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2024

文摘   2025-01-08 12:08   贵州  

前 言

过去这一年,债券市场存量从2023年末的155.72万亿,来到了2024年末的176.01万亿,增加了20多万亿。对于这样的数字,相信和债券市场从业者的感受会产生很大的撕裂。

以城投债承销业务为主的一级市场,在持续化债的大背景下,存量市场收缩带来的持续压迫感让人有些窒息,但是却无处缓解。而在二级市场,债券的收益率,因为市场深不见底的需求,已经被干得不剩下几个BP了,今年的确很爽,但说到未来,却有些茫然。

2024的债市过得非常快,节奏似《繁花》,一幕赶一幕,让人很少有时间停下来思考。城投信仰延续,偶现的波动,很快就会被捋平;资产荒引导下的市场,让短暂的股债跷跷板之后,恢复下拉,国债收益率屡创新低,并且在继续;监管铁拳,四处出击,各类发行人、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及其中的个人,有如烟花漫天,此起彼伏,从年初延续到年末,未见消停之势;行业继续下探,裁员降薪早已不再新鲜,退薪令、退薪贷则让人耳目一新。

债市“快”年,让人有些手足无措,有时候又有些猝不及防,在我们这个国企为主体、城投为主线的信用债市场,“快”速利率债化的趋势已难逆转。未来将会是什么样的一种光景呢?

第一篇 城投篇

2024年的城投债市场,延续了2023年下半年开始的化债路线,城投债券信仰不断加强,无论是924新政、还是11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新闻发布会公开的信息,无疑都给城投债投资者提供了极强的信心。城投债、类城投债利率不断下探,比如:24皖通01,3年期小公募公司债,票面利率达到了惊人的1.65%。然而,这只是债券,对于城投自身来说,处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末,发债城投有息负债余额为58.52万亿,相较于2022年末的52.44万亿,增加了11.58%。随着债务余额的增长,也导致了各种不同异常现象的产生,而其核心基本都指向融资。

之前大多人都不知道,传统城投债务中,除了利用了地方债资金、隐债资金外,剩下的大头叫什么。后面官方也进行了明确,叫经营性债务,但是对于这部分债务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如何解决这些存量的债务?通过持续融资,努力让债务能够存续下去,大概是目前最主流的做法。

有人通过所谓的“市场化转型”,实现自身的产业化,其实有时候想想,如果真的随便这么一弄,划拨、划拨资产,买个上市公司或者子公司,就能实现产业化、实现自我造血,也太不把市场经济当回事了。如果这也能行,是以前人太傻,不知道这么操作吗?

当然,市场没少动能够产生经济收益的心思,希望通过把相关资产注入城投,城投就能实现华丽转身。比如:墓地、数据资产、低空经济、水价……然而,相对于庞大的债务来说,这些充其量只能算作杯水车薪,甚至什么都不是。

其实,今年城投这么多动作,真正能够实现在国内债券市场进行新增融资的,实在是屈指可数。反倒是境外债,成了新的香饽饽,口子存在,在饥渴的融资需求下,成本早已无所谓,好在这种怪现象,在南向通暂停、审核收紧的情况下,预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如果以上所有措施,都不足以解决存量债务之后,怎么办?违约,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了。除了债券外,非标违约已经越来越普遍,今年某东部大省尤其明显,遍地开花的态势。至于不太透明的信贷,有多少能收回本金,利息能有多少?作为局外人来说,预计情况不咋地,尤其是弱区域。

可能有人会问,城投债到底如何解决,其实在笔者看来,债务货币化,一把子梭哈掉存量的债务,未必不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为后续经济发展在债务层面进行彻底松绑。

第二篇 房地产篇

今年的房地产市场,从年初到年末,都在不断的刺激,尺度越放越大。要说效果,肯定是有的,但是如果要说行业出现根本性改善,那实在是有些为时过早。

相较于往年,今年房地产债券市场要平静很多。除了,5月份23碧桂园MTN001、23碧桂园MTN002,这两只由中债提供担保的债券,付息出现了一定波澜;年末,万科债争议再起外,并没有太多特别的事情。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行业之一,其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里不得不再提一下市场化、法治化的重要性,不只是对房地产行业如此,更是对各行各业、整个国民经济都起到根本性作用的事情。

第三篇 承销篇

以城投债为业务核心的承销行业,在借新还旧的大背景下,今年承销端看起来很平静。热衷于产业化、热衷于335,甚至有评级公司亲自下场,就差手把手指导了,然而市场表现并没有买账,毕竟一只新增债券的出现,就能在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的情况下,市场实际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对于地方政府、类城投的产业类债券,应该尽早放弃幻想。作为国家层面,监管层面,似乎不太可能允许再造一个与之前城投债对等的债券市场出来,毕竟这类产业债本质是什么,大家都懂。在当前债务压力已经非常大的情况下,如果再次放开,责任谁担?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从业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业务干的很痛苦,转型似乎也无处可去。躺平、苟着,算是债券承销行业今年的高频词。唯一看起来好一点的就是,相较于股权,债券最起码还有存量,还可以借新还旧,还能养活那么一些人。只是未来会怎样?大概已经超出当下债券承销人的思维边界。

