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梅汤是谁发明的?怎么就成了琉璃厂古玩铺掌柜的?

文化   文学   2024-07-15 06:30   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制作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材料。经常饮用的确可以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所以,说到北京人过夏天,酸梅汤可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01

酸梅汤是谁发明的?



出自--《老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饮料,但有趣的是,大家公推是朱元璋发明了此物。


传说元朝末年,湖北襄阳发生大瘟疫,朱元璋恰好贩卖乌梅至此,染病卧床,住在“梅马招旅店”,偶食乌梅,顿觉神清气爽,便用来熬汤,不久身体复原。于是,他将所有乌梅熬成酸梅汤,免费施放。恰在此时,襄阳城中有童谣,称:“桂花开,乌梅香,江南和尚做客商,左金鸡,右玉兔,起事在襄阳。”语多暗涉朱元璋反元,城中首富沈万三正嫉妒大家感念朱元璋的善行,便向官府举报,朱元璋仓皇而逃,至于家围村,被逼无奈,只好率村民造反,正好没出襄阳管界,以后建立明朝,明字左为日,像金鸡,右为月,像玉兔。


这个传说颇荒诞,因朱元璋没当过客商,起兵并不在襄阳,且沈万三是江浙人,怎么成了襄阳首富呢?传说演绎称朱元璋的夫人马大脚,系“梅马招旅店”两位股东之一的女儿,尤为荒唐。


然而,传说中也曲折地反映出历史的某些事实,朱元璋为抑豪强,无故流放沈万三,沈曾为南京修城墙捐献甚多,但朱内心猜忌,恩将仇报,本是惊天冤案。这个传说编纂了两人此前的一段恩怨,也算帮朱元璋找了个台阶下。


然而,过去手艺人非常相信这段传说,故老北京酸梅汤摊位前多立一月牙铲,白铜所制,因朱元璋曾入佛门,月牙铲为佛门器具,以此来向发明人致敬。此铲独到处,在于月牙中心部分要镌刻一“日”字,暗示大明。


即使走街串巷,亦用两个铜制小碗,称为“冰盏”,两相击打,招揽顾客,据说是从佛教乐器手磬子转化而来。


然而,老北京酸梅汤的发明人,亦有人认为是乾隆。

满洲历来有饭后食酸之习,以解腥膻,入关前用玉米面发酵做成酸汤子,但乾隆认为它不易消化,且本身也是粮食,饭后食之,容易过饱,便让御膳房开发新品,研制出了酸梅汤。乾隆喜食酸梅汤,常饮不辍。


那么,两说究竟谁更有道理呢?朱元璋发明酸梅汤说固然有误,但说是乾隆发明,也较牵强,因为明代乌梅已成常用食品,酸梅汤中,乌梅、桂花、玫瑰茄均产自南方,老北京的酸梅汤显然是舶来品。


清代为保证皇家食品绝对安全,御膳房管理严格,厨子多是世袭,技法退步,让他们去创新,往往虚应世故,将民间成型的产品改头换面,便成了自己的东西,可以想见,酸梅汤在走进皇宫前,应该已在民间流传多年,饮用者众,绝无风险,才被御厨们引入。


然而,北京酸梅汤能名闻天下,也有原因,因为清廷只用玉泉山的水,号称天下第一水,用这样的好水来做酸梅汤,自然质量上乘,甚至压倒了原产地,也在情理之中。

北京市方志馆提供  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著

2022年

7月18日

《酸梅汤中滋育出大古玩铺》

《百年琉璃厂》  作者:胡金兆


事情要先说乾隆年开馆修《四库全书》,信远斋的出现,和它有关系。


为修书,纪晓岚率领着一批清朝的翰林、詹事等"高级知识分子",苦干了10年。琉璃厂是他们常去必去的地方,书的源头在那里。在琉璃厂寻书、阅书、查书,虽有旧书铺可以落脚,依然很辛苦,尤其夏天热,书铺有茶,还是想喝点凉的。这时有个衡水人姓萧的,在琉璃厂摆摊卖茶水,伺候过往行人。

