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碧云
节
气
村里养牛的人家不多,隔壁阿岳家养着两头老黄牛。阿岳排行老五,不知是小时候营养不良,还是老幺的缘故,身材特别矮小,就一米五十几的样子,佝偻着身子,不爱跟人说话。兄弟姐妹陆续成家的成家,出嫁的出嫁,只剩下他三十多岁,单身一人,跟着老母亲住在一间披间里。牛栏里的两头黄牛就成了他亲密的伴侣,倾诉的对象。每天早晨天蒙蒙亮,站在家后门口刷牙,就看到他解开牛栏拴着的绳子,嘴里吆喝着只有他和老牛才懂的语言,赶着小路上山吃草;放学回家经过他家牛栏,总见他嘴里抽着廉价的大红鹰香烟,默默伫立在牛栏边看牛吃草;抑或抡起铁锹在牛栏里奋力铲牛粪,一筲箕一筲箕地运到一旁的田里堆肥。一群苍蝇和牛虻围着牛粪堆四处飞舞,臭气熏天,行人或掩面或绕道而行,避之不及。
《牛铃响叮当》朱碧云
牛栏就靠着阿岳跟他母亲住的那个披间,斑驳的土墙上挂着两副牛轭,积着厚厚的一层灰。牛轭,也叫牛梭头,是用坚硬的枣树木制成,是一种牛拉套的农具。挂在牛的脖子上可以耕地,耙田,播种,碾场。那弯弯的牛轭就是牛的“枷锁”,往脖子上一套,再倔强的牛也温顺了。
过了立冬,临近小雪。江南的小雪节气,并不下雪。田野披上了一层皑皑初霜,泥土也冻得僵硬。村里人开始了小麦、油菜的田间管理,开始积肥。阿岳和他的黄牛开始忙活了,乡里乡亲都来邀他和老黄牛去帮忙耕地翻土。他从土墙上取下了两副牛轭,擦拭了一遍又一遍。一年中也就这个时候派上用场,这时候阿岳的胸膛似乎也挺直了不少,他兴奋地给黄牛的脖子上系了一个椭圆的大牛铃,“叮当叮当”的响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传遍整个村庄,飘到野外,与草际的蛩鸣声汇成一曲美妙的旋律。
我很难想象阿岳佝偻的身子能驾驭得起高大的黄牛,但这片土地总能激起阿岳的斗志。在晨光里或夕阳下,他戴着泛黄的草帽,瘦小的身影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他绾起裤脚,向后微微倾斜着身子,往手掌心吐了一口吐沫,神气地朝着老牛吆喝一声,翻手扬响鞭驾驭木犁。老牛费力地负重前行,破土如削葱,撕开一道道犁痕。不消一会儿,一片黑土地已被他打磨得锃亮。
父亲真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式。很快就把油菜地整理得匀称平整, 中间的沟道打得笔直挺拔,就像用尺子量出来一样。松软黝黑的泥土,冷冽里冒出地气,氤氲着新泥的呼吸。母亲说等这几天下过雨再去种油菜。这也有讲究吗?我一脸好奇。“是呀,只有下过雨,泥土湿润,刚种下的油菜秧才容易成活。”母亲说。
《小雪种油菜》朱碧云
清晨,田野的庄稼、满眼的土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初升的太阳,闪闪发光。等太阳升高,白霜就不见了,刚下过雨的泥土湿漉漉的,几只秋虫窸窸窣窣地鸣叫着,一只黑褐色的田鸡打着寒颤从草丛蹿出,跳过田埂又跃进另一垄地,消失不见了。
父亲两手紧握豆撬柄,往地面用力一使劲,松软的垄土立马就打好了一个个小坑。母亲拎着装满油菜秧的筲箕走来,沿着修整好的沟道把带着泥土的油菜苗一把一把匀撒在刚打好小坑的田垄上。他们一人蹲在沟道的一边,把油菜秧插入小坑,扶正,掩上细土,压实,一棵油菜就算种好了。“也傍桑阴学种瓜”,学着父母劳作的样子,我跟着也种起油菜来。不一会儿,手指和着泥土干裂了,裂开口子一样钻心的疼。一顿饭的工夫,油菜苗种上了,再洒上一把土灶里挖来的灰肥。直起身子,望向身后,一畦畦的油菜秧耷拉着头,倒伏在地。父亲挑来一担粪水,依次给油菜浇上,但见秧子慢慢挺立起来。
翦翦的晚风,微冷。两行清水鼻涕和着满脸的灶灰混成两股黑黄色的液体流下来,鼻翼痒痒的,用力一吸,鼻涕不情愿地缩了回去又流下来,流进了嘴里,咸咸的,与汗水是同一个味道。
后背渗出的汗水也收敛了,顿感一阵寒意。
又开始期待三月田野上那密密匝匝,黄盈盈的铺盖江南水乡的金色大氅,波翻、香绕,蝶飞,阳光一样的花,和着大牛铃 “叮当叮当”的响声,一直,一直涌向那个叫做心的原乡的地方。
在我出嫁后的一年,父亲说隔壁的阿岳抽烟得厉害,患病死了。他的两头老黄牛也卖掉了。那个惹路人掩面绕行的牛栏也拆了。每次去老家经过那条小路,我都会想起那个佝偻着身子站在牛栏边默不作声的阿岳,还有他那两头默默的老黄牛。那两副挂在土墙上的牛轭,现在去哪里了呢?
作者简介
朱碧云,慈溪横河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宁波市民协农民画艺委会副主任,慈溪画院画师,宁波日报甬派文艺频道特约作者,“碧画”24节气阅读研学推广人。
多年来,致力于农民画、版画和剪纸创作。作品风格鲜明、情感细腻,具有别样的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和生活温度。《端午又见杨梅红》获国家文化部、农业部主办的2010年中国首届农民画展最高奖;《五月杨梅红满山》和《芋戏莲叶间》先后入选2016年、2020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农民画作品展;《热闹梅乡奔小康》获全国版画展金奖。《虎娃送福》入选藏书票世界联合会和中欧友好合作协会主办的“以艺记疫,以疫刻疫”藏书票展;《二十四节气组图之小满谷雨》入选第三届南岭插画双年展等。
多件作品被编入国家级、省级书画刊物,或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浙江美术馆等收藏,更有作品参加国际交流。个人事迹和专访被央视新闻、潮新闻、甬派等多家媒体报道。
后台回复关键字
『社科』『文学』『亲子』
即可加入稻读公社微信交流群
- THE END -
本期责任编辑/孤山客
图文编辑/楠柯Sharon
技术支持/敏捷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