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十一】十载坚守 愈加专业——访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教师王怡

教育   2024-08-07 16:30   上海  

本文字数:1881,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简称“民文基地”)成立至今已经10周年啦!

10年来,“民文基地”旗下各具特色的11个基地,不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发展的内涵,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和发展形式,通过积极开展市级特色讲座、专题培训及个性化活动,使受众在广泛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感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10年间,11个基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教师及负责人。基地的发展,凝聚着他们的心血与智慧。“成才与就业”微信公众号自7月15日起推出“民文基地”优秀教师、优秀负责人两大系列报道,其中包括20位优秀教师、9位优秀基地负责人。

今天基地推出的第十一位优秀教师,是来自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市房地产学校)的王怡老师。

(两大系列报道排序不分先后)






十载坚守 愈加专业



2015年,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成为上海市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正式挂牌: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在此之前,作为原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教育研究室的科员,王怡已在领导的带领下参与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筹建及申报等工作。


回望过去十载,现任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建筑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心理健康成长中心负责人的王怡,全程参与了基地的传承教育工作,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历练而变得愈加专业。



















01
在摸索中进步

十年前,王怡的本职工作是教科研管理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并无关联。原本另一位同事主要参与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申报工作,但不久后离职了。随后,学校领导将这一重任交给了王怡。


“接到任务后,我一开始很懵。为了尽快上手,我认真了解第一批基地及其开展的活动,学习经验,还不断摸索,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现状。”王怡说,“重任在肩,要做就要做好。”


就这样,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申报成功后,在每年的预算编制、活动策划、人员安排、活动执行、财务把关、年度总结等工作中,王怡都成了主心骨。


她说:“自己在摸索中进步,成为多面手,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愈加顺利。”比如,协作能力大大提升,能更好地对接校内领导和老师,以及校外多方工作人员,做好资源的输出与引入,开展好不同形式的传承教育活动;再如,丰富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全市中职校有11个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各基地互相交流和学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逐渐有了深入思考与实践探索。

02
丰富活动内容
“古代建筑营造观念”“烟雨江南,诗意栖居:浦东民居的营造艺术”“城市更新视角下上海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特色讲座,“刷新古老色彩:油漆新说”“光影中的建筑之美——手机摄影”“园林艺术欣赏”专题培训……十年来,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市级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内容丰富,不仅开阔受众视野,也广受好评。


对于基地传承教育活动的“重中之重”——市级活动,王怡作为“总调度”,每年都在领导的指导下提前策划,并做好安排,包括邀请名师、确定选题、准备材料等。2023年以来,在原上海市房地产学校与原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合并升级为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后,王怡作为智能建筑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也积极在校内挖掘颇具实力的主讲人。如,2024年市级特色讲座“城市更新视角下上海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再利用”主讲人黄琪教授,即是王怡在校内挖掘并邀请的。


原上海市房地产学校是“埿金彩塑”和“传统木结构营造”这两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单位。在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市级活动中,基于“埿金彩塑”,王怡与传承人詹美燕老师开发了递进式活动内容——从彩泥塑形、漆线雕到贴金,既丰富受众的学习内容,也使得受众的学习更加深入。


在王怡看来,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活动不应一成不变,“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一些创新和突破,这样,受众的体验感更好,基地的发展也就有了可持续性”。

03
让自己更专业
除了策划并开展讲座、培训、社团、展示、参观接待、党建等诸多活动,十年来,王怡还通过不断学习与历练在建筑文化方面变得愈加专业。


“我本科和硕士学的分别是英语教育和特殊教育,开展基地工作时感觉自身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不够专业。”王怡回忆,“2016年,市教委有一项去埃及进行民族文化交流的活动,学校领导把这个工作给了我。为了不辜负领导们的信任,也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优秀建筑文化,我开始认真学‘埿金彩塑’的一些基本技艺。”

有了这次对外交流经历,王怡意识到自己有必要变得愈加专业,从而更好地开展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传承教育活动,于是她成了詹美燕老师的“徒弟”,也在“传统建筑文化——建筑纹饰心理象征与埿金彩塑手工体验”“传统建筑中的金饰与贴金体验”市级专题培训中担任主讲人。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她还把手工艺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一起,探索传承教育新模式。此外,她还在詹美燕老师及其传人的支持下,成功申报市级网络课程“埿金彩塑”,并于2023年9月通过验收、正式上线,致力于普及传统工艺制作流程、传递中华工匠精神。


王怡在活动中指导学员

“今后,我们想继续做一些建筑文化方面的网络课程,把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与审美、哲学、书法、健康等结合起来,更好地用民族文化育人。”畅想未来,王怡有着不少设想,“我们还想开展一些建筑文化方面的社会实践或研学活动,让更多年轻学子受益。在这些基础上,我们还希望想一些好点子、好创意,更好地助力中国优秀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责任编辑/孟优悠


推荐阅读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八】“艺”起来 听民族音乐——访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教师王俊侃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九】“95后”挑重担——访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教师王晟妤虹
【“民文基地”优秀教师系列报道之十】朝着花开的方向努力——访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教师庄夏珍



成才与就业
《成才与就业》的主要读者是一群充满青春活力、富有上进心的有志青少年。《成才与就业》\x0a始终致力于不断满足青少年学生读者对职业指导教育的需求,为他们求学、求职、求发展助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