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乐器博物馆:音乐万花筒

文化   2024-09-08 16:26   上海  

博物馆是传播知识的教育场所,是深入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德国博物馆以其种类繁多、包罗万象、历史悠久的特点闻名于世,这些博物馆或气势恢宏、壮观依旧;或别出心裁,小众有趣。在这片不足36万平米公里的土地上,有超过6000座博物馆,它们带领观众体验与众不同的旅行,让我们走进德国博物馆,走近历史,探寻文化魅力。




博物馆, 如同一座架起的桥梁,将我们与世界相连,


透过时间的迷雾,看到彼此的共同点和独特之处,

 

穿越时光,感受着过去岁月的脉动,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学者们汇聚在此,探索和分享彼此的文化与艺术;跨越文化的鸿沟,互相启迪,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博物馆也是灵感的源泉,它们为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滋养和启示,让我们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追溯文化的源头,汲取智慧的营养。


上期回顾:无忧宫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科学与自然的共鸣



博物馆侧面图,作者拍摄


柏林乐器博物馆(Musikinstrumenten-Museum)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音乐文化场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88年。当时,音乐学家菲利普·斯皮塔(Philipp Spitta)与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在柏林皇家学院(Königliche Akademie zu Berlin)创立了“旧乐器收藏馆”(Sammlung alter Musikinstrumente),为这座博物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如今,柏林乐器博物馆隶属于“国家音乐研究所——普鲁士文化遗产”(Staatliches Institut für Musikforschung – Preußischer Kulturbesitz),坐落在柏林文化广场(Kulturforum Berlin),紧邻世界闻名的柏林爱乐厅(Berliner Philharmonie),已成为音乐爱好者的必访之地。博物馆收藏丰富,涵盖了从16世纪至当代的各类乐器,向公众展示了欧洲音乐艺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的精湛工艺与文化传承。



作者拍摄


柏林乐器博物馆的设计以简洁和功能性为特点,内部注重宽敞的空间和充足的光线,馆内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音乐演出的大厅,不仅可以展示乐器,还可以举办音乐会。


博物馆目前拥有约3500件乐器,其中许多仍然可以演奏。凭借其丰富的收藏多样性,它成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博物馆之一。


整个展览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两个部分:


16至19世纪和19至20世纪


16至19世纪的展区展示了巴洛克、古典和浪漫时期的音乐特色,藏品包括许多珍贵的古老乐器,其中古钢琴,如羽管键琴(Harpsichord)和翼琴(Clavichord),它们均在14世纪左右出现,并在15至18世纪期间广泛流行于欧洲。


羽管键琴,也称大键琴,是一种键盘乐器。大键琴通常配有多个键盘和踏板,有的还有停止按钮,用于调节音色或添加额外的八度音。一些大键琴还配有挡块,可通过触摸琴弦来模拟鲁特琴(也称琉特琴,是一种曲颈拨弦乐器)的音效。


翼琴,又称小键琴,是一种主要用于练习和作曲的辅助工具。它以其接近吉他的音色而闻名。


作者拍摄


在展区中,还能看到早期的小提琴和大提琴,展示了弦乐器在这一时期的设计改进。这些改进显著提升了乐器的技术性能,还丰富了音乐表现的可能性,使其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音乐风格。


同样,早期的巴洛克吹奏乐器(Naumburger Blasinstrumente)为17世纪的吹奏乐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展示了当时的设计特点和演奏技术,反映了巴洛克时期音乐风格的发展。


作者拍摄


来到19至20世纪的展区,其中一个最大亮点是现代钢琴技术的显著进步。


下图展示的是博物馆珍藏的“巴赫羽管键琴”(Bachs Cembalo),这是柏林乐器博物馆的重要展品之一。据说,这台乐器曾属于著名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后传给了他的儿子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 Friedemann Bach)。虽然这一传说尚未得到确凿证实,但由于它与巴赫的关联及其特殊的音域配置(16'、8' 和 4'),这台乐器成为典范,在20世纪上半叶曾多次被仿制。博物馆还制作了两台复制品,力求在材料、机械和音色方面尽量接近原件。


