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及农业信息化应用

科技   2024-12-30 16:05   北京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6期,目次27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也在向着信息化转变,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玉米是中国的重要的粮食与经济作物,由于人们对粗粮的需求逐渐增加,玉米需求量在不断增长,因此玉米产业需要对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进行创新优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玉米的种植、培育技术做出优化调整,以适应目前市场对玉米产量及质量的需求。

关键词:玉米种植;田间管理;农业信息化

目前,中国一些地区的玉米产业还在以传统种植为主,在育种阶段,主要依靠育种人员的经验对关键数据进行收集选择,不仅缺乏科学性,在信息上也会存在较大误差,不利于玉米产业发展,也耗费了过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农业信息技术在玉米产业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1

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1.1   生长阶段管理

首先,玉米幼苗阶段,需要在种植前结合当地实际环境、气候选择合适的栽培方式和玉米品种。在幼苗阶段,玉米的抵抗力较差,需要培养壮苗,为玉米产量与品质打好基础。出苗后需要进行间苗处理,并固定好幼苗根茎,防止在后续生长中出现倒伏现象。在幼苗阶段还需要注意及时进行中耕,去除杂草与长势不好的弱苗,避免与其他长势良好的幼苗争夺养分。其次,结穗阶段需要及时追加肥料,促进玉米茎秆生长与雌穗、雄穗快速分化。结穗期间也需要注意灌溉次数,保证玉米种植区域土壤含水量。最后,开花阶段需要重点维护玉米根系,避免出现晚熟和过早老化情况,提升籽粒质量。还需要做好施肥与授粉工作,最好在无风、干旱使其进行人工授粉,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授粉方式,确保授粉效果。

1.2   施肥灌溉

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孕穗期是对矿物质养分吸收量最多、最快的时期,也是最重要的施肥阶段。在玉米的孕穗期,雌穗小穗、小花分化的盛期是决定果穗大小与籽粒多少的关键,也是施肥的高峰期。玉米的高产栽培需要做到增加投入配方施肥,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玉米的实际生长情况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及时补充玉米所需的营养元素,满足生长需求。科学的基肥管理可以为玉米生长提供优质的环境,对玉米后续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肥力度不足会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在施用基肥时可以选择缓效肥或者有机肥,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速效肥,可以确保玉米前期的养分补给[1]。

玉米的灌溉管理需要根据生长阶段进行,在播种后需要进行浇水造墒,因为玉米种子的萌发对水分要求很高,可以沿着播种沟进行浇水,切不可全田大水漫灌。在苗期需要进行控水蹲苗,苗期可以不用进行浇水灌溉。玉米结穗期需要及时进行浇水,穗期需要根据追加的肥料浇一次大水,促进肥料吸收的同时,为玉米植株的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浇水以水湿透土壤根系分布的土层为好。

1.3   防治病虫害

在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中,需要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基本防治,例如在拔节期常见的黑穗病,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玉米病害,其传播能力强,很容易造成大面积感染,威胁植株生长,需要采用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预防。此外还有大斑病的防治,需要根据病害情况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并注意药物剂量和比例。玉米的虫害一般发生在结穗期,会受到玉米螟和蚜虫的危害。玉米螟会在结穗期危害玉米叶片,在吐丝阶段蛀食雌穗,在玉米结实后还会蛀食果穗,造成玉米品质下降,而蚜虫一般发生在玉米抽雄后危害天花,进而影响授粉,需要使用化学试剂进行防治。

2

农业信息技术在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


2.1   科学选择种植地、玉米品种

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可以选择更适合玉米种植的区域,在种植上打好高产的基础。传统种植地的选择中,由于农民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只会根据自身经验与老一辈的口述进行盲目选择,不仅没有科学性,还会影响玉米的种植质量。首先在玉米种植排布上,可以使用电脑软件对具体的种植面积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每一块种植地都能得到合理应用,不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还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选择合适的种植地,在整地环节可以使用配置检测系统的机器对种植区域进行检测,明确种植地的肥力与各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而确定基肥的组成[2]。此外还可以利用卫星监测选地,对农业机械设备的面积数据、深松深度等进行全面监测,第一时间统计分析作业数据。

在玉米品种的选择上,由于不同种类的种子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壤及环境的适应力不同,在选种上可以使用GIS技术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考虑海拔、温度、气候、土壤肥力等条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选种,在播种时还能通过天气信息预测选择合适的时期进行播种,利用信息技术做好全面准备工作。

2.2   合理施肥、灌溉

信息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始在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发挥效果,在提升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上有着显著作用。在玉米种植田间管理中也同样如此,为了降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在玉米灌溉中使用信息技术,提高灌溉的合理性,传统的灌溉技术一般根据经验与玉米的长势情况进行灌溉,不能确保灌溉的时效性,灌溉不及时或提前灌溉,都是不合理的,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的同时,还浪费了水资源。可以在玉米种植区设置相应的传感器,对玉米的长势情况及土壤水分含量进行检测。例如在玉米示范区进行田间管理时,可借助GIS软件开展地图矢量化操作,迅速构建区域化数字地图,利用软件充分收集与分析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稀缺情况,并通过查阅各个阶段氮肥、磷肥、钾肥等有机质的含量,实时了解玉米的实际施肥情况。

2.3   应用智慧农业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种植上,其中就包括传感器技术,在农业信息化中,主要使用了生命传感器与环境传感器。生命传感器主要是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并做好相应的数据分析,与玉米的栽培相互协调,快速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让玉米的生长更加稳定,还能减少各种突发因素对玉米的影响。环境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种自然因素,例如天气变化及土壤养分变化,可以帮助农民更加方便了解目前玉米种植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了确保玉米的稳产丰收,山东各玉米种植户进行农机农艺相融合,以三万亩的玉米种植为例,经过智慧农业技术进行统一收割、脱粒、晾晒后,玉米预测亩产量要高200斤左右,每亩可以节约350元左右的管理成本[3]。

2.4   应用农业信息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需要制定有效的预防与防治计划,切实保证玉米生产的质量与产量,传统的防治工作一般选择农药防治,但是在具体过程中,对农药的使用量及喷洒区域的精准度不足,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栽培理念。因此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和监视设备,形成大面积的监视网络,对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区域等进行监视,在病虫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利用对应药物进行防治,从根源上避免病虫害的扩散,确保玉米可以正常生长。此外在农药喷洒上,山东多地都在利用装有卫星导航的无人机进行自动规划路线喷洒农药,直接用手机就可进行操作,每天可喷药1000亩左右。

3

结语


玉米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物,加强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迫在眉睫,农业信息化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技术水平提升,还符合绿色生产的相关理念,在保证玉米质量与产量的同时,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在玉米种植的各个阶段做好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玉.信息技术下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村实用技术,2023(7):92-93.

[2]郝伟.农业信息化技术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1):80-81.

[3]岳宜生.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玉米栽培增产技术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1):86-87.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富春镇人民政府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7.027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杂志、网站、新媒体同步运营。定位于服务政府、面向市场,承上启下搭建政府、科研、学术界、企业和农民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