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文摘   2024-12-12 08:35   山东  
上周因去会客路过青岛大连路,在下车之时看到了一栋不知是正在准备装修或者正准备拆除的老建筑,定神一看那正是当年曾经火爆岛城的青岛广播电视大学。



提起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他(她)们不太知道,(它现在已经更名为青岛开放大学)但是在当年那可是万千因各种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不能上大学的年轻工人梦寐以求的成人求学的高等学府,在那里寄托着千万年轻人的梦和理想。遥想当年那真是感慨万千,那么就让我们打开历史的时间轴,把当时中国的教育背景和当时其它成人高考的教育形式徐徐向大家道来,把这段特殊而丰富的历史慢慢展现给大家。


新中国的高考制度始于1952年。从1952年一直到“文化大革命”前,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命题、一次考试、分批录取的办法。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高校即停止了招生。此后,成千上万高、初中毕业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2年,在全国高校停止招生6年之后,大多数高校又开始恢复招生。但都明确规定:只“选拔具有2年以上实践经验的优秀工农兵入学”,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不招收应届毕业生,也不经过文化考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农兵大学”。



到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时,高考制度已经整整废除了10年,国家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档,全国上下对依旧实行推荐选拔的大学招生制度非常不满,恢复高考制度迫在眉睫。1977年7月,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73岁的邓小平恢复了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在邓小平同志的主持下,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协调、准备工作之后,国务院在10月12日正式批转了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制定的《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当年12月,570万考生走进了考场;次年夏季,又有590万考生参加,两季考生累计达到1160万人。这个数字迄今为止在世界考试史上都是空前的。但与十多年来约3000万享有上大学权利的高中学生相比,其实参加考试人数还不到一半。这是积聚了10年的希望、压抑了10年的梦想集中爆发的结果,也是即将蓬勃发展的中国对知识和人才苦等了10年的期盼。



然而这仅仅是那些应届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年轻人所要上大学所具备的条件,而那些年龄偏大且已经工作多年的一线产业工人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广大的待业青年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却没有相应的求学渠道。


1978年10月30日,教育部和中央广播事业局联合发出通知,成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筹备处并开始办公。随后,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时代最强音下,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各种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出“广播电视大学”,“业余大学”,“函授大学”,“职工大学”,“成人夜大”等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地解决了以上这些求知若渴年轻人的求学梦想,这些在当时被称作“五大”,其学生被称为“五大毕业生”。国家积极地支持他们,所获“学历”国家承认。而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应运而生。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是1979年2月建校,当时定名为“山东电视大学青岛电大工作站”,是青岛广播电视教育委员会的工作机构,业务工作归山东省电视大学领导。1986年6月又改名为“青岛广播电视大学”,业务工作由中央电视大学直接领导。成为44所省级电大之一。是一所融远程开放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和社区教育为一体的市立大学。



202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青岛开放大学,山东电视大学青岛工作站,自1980年1月至1981年10月,校址设在德县路1号,自1981年11月至1987年4月,校址设在湖北路4号。


1987年5月校址迁到大连路16号新建的大楼。楼内有闭路电视(有线广播)室18间、计算机实验室1间、180个座位的会堂教室1间、广播室1间、办公室和附属房间若干间,总面积2 600平方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青岛广播电视大学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了社会对知识和学历的需求。那时的学习气氛不像现在一样是“逼我学”,而是“我要学”。那时,一到晚上,学校每个教室都灯火通明,结束一天上班的学生们一个个埋头苦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五大生”变成了等同于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外的其他各种高等教育(不含党校)的毕业生,具体包括成人高等教育(脱产、业余、函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网络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或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类型教育取得国家承认大专以上学历的在职毕业生。业内人士认为,“五大生”极大地弥补了当时我国高等教育力量的不足,为广大求学者在高考“独木桥”之外,另辟了一条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并且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和辉煌的贡献。不过,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五大生”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也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五大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随之兴起的是以岗位技能培训为主的非学历继续教育、终身教育。这将是今后成教学院等的发展重点,各种成人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也正在完成自己的转型。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代著名进士刘禹锡在与白居易交流讨论年老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诗中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曾经在各自岗位上大展宏图的当年“五大”毕业生们,在中国现代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虽然现在绝大多数已经退出社会舞台,但落日余晖,还将幻化成霞,散发出绚丽的辉光,为振兴中华增光添彩。


作者:赵金华,1963年出生,城市规划科技工作者,在国家级刊物和报刊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发表过近百篇的专业科技论文和其它文章,撰写电视剧本三个,拥有多项的专利发明,曾获得过山东省十大孝子的奖励,热爱生活,热心公益,爱好广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优秀的的文史、文化、文旅自媒体平台,个人创办,一年365天,天天与您相伴!欢迎文案合作商务对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