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的发展

科技   2025-01-08 10:44   北京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4年第6期,目次56


摘要:当前,国家正处于信息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历史交汇的关键时期,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保证合作社运行管理的更加高效,以此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质量发展。该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发展途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发展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农村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农产品生产者、利用者自愿联合以及民主管理方式开展的互助性合作,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在飞速发展,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群众进入市场,提高农业竞争能力,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牢牢把握这一机遇,积极探究农民合作社信息化发展路径,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升级转型,最终有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甘肃省华池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甘肃省华池县农民合作社主要有种养大户创办型合作社、基层组织举办型合作社、行业协会带动型合作社三类,其中种养大户创办型合作社以种养大户或经营能手牵头,农户参加,在组织内部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为主;基层组织举办型合作社主要由村基层组织根据当地产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带动型合作社主要是以行业协会为依托,以生产同类产品为基础,以“协会+基地+农户”为合作模式的专业合作组织。华池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速,数量逐年增加,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对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组织生产和业务经营范围基本涵盖了县内主导特色及优势产业。截至 2023 年底,华池县共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603 家,其中种植业合作社 193 家、养殖业合作社 265 家、种养业合作社 75 家、林果业合作社29 家、服务业41家。从整体发展现状来看,77%左右的示范合作社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产业引领、建设格局等方面健全完善,示范作用比较显著,总体发展势头强劲。从合作社产业分布来看,重点集中在粮食主产区和畜牧业优势区,数量较多,规模较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华池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朝着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1   有利于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发展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重要功能之一。通常采用集中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从而促进特色产业的规模发展。然后进行进一步的资源整合,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力带动地方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农业技术的传播和应用,通过组织农民参加技术培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提升特色产业的整体水平,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特色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最为重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能够帮助农民拓展销售渠道,通过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建立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帮助农民将农产品推向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1]。

2.2   有利于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合理安排农业生产计划,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追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农民合作社可以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手段可以与其他农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农业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从而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发展途径


3.1   加强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着重考虑人才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因为人才是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基础设施则是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为了培养高素质具备信息化能力的工作队伍,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培训力度,开设针对性的信息化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信息化素养。还可以通过引进专业人才、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等方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新鲜血液,提升整体信息化水平。同时,密切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提高合作社内部信息流转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化管理,提升合作社的整体竞争力[2]。

3.2   构筑农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农村大数据

在构筑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平台应提供实时数据分析功能,使合作社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生产计划。例如,通过对历史交易数据的分析,合作社可以预测未来的市场趋势,从而提前做好种植和调配的准备。同时还应该注重整合供应链管理系统,优化物流配送,通过智能算法,合作社可以在平台上优选物流方案,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的时效性。平台上的供应链协同功能还可以帮助合作社与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对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再者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还应增设农业知识库,为农户提供种植、养殖的技术指导,这不仅能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还能促进生产方式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提高整体农业生产效率。最后平台建设应注重用户体验设计,简化操作流程,使其便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学习和使用。为实现平台的高效应用,可以定期举办培训课程和在线教学,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为信息技术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奠定基础,进而推动整个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3]。

3.3   完善规章制度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之下,要想更好地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就需要注重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构建规章制度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合作社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中去。需要设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包括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应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操作程序。在该程序当中不仅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还要保障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数据泄露导致的风险。最后,规章制度应明确信息化所涉及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问题。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规章制度应包括定期的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成员的电子商务能力、网络营销技能及信息管理知识,以适应合作社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之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加快构建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好地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建立农业品牌,更好地拓宽农民群众的致富增收渠道,从而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收益,为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升级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祥男,朱晓,高靖羽,等.辽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2(2):84-86. 

[2]尤丹.沈阳市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6):136-137. 

[3]刘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困境与路径选择[J].党政干部论坛,2019(8):31-34. 



作者单位:甘肃省华池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局


本文下载链接




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4.17.056




扫码关注我们


《农业信息化》杂志





  2025年出版12期,刊号:CN11-5436/S。

  邮发代号:82-133

  订阅方式:编辑部直接订阅

  订阅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邮编:100125

  订阅电话:010-59195603     

  订阅及投稿邮箱:nyxxh2015@163.com




农业信息化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杂志、网站、新媒体同步运营。定位于服务政府、面向市场,承上启下搭建政府、科研、学术界、企业和农民终端用户之间的桥梁,为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