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1881,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在此之前,作为原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教育研究室的科员,王怡已在领导的带领下参与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筹建及申报等工作。
回望过去十载,现任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筑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心理健康成长中心负责人的王怡,全程参与了基地的传承教育工作,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历练而变得愈加专业。
十年前,王怡的本职工作是教科研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并无关联。原本另一位同事主要参与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但不久后离职了。随后,学校领导将这一重任交给了王怡。
“接到任务后,我一开始很懵。为了尽快上手,我认真了解第一批基地及其开展的活动,学习经验,还不断摸索,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现状。”王怡说,“重任在肩,要做就要做好。”
就这样,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申报成功后,在每年的预算编制、活动策划、人员安排、活动执行、财务把关、年度总结等工作中,王怡都成了主心骨。
她说:“自己在摸索中进步,成为多面手,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愈加顺利。”比如,协作能力大大提升,能更好地对接校内领导和老师,以及校外多方工作人员,做好资源的输出与引入,开展好不同形式的传承教育活动;再如,丰富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全市中职校有11个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各基地互相交流和学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逐渐有了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
责任编辑/孟优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