Das „Bach-Cembalo”,作者拍摄


还有由安东·米特艾斯(Anton Müller)于19世纪制作的一种六弦乐器 - 阿佩基欧诺琴(Arpeggione),既可以像吉他一样拨弦调音,又可以像大提琴一样拉弓演奏,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创新精神。


此外,腓特烈大帝的长笛收藏展示了19世纪长笛在多样化和技术发展方面的显著变化,成为展览中的一大亮点。特别是那副著名的无忧宫中演奏长笛的腓特烈大帝画像,生动再现了宫廷演奏会的场景。


无忧宫中演奏长笛的腓特烈大帝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钢琴到巴洛克时期的改良羽管键琴,再到古典时期钢琴的发明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技术突破,每个历史时期都对乐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演变不仅拓宽了音乐表现的可能性,还为现代西方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展


博物馆除了常设展览外,目前还正在举办两场特别展览。


低音铜管乐器简史

展览时间:2024年1月11日至2024年12月29日


无论是在交响乐团还是铜管乐队中,大号(Tuba)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乐器之一。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独特音色,更在于它在整个乐团中的角色与地位。


低音部分是管弦乐队的基础,而铜管乐器在这一方面尤为关键。与相对安静的低音木管乐器相比,低音铜管乐器的音量和穿透力使其成为乐团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18世纪末以来,随着管弦乐队和军乐队规模的扩大,人们对低音乐器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乐器制造商进行了多项创新,尤其是在增加音量和增强音质传递能力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号作为这些发展中的代表乐器,其音阶长度的变化和创意设计在音色表现上具有显著特点。


此次展览为观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深入了解大号及其前身的演变历程。展览通过展示多种大号的设计变化,生动地展现了这一低音铜管乐器在音乐史上的发展轨迹及其表现力。


两个德意志共和国的乐器制造

展览时间:2024年6月4日 - 2024年12月29日


此次特展聚焦冷战时期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DR)和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BRD)在乐器设计和制造路径上的差异,揭示了各自的经济与文化背景如何影响了乐器的发展与创新。在展览中,观众不仅可以看到不同政治和社会条件下的技术突破,还能了解这些乐器如何满足市场需求。


展览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了乐器制造业在柏林及其周边地区,以及位于图林根州、萨克森州、巴伐利亚州和波西米亚之间的Musikwinkel(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乐器制造地区,位于今天的德国与捷克边境)在当时深受政治动荡的影响。例如,西德的乐器制造企业在西方支持下被重新安置到巴伐利亚的小镇布本罗伊特,而东德则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同时,电子乐器的发展也象征着两德在技术上的竞争与进步。



Musikwinkel, ©️wikimedia.org


通过人物故事,观众可以感受到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例如,首位女性小提琴制作师奥尔加·阿德尔曼(Olga Adelmann),自1956年起担任西柏林乐器博物馆的修复师。凭借她的专业知识,她积极推动了东西柏林小提琴制作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促进了乐器制造领域的合作。


除了展出精美的藏品,柏林乐器博物馆还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和文化活动。目前,每月第二个星期五,博物馆为5至10岁的孩子们提供体验不同乐器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乐器的工作原理和声音效果。此外,博物馆还设有现代爵士乐展示平台,与柏林作曲家协会合作,定期举办“Jazz im MIM”系列演出。博物馆还组织乐器音乐会,并面向学校和日托所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


结语


我们对音乐的热爱不仅源于其旋律和节奏,更在于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多样性与演变。音乐如同一个万花筒,通过不同的风格、文化和技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尽管一些乐器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失,然而,乐器的演变、音乐理论的发展以及演奏技巧的革新,仍然让音乐焕发出新的光彩。柏林乐器博物馆致力于保护和展示这些乐器,传承音乐的美妙与价值。



作者简介

刘霞,自由撰稿人,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社会学硕士。目前居住在德国柏林,曾在上海的德国企业任职。希望将其学术背景和多元文化经历融入写作中,以独特的视角并通过文字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编辑:陈惠兰

审校:俞宙明

中德人文交流
以讲述中德人文交流好故事、传播中德人文交流好声音、拓宽中德人文交流纽带为目标,搭建中德人文交流对话的重要信息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