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靠着学习和创新,凭着专注和坚守,在各自的工作领域追求极致,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精彩的人生。他们是群众的楷模、社会的榜样、行业的标杆……他们就是劳动模范!每一位劳模都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
为大力宣传广大劳动者在推动新乡高质量发展建设中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风采,充分展示新时代劳动模范的精神风貌,新乡市总工会微信公众号将开设“劳模匠星耀牧野”宣传专栏,分多期对2024年河南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风采展示,旨在使全市干部群众在工作、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积极营造尊重劳模、学习劳模、热爱劳模的良好氛围,真正让党员干部感受到表率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激励全体劳动者攻城拔寨、克难攻坚、勇往直前。
蒋志凯,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作物专业。1990年8月至今,一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从事小麦科学研究工作。现任小麦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兼任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新乡综合试验站站长、河南省“强筋小麦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第八届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常务理事等。先后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工作者、河南教科文卫体系统“优秀工匠人才”、河南省“优质强筋小麦育种”创新型科技团队带头人、新乡市劳动模范、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1名、第4名)、二等奖4项(排名第2名、第2名、第3名、第3名)、三等奖1项(排名第2名)。其中排名第一完成的“优质超强筋高产小麦新品种新麦26选育与应用” ,2023年3月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是13年来新乡市提名推荐的所有行业项目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项目,2023年4月新乡市给予个人嘉奖。
蒋志凯研究员系统开展了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优异种质创制、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体系构建研究,对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遗传改良等方面进行了许多富有科学价值的探索,并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先后育成新麦系列小麦新品种31个(第1名21个,第2名10个),其中国审品种22个,优质强筋品种7个,为河南省等黄淮南部麦区小麦生产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小麦育种特别是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国内领先,自主创制了含有法国VPM血缘和5+10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矮秆抗病优质种质资源材料C5/新乡3577 F3d1s,创建了优质强筋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开发出dCAPS功能标记,育成新麦26、新麦45、新麦58、新麦65、新麦88、新麦98优质超强筋品种6个,实现了品质育种的突破和创新,解决了优质、高产难以协同改良的重大技术难题。
主持育成了优质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2023年3月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主要品质指标高,年际间、地域间稳定性好,品质超过进口优质小麦加麦2号和美麦DNS,已成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应用的标杆品种。是目前我国优质强筋小麦主导品种、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全国推广面积十大品种和我国广大小麦制粉企业高端面包生产的理想原料和增筋增效、配麦配粉的骨干供给品种。
育成了2007年、2008年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半冬性优质强筋品种新麦18,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2008年连续4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2008年获农业农村部小麦授权品种全国推广面积前五名证书,黄淮麦区累计种植面积5104万亩,增产优质小麦15.1亿公斤,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3.2亿元。
2023年5月最新育成的优质超强筋品种新麦58品种权许可费1618.88万元,创造了我国小麦单品种生产经营权转让最高记录,为我国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提供了新的品种和技术支撑。
先后主持或承担新麦26国家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及其滚动计划、新麦19国家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新乡)北方小麦科研育种创新基地建设项目、新麦45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新麦65河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50余项,争取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
获新麦26等植物新品种权29项,其中第1名21项,第2名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先后在SCI一区top期刊、《江苏农业学报》、《西北农业学报》、《华北农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河南农业科学》、《种子》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编写论著5部。
在科技服务方面,他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创办示范基地和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和技术服务,帮助基层技术人员、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把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辐射带动了小麦产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科技扶贫”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成果转化方面,育成品种累计种植面积3亿亩,创社会经济效益210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创新、践行了优质超强筋小麦品种新麦26“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可复制的“种粮一体化”产业化推广模式,推进了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升级,实现了优质商品粮生产、贸易和专用粉开发的产业化,累计推广面积1亿余亩,创社会经济效益126亿元。辐射带动216家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增产增收、全国50余家粮食加工企业提质增效,为缓解优质专用小麦进口依赖、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河南日报、民生周刊等主流媒体对其科研成果和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