第四篇 投资篇

在我们这个债券市场,主体是政府和国企,投资机构通过投资债券,获取稳定的利息回报,是债券投资最基本的逻辑。然而今年有点大不一样,除了传统利息收入外,资本利得凸显的是那么绚烂夺目。只是,这波行情之后,市场在面对为数不多的几个BP时,传统加杠杆、滚利差的模式,风险不断加大,可行性越来越低,未来怎么办?

十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从年初的2.5%,已经来到了当下的1.6%下方。全年来看,虽然中间经历了一些短期波动,央妈多次喊话,甚至下场直接购债,处罚机构,924新政背后的股债跷跷板,但是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市场利率向下的态势看起来并未结束。

有时候笔者也在困惑于,利率下拉的核心目的是什么,财政加杠杆?有一定合理性存在。然而,在笔者看来,所有政策的核心一定是改善民生,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当降息与这样的话题联系起来就有些太细,甚至有些复杂。但是总体来说,笔者还是希望利率能够稍微稳定一些,利率太低,其实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并不是很理想的事情,甚至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伤害。

回到从业者自身,其实随着利率的下行、信用债的利率债化,曾经让人艳羡的大甲方,二级投资者,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或许有些人生存环境还不如一级,虽然一级也非常不容易。

第五篇 监管篇

就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的制度体系和产品体系来看,已经比较完善了,最多就是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小修小补。相较于此,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倒是显得特别亮眼。

究其原因,核心是严监管的大背景下,同时,目前市场增量大幅减少,包括:股和债,监管部门可以抽出足够多的人手和精力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因此处罚案例大幅增加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就债券行业来看,今年无论是对发行人,还是对中介机构的处罚数量和力度都可以称为是空前的。

从发行人角度来看,主要针对:发行环节、募集资金使用环节和信息披露等环节进行。发行方面,主要针对的是非市场化发行,包括:结构化之类的行为;募集资金使用方面,主要是募集资金未按照规定使用,出现挪用,甚至配合结构化发行之类的行为;信息披露方面,主要指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

其实,对于发行人来说,尤其城投发行人,这类问题处理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只要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募集说明书等材料规定,履行相关职责和义务即可。然而对于不同专业水平、不同处境的发行人来说,或许在当前状态下,有些问题大概是难以避免的。由此可见,国内债券市场离走向成熟,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从中介机构方面来看,承销商、审计和律所均有涉及。其中重灾区,无疑是承销商。其实对于中介机构来说,从事债券业务风险,核心是不要出现违约的项目,其次是不要出现信用事件,再就是兑付的时候别磨磨唧唧的下家子气,不断试探别人的底线,尤其是监管的底线。如果能做到这些,大部分风险就可以规避了,更进一步,如果能去除私心,比如通过结构化发行来赚钱,严格按照监管要求执行,那么风险就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得到控制。然而,这些似乎还是一厢情愿。

承销商方面,尽调、发行、存续期、信息披露等环节都出现问题,内控缺失不是一家独有的被处罚原因。今年这个市场让人印象颇为深刻的事情,开源证券和中原证券暂停债券承销业务资格大概是要上榜的。

来到审计,亚太被暂停资格12个月,这样的事情,对于审计机构意味着什么,相信业内的朋友都比较清楚。

律所被处罚的案例,实际上并不多,去年有北京大成,今年有北京君合。其实,从直观感受来看,在债券行业,律所成为被告的案例远多于被处罚的案例。

总体来看,监管处罚的态势应该会延续下去,是如雨下,还是如珠落,其实并不重要,核心是处罚的密度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第六篇 总结篇

今年是很不容易的一年,一级在内卷的同时,也在谋求新增,但是所作的努力看起来又是那么的挣扎,徒劳往往是这种努力大多时候的代名词;二级在畅享资本利得狂欢的同时,突然发现剩下的那几个BP,已经把退路给断了,就像在大庭广众面前,被人撕了内裤,不知所措,亦手足无措。

这一年,中金小姐姐的香消玉殒,让人惋惜;某资管小妹妹手撕领导,则让人大呼痛快;985体育生IPO材料泄露事件,则让小镇做题家们愤懑不已;余雷自杀,林强被抓,结构化们难免会瑟瑟发抖,但是又给错过结构化的那些人带来一点小庆幸……这一年,债事很多,似繁花般锦绣,然而终有落尽之时,尘土才是最终的归宿。

2024已经过去,接下来的2025会怎样?市场看起来并不乐观,祝福各位能得到一份好运气!


债券球
观资本市场,看债市江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