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三中学创建于1906年,位于城厢区梅山山麓,地处城区中心,毗临莆田学院,为省二级达标学校。近年来相继被授予“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莆田市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校”,现有学生三千余人,编内教职工227人,其中专任教师215人,高级教师63人,中级教师86人,区级以上名师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65人,名师工作室成员27人。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以质立校,特色办学”的办学理念,贯彻“坚韧、笃学、诚信、责任”的校训,提升理念激活力,突出重点抓落实,创新管理促发展,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赞誉。近年来,学校与福州八中、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擢英中学等优质校结对共建,博采众长,参观学习福州三中等优质校管理经验,加强校本培训,研习教育经验,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技艺,持续探索莆田三中办学新路子,促进办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构筑育人新模式
学校党总支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思路,积极创建“党带团一脉相承,青年志薪火相传”党建品牌,持续为铸魂育人提供强劲动力。通过组织开展师徒结对、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开展青年教师岗位练兵活动、深入推进“双培养”机制及“党员先锋岗”创建工作等,实现党员队伍与教师队伍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积极推进“行走的思政课堂”,带领学生走进厦门嘉庚纪念馆、鳌园,深刻领悟嘉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要求各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之中;通过共青团、少先队活动渗透思政教育,以莆田市团史馆在我校设立为契机,组建团史馆解说员团队,向前来参观展馆的全市团员介绍百年团史征程,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开展禁毒宣传、“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青春献祖国”朗诵比赛、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党史知识竞赛等各种具有教育意义和素质拓展的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主流文化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先后收获“莆田市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多个班级获得各级五四红旗团(总)支部。
五育并举,落实育人新任务
学校深入贯彻立德树人,实施五育并举,构建全员、全方位大德育体系,形成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并重的育人新格局。
(一)德育铸魂:强化德育队伍,发展协同育人
学校重视班主任队伍的选拔与培育工作,积极推行班主任导师制,组织班主任专业培训、研讨会及经验分享会,提升德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成立家委会,让家长深度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工作中来,指派教师参加家庭教育指导师的专业培训,邀请省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举办专题讲座,积极联动福建坪盘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各类研学活动,带领学子走出莆田,参观厦门大学,体验高校文化氛围,完善学业生涯规划;创新学生自主管理模式“红黄牌”制度,鼓励有轻微违规行为的学生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积极表现好人好事等正能量行为来免除或减轻处罚,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反省与成长;在德育素养课题研究方面,学校同样不遗余力,通过持续的研究与实践,行为规范教育的成效日益显著,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智育启智:丰富课堂内外,开创阅读特色
学校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式高效课堂,同时积极开展社团和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大阅读文化特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助力学生智慧成长。组织学生积极参加防震减灾知识大赛,成立“剪映”剪纸社团、创意编程社、浪漫吉他社、腾飞乒乓球社、菁菁之吟朗诵社、阡陌知声广播社等学生社团,确保社团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依托“步云书院”、步云亭、阅微亭、朝闻园等浑然一体的大阅读环境,开创学校公众号特色诵读专栏,扎实开展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诵读诗会等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的全员阅读活动,莆田市电视台、莆田教育微门户和福建教育微言都刊出学校“大阅读”信息。
(三)体育健魄:普及阳光体育,增强体质毅力
学校积极响应并坚决贯彻阳光体育活动的号召,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体育活动方案,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锻炼时间,七年级和高一开展新生军训,九年级每周二下午第四节固定开展体育活动课,每学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和一次趣味运动会,坚持推行课间跑操活动,积极开展田径队和篮球队的专项训练活动,定期组织拔河、篮球、排球、乒乓球等多样化的体育比赛,增强学生体质和意志品质,构建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
(四)美育润心:开展艺术活动,提升审美素养
学校关注学生艺术素养能力的培养,每学年举行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包括文艺晚会、书法比赛、摄影展、书画展等,鼓励学生在舞蹈、音乐、戏剧等多元表演艺术中尽情绽放自我。参与舞蹈、音乐、戏剧等表演;学生的原创书画作品被精心挑选并展示于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学楼的长廊与楼道成为学生艺术才华的璀璨舞台;设置涂鸦墙,鼓励学生以画笔为媒介,用一幅幅生动的画表达生活、学习中的美,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与合作能力。
01
02
(五)劳育赋能:立足劳动实践,探索学科融合
学校立足新时代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资源,积极引入社会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农耕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同时在校内建设耕读劳动实践园、百花园等劳动专用场所,组织学生参与刨红薯,收花生,拔萝卜,做月饼及莆田红团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劳动教育;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积极探索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通过升旗仪式上的劳动主题演讲、团队活动中的劳动角色扮演、劳动教育课的系统讲授、劳模的现场讲座分享、劳模讲座、劳动技能大赛的激烈比拼以及耕读劳动实践的亲身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劳动价值的内涵和意义,激发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投身劳动的美好情怀。
此外,学校高度关注师生心理健康情况,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具有专业素养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团队,通过定期开展问卷调查、提供个性化心理咨询以及深入的个别谈话,充分了解师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建立起系统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档案库;定期开展心理测评、师生面对面谈心活及针对重点学生的家访工作,精心策划并举办了《新生入学适应心理健康》《中高考学生考前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健康》《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帮助师生疏导心理压力,积极预防和化解教师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潜在矛盾,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
教学提质,促成育人新突破
学校牢固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紧紧围绕“规范管理,聚焦课堂,教学赋能,质量提升”中心,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学质量新突破。
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各门课程;基于新课标及核心素养情境,采用项目式、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加强日常查课与月检查制度,实行校长点课、推门听课制度,书记、校长深入教学一线参加教研活动,分管教学领导携相关老师随机进教室听课,促进教师观念转变与课堂效率提升;作为城厢区教研基地校,确立“科研兴校”策略,形成了“教研室—教研组—年段学科备课组”的教科研网络,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帮助教师达到专业标准要求;紧扣主题教研、三备两研,在“备-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下,倡导多种形式的集体备课,开展主题鲜明的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示范课、听课、评课“三课”活动,持续承办莆田市中小学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及区级以上教学研讨活动,举办多场市、区级的送培送教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跨学科融合的意识,鼓励教师跨学科听课;在青年教师成长方面,学校持续推进“青蓝工程”,要求教师做到“一年要站稳讲台,三年能独当一面,五年能挑大梁,十年争取成为名师”,除新老结对外,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积极组织老师们参加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研、以赛提质,硕果累累。
近年来,教师获市级以上表彰120人次,其中省级五四青年奖章2人,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优秀共产党员1人,参加“基础教育精品课”评比获部优、省优、市优奖,发表CN论文174篇。学生有400多人次获各级学科竞赛奖项,36人次获科技创新比赛奖项,110多人次获艺体类比赛奖项。高中部连续七年被评为莆田市高中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教学质量在全市非一级达标公办学校名列前茅,学生相继被厦门大学、暨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双一流学校录取;初中部2024年获得教育教学优质管理奖(一类学校),高考中考学业质量逐年提升,取得较大进步,向社会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承载厚重的历史,传承百年的薪火。莆田第三中学师生员工齐心协力,踔厉奋发,坚持新课程改革,着力向课堂要效益,致力于把学校打造成莆田中心城区有思想有信念、有文化有特色、有作为有影响的教学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