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究竟是怎样的四个人,让“诗圣”杜甫有如此高的评价?他们是才华横溢的诗人,是心灵相通的挚友。他们,是风华绝代的“初唐四杰”。
近日,总台大型文化综艺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开播,同名主题曲MV上线!这趟诗意之旅带你了解“初唐四杰”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人生。网友:这下初唐顶级诗人的关系网彻底搞明白了
出道即巅峰
王勃竟还有一个隐藏身份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打头第一个“王”,就是王勃。其文章声名,包括《滕王阁序》,已入史册:不废江河万古流。要问《滕王阁序》在古文中的水平是怎样的?那必然是——顶级水平。
公元675年,王勃南下交趾,经过南昌时,正好赶上重阳节,当地的阎都督在滕王阁大摆宴席,王勃受邀前去凑了下热闹。阎都督欲将宴席之事集结成册,并请王勃为诗集作序。年仅26岁的王勃,写出了“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般超脱于宇宙与时空的人生感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这位青年才俊的即兴抒发。
《滕王阁序》之所以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是因为它总是在人生不同境遇和时刻,给予读者新的品悟与灵感。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博学多才,与医学也大有渊源。“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他在幼时就已意识到,懂得医术才能更好地照顾家人,孝心可感可佩。戳视频,一同了解这位传奇诗人↓
当“神童”遇到“神童”
这就是天才与天才的惺惺相惜吧
一次升平宴会上,讲经博士提到《汉书注》在天下儒生心中地位甚高,并盛赞自己的学生杨炯(10岁)将每一条《汉书注》都熟记于心。同时,斥责了指出《汉书注》有瑕疵的10岁的王勃。
讲经博士用“未更事理”批评王勃,谁知小小年纪的王勃却毫不胆怯,当场舌战群儒。看唐代“小孩哥”如何巧辩大儒↓
6年后,杨炯在送别好友时,经杜十六介绍与王勃“相识”。彼时两人正值意气风发之时,二人以诗会友、以心相交。杨炯称王勃“神降之才”,王勃则赞杨炯“风流无双”。网友:这大概就是天才与天才的惺惺相惜吧🥰
16岁的杨炯在送别友人房十三时,留下了一首写离别的五言诗《送临津房少府》被王勃称为“传世之作”。
第二年秋天,杜十六被派往蜀中当县尉,王勃与杨炯又迎来一场送别。王勃此时创作出标志性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被杨炯称“这才是传世之作”。这首诗不同于送别的悲伤,而是“壮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离别根本不用悲伤,表达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抚琴论诗多一友
卢照邻笔下的长安有多繁华
长安(今陕西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是中华民族和东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长安气派宏大、遍地王侯,“四杰”都渴望在这里留下自己的痕迹。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长安古意》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年少时所作,被后人誉为“初唐七言歌行代表作”。“玉辇纵横”“金鞭络绎”……诗人以浓墨重彩写尽长安帝都富丽华赡,宫室之美、人物之盛,无所不有。
公元669年秋,遭贬逐的王勃到了蜀中,与卢照邻同游玄武山,并约定来年重游,没想到第二年卢照邻因身患麻风绝症而失约。王勃望着山中景色,有感而发,“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安知倦游子,两鬓渐如丝。”在人生低谷时期,王勃、卢照邻的诗歌题材产生了许多发自内心的感悟,命运的波折为诗人提供了创作上升华的契机。
“初唐四杰”中他成名最早
骆宾王7岁写下传世佳作
初唐,每到寒食节,长安都会以斗鸡作为娱乐活动。其中,最大的斗鸡盛会在英王府和沛王府之间。也是在这里,王勃、杨炯、卢照邻与骆宾王相遇,“初唐四杰”齐聚。
提到《咏鹅》,你一定不陌生。谁能想到,骆宾王7岁便能写就传世之作,惊艳后人千年。这首诗将鹅之姿、水之韵描绘得生动鲜活,瞬间让人脑补出诗中的场景。网友:一千多年前的小学生也太会写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