庭教育能够占到60%。父母应当思考如何更好地助力孩子成长,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学校教育则关注知识和技能教育。“归原”训练全素质法关注孩子从体格到人格的全面发展。我的孩子在训练后发生了巨大改变,学校的成绩也有所提升。


关于太极拳术与文化创新


德国武馆学员:我们对于这次交流期待已久。我们不是很了解太极拳,以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才会练习太极。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中国少年进行拳术交流和展示之后,德国武馆的师傅与学员们报以热烈掌声


几位德国学员:孩子们的功夫厉害!他们练的太极拳看起来一点都不慢,与我们所认知的很不一样。这是什么类型的太极拳呢?


中方吕老师:他们表演是陈式太极拳的老架一路,是现代化演绎的版本。至于快慢,中国有一句经典的评价:“快慢相间”,如同音乐。我很喜欢德语里的一种说法,就是将其称为肢体运动的艺术(Bewegungskunst)。其中包括个人的理解与个性的表达。孩子所表演的太极拳展现对于传统太极阴阳学说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新理解与演绎。


几位德国学员:看来,你们的师傅对太极拳推陈出新,我们的师傅也持类似的理念!


德国师傅Czymai:是的,我相信中国功夫富有生命力,还需要不断发展。我非常尊重传统,同时,我也认为功夫发展永无止境。我们每个人能做的是努力达到这个时代的高峰。即便是对于小学生,我也会以这种方式来问:“你的功夫怎么样了?”而不只是笼统地问“功夫练得怎么样了?”。


关于阴阳学说与东西交流


德国教师Dalheimer:这个世界上有白色就有黑色,有善良也有邪恶,我们生活也分为白天和黑夜。白天要工作学习,晚上则好好休息,从而达到平衡。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做到并非易事。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过去对“功夫”理解等同于力量型的搏击动作。但在中国同学展示和教学的动作基本功里,我们又见识到了专攻放松的动作。一些德国学生刚开始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身体松松垮垮,不得要领,但后来渐渐进入了状态。对于这一类“白天与黑夜”“用力与放松”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称之为“阴阳”。从文化上来说,阴阳也可以对应东方与西方。在这次交流中也能看到,西方对于东方知之甚少,应当抱以尊重与学习的态度。同学们,你们觉得我这番话是否有一些道理?



德国学生们:很有道理!


中德少年交流为未来的深层次互动奠定基础。中方孩子出色的表演、惊人的专注力、亲身讲述的故事,都引发了德方孩子的思考,为双方持续深入探讨创造良好的条件。对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文化乃至学术问题。对于孩子们的未来成长,我们希望本次交流能够拓展孩子们的国际视野、提升文化自觉,为中德两国未来一代的相互理解与友谊播下希望的种子。



中国文化协会联系邮箱:info.ckv@mail.de

图片来源:中国文化协会供图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





中德人文交流
以讲述中德人文交流好故事、传播中德人文交流好声音、拓宽中德人文交流纽带为目标,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对话的重要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