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固态电池,是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竞争的技术高地。由于在安全性、稳定性和能量密度等方面的显著优势,作为新一代能源存储解决方案之一,固态电池已成为一个万亿级的超级赛道,正受到全球科技界与市场的广泛关注。
2023年10月,在第八届“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决赛上,来自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马健,凭借“应对热失控的安全高性能固态电解质——助力绿色低碳固态电池”项目,从8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创客组一等奖。现场11位决赛评审组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在解决电池热失控和提升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前瞻性与超前性,正在为中国的全固态电池研发作出贡献。
主动作为
2023年9月,尚在博士一年级的马健创办了上海济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以“科技实业” 为理念,聚焦聚合物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的创新型科技企业。“目前我们的核心技术水平已处于国际前沿,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全球电池电解质材料的领导者。”马健信心满满地说。
马健19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对于博士在读期间选择创业,他解释:“家中有些亲戚是开办企业的,比如我的一位舅公创业四十余载,可以说我就是在他公司长大的,潜移默化中我从小就觉得创业是一件很自然且令人兴奋的事。”
创业,是马健一直以来就认定的事,只是心中埋下的种子在等待萌芽的机会。
“进入电池研发领域,要从2018年研究生入学开始算起。”马健回忆,当时他加入了一个化学大组,但尚未分配导师,由于看到电池领域的广阔前景,马健便自动“锁定”了目标导师。“我主动找到导师,表明自己的愿望与决心。一番沟通后,导师对我也挺满意的,于是我们‘双选’成功。”马健说。
而研究生毕业前,马健也早早谋划好了发展方向——进入同济大学读博。“当时之所以选择同济,是因为导师杨金虎在电池研究领域享有声誉。”原来马健在毕业前,早就将国内外的各所高校做了一番“排模”,最后他还与导师杨金虎取得联系,并获得了他的认可。
2022年,马健顺利进入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马健说自己很幸运,找到了一个对的方向, 找到了颇有建树的导师,其实这份幸运也和他自身的主动作为、积极行动密不可分。
成果转化
据业内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00亿元,全球市场空间或超3000亿元。根据《中国日报》的近日报道,我国将投入约60亿元人民币,大力推动全固态电池的研发工作,此举标志着固态电池技术已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点项目。
正是看到这样的发展前景与巨大机遇,进入同济一年后,在导师的大力支持下,马健心中的创业种子开始慢慢萌芽。“我认为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论文上,应该把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真正实现落地。”马健说,“当2023年我手中有了一定的研发数据与成果后,便自然走上了创业之路。”
作为动力电池发展的革命性突破,全固态电池如今已是新一代动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马健介绍,他们团队推出的聚合物固态电池具有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热稳定性好、制造成本低等优势,有望在动力、消费、储能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应用。“简单来说,我们产品是全固态的,没有一滴液体,没有任何污染,不但成本低,安全性与性能也更高。”马健说。
由于具有柔性、稳定、易保存、体积小等突破性特点,2023年以来,马健团队陆续获得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2023年高校发明选拔赛银奖、中国大学生动力电池创新竞赛全国30强、“创领浦东”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
固态电池产品展示
坚定内心
“目前我们项目正处于中试线研发阶段,虽还未达到商业化标准,但小批量量产试验已取得成功,产线上的测试也基本完成。当前,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尚不成熟,使用的新型材料不但价格昂贵,且上游供应链并不完善,因此我们的产品有望推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应用,比如在医疗器械、飞行器、手机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马健憧憬着未来。
公司最初成立的日子里,马健尝试与多名投资人接洽,以期获得融资,有时甚至一周要与三四位投资人见面。“有的投资人希望直接控股,但我觉得,投资人不懂技术,从长远来看对公司发展并不利。”马健颇有感触地说,“刚开始接触投资人时我还是挺兴奋的,以为融资是件很容易的事,可见多了后,我才懂得创始人要有自己的原则。”
因此,马健的心态逐渐趋于平稳,不再被投资人牵着鼻子走,“做好研发、搭好团队,坚定内心是最重要的”。后在学校、人社部门的推荐与指导下,马健项目陆续获得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同济大学种子基金等的资助,这些资金为其技术研发和产品落地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马健的感召下,目前他们团队共有10名成员,除了三四位同学外,还有几位具有研发经验的合伙人,“大家都非常看好这个产业的未来, 我们因共同的梦想而凝聚在一起”。在马健的规划中,公司将于2028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量产, “新能源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点赛道,作为未来能源存储的明星技术,固态电池实现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马健希冀道。
实验室研发中
接力基金合伙人,拥有14年风险投资经验, 担任多家公司董事、监事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单元,固态电池近年来一直吸引着产业界和投资界的目光。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将增至约33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5.80%。可以预见, 固态电池将成为一个新兴成长的市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马健博士和他的聚合物全固态电池产业化项目,在几年前就进入了该赛道,笔者所在的接力基金也一直与其保持着密切沟通。
作为一个技术驱动型项目,马健和他的团队拥有较强的技术背景,他们研发的产品离子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热稳定性好,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也相对领先,这些背景和产品都帮助他们树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
就目前来看,该项目已处于中试线研发阶段,虽还未达到商业化标准,但小批量生产试验已成功进行。当然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固态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尚不成熟,材料成本昂贵且供应链也不完善。特别是在动力电池领域,可能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和安全性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早期创业企业而言,一方面是技术壁垒的建立和产品分阶段的推进;另一方面是更为重要的商业化能力的转化,即能否将现有的、较为成熟的半固态电池横向拓展至其他应用领域,实现尽快落地。这是我们投资人对于像马健这样的创业者更为关注的一点,即是否在科学家的基础上拥有企业家的能力。
责任编辑:白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