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4月29日至30日,参加巴黎和会的英美法三国召开会议,日本代表应邀出席,在中国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议定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条款,将德国在山东所攫取的权益让与日本,“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也为成为引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在中国人民巨大压力下,1922年2月4日,中日双方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及《附约》,胶济铁路和青岛回归拉开帷幕。
行政接收副主任王大祯。湖南醴陵人,鲁案公产委员之一,接收青岛之前被委任为行政接收副主任兼代委员长之职,先期与日本委员调查日本在青岛公产,接收完成后被任命为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政务科科长。
胶澳保安队队长陈韬,江西上饶人,到青岛前任山东陆军第五师二等参谋、骑兵中校。
鲁案公产委员合影。鲁案公产委员属于鲁案善后事宜督办公署,事先到青岛专门办理日本在青岛公有财产的接收。自右至左分别为黄民望、刘颐、殷澐、邵金铎、周象贤、汪国霖、毕原、王大祯、王孝絪、胡睿恒、徐东藩、唐廷章、郭养刚、林澄波、王坷、刘乾一、李见韩、贝寿同、张熠光、皮方中、伍步翔、王家鼎。
图为中日商家停止营业时的状况。
图为改编后设于市内之芝罘路的胶东游击队稽查处办公地点。
1922年11月30日早晨7点,接收青岛防务的中国警察从坊子乘坐专车到达青岛,共计1000名,分驻青岛市区、台东镇、李村区。同车到达的还有中国保安队640名,保安队员选自山东陆军第五师和四十七旅;来青岛前,陆军军人先到坊子换上警察服装,到青后驻扎汇泉兵营,担任青岛接收时的警戒任务。图为中国警察抵达青岛在火车站列队情形。
胶防陆军炮队抵达青岛。图为炮队下车后向驻地前进。
图为炮队士兵卸运炮弹。
到达青岛的胶防陆军被分散到各要塞接防。图为向要塞行进的已经换着中国警察服装的陆军官兵。
1922年12月2日,北洋政府命令海军永绩舰(舰长蒋斌),将预先在烟台训练好的116名水上警察,运送至青岛接替水上防务。图为到达青岛的中国海军登陆列队情形。
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图为接收当日胶澳督办公署门前停驻的车辆。
1922年12月10日,胶澳督办公署门前,照片中央近处是列队等待换岗的中国警察,远处人群为前来观看交接仪式的青岛市民。图片右侧岗亭前值勤的是日本宪兵和中国警察。
1922年12月10日正午12时前,负责交接工作的中日高官齐聚胶澳督办公署,就中日交接仪式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图为会议现场。
接收当天,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由比光卫走出司令部。
1922年12月10日,青岛行政接收当日前往观礼庆祝的青岛市民。
图为随风飘扬的中国北洋政府的五色旗。
接收青岛后,中国胶防军在胶澳督办公署前执行巡逻任务。
点我在看
帮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