琉璃厂的旧书、古玩行中衡水人很多,已有衡水帮之称。一位翰林见这个茶水萧殷勤和气,就给他出主意卖酸梅汤,还给他淘换到宫廷里制作酸梅汤的秘方。茶水萧在琉璃厂租房按秘方制作,让修书的翰林、詹事们喝,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四库全书》修了10年,他的酸梅汤紧跟着卖,越卖越红火,就有了字号:信远斋。之后萧家发达了,宅子就在文明胡同中,包括论古斋古玩铺。胡金兆先生与萧家后人"宏"字辈的萧宏选、萧宏远是师大一附小同学,他们家包括那时在胡同口还没歇业的论古斋,他都去过,是去玩,好几个院子都是萧家的,房子很讲究。


再说乾隆年萧老汉制售酸梅汤,卖出了字号和名气,信远斋的牌子在文明胡同对过的两间门面上挂了出来。后来信远斋的匾,是清末名士、宣统帝师朱益藩题的。达官墨客只在夏天才能喝到酸梅汤,还不满足,最好一年四季都能尝到宫廷风味。他们把宫里制作果脯、蜜饯、冰糖葫芦、温朴(带汤的蜜饯红果)、秋梨膏等秘方,陆续搜罗给信远斋,让他制作,他们尝鲜。信远斋就在琉璃厂红火了起来,也传了下去,发了财。


到了道光年间,发了财的萧家,也想改变门庭。当家的萧老头(也许是第二代了),把儿子萧秉彝接来北京读书,盼子成龙,能考上举人中进士。但萧秉彝的八股文作不好,乡试未中,没举人资格,进士当然也就吹了。他终日吟诗作画倒也消闲自在,没事时到信远斋柜上,遇到了不少文人名士。他们大多对字画有很深的修养,这时萧秉彝更来劲了,反正他家有钱,就买了不少字画,在自己屋里堆放、悬挂。越来瘾越大,就和他父亲商量想开一家字画店,请到信远斋喝酸梅汤吃蜜饯的名人们过来欣赏。老父亲也同意了,开古玩字画铺,在琉璃厂还是正经营生。父子约定:老的精心继续干信远斋,这买卖不能倒;小的好好做你的字画生意,争取干出个名堂来。老萧头就在文明胡同把口、信远斋对面,盘过来一个铺面,还请一位道光朝的刘进士给题了"论古斋藏画处"的匾额,就在同治元年(1862)开张了。


萧家是靠信远斋发的财,近二百年前就在东琉璃厂文明胡同对面设店,制品绝对保证质量。多少年来,它的冰糖酸梅汤每天只熬两罐,清晨熬,熬好晾着,然后装满两个带盖的大青花瓷罐冰镇着,用木提子提,盛在小瓷碗中,酸甜适口、香味扑鼻、清凉好喝、沁人心脾,一天就卖这两罐,去晚了就没了,当然价钱不低。后来在上世纪中期琉璃厂着了几把大火引起商业布局的变化,信远斋得以西迁在海王村公园对面路南,还是两间门面,比原来要大多了。再后来公私合营,它是名牌老字号,也不知搬到哪里去了,市面上还有信远斋的瓶装酸梅汤,以至酸梅晶,说实话:大不如昔!


萧秉彝开字画店,他可不是正经的古玩铺学徒出身,而是大爷有钱、"票友下海"。票友并不全是"棒槌"、"丸子",真有有本事的。像陈彦衡操琴并研究谭鑫培唱腔,溥侗的文武昆乱不挡,包丹庭京昆兼能,刘曾复钻研京剧余叔岩、杨小楼的演唱及京剧脸谱,都深受内行的敬服。因为他们真爱,下的工夫就深。萧秉彝也是这样。他不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更多是收集好书画,为他的"艺苑画廊"增辉。论古斋真有好东西,再加上有信远斋的主顾们支持,论古斋逐渐成为文人学者逛琉璃厂必去的一景。这要比后来的荣宝斋成为名家书画的集中展览地,要早几十年。


萧秉彝光绪十六年(1890)逝世。他生前已有周密的安排:长子维邦,字勋臣,学书画鉴定、经营;次子读书习文;三子做信远斋的生意;四子家乡务农;幼子留在身边。论古斋当然由大哥萧勋臣接掌,众无异议。他经营到民国十年(1921)。这30年中,论古斋声名大噪。这也是萧勋臣自小用功,诗书、写字、绘画都有相当的基础,鉴赏字画颇有眼力,在喜爱字画的人们眼中,他是个鉴别古代字画的名家。尤其论古斋"艺苑画廊"展出五代时的南唐画家董源的山水大轴,成为19世纪末的一时之盛。


那是光绪十五年,萧勋臣领父命远赴广东,历经辛苦收来宋元名家字画数百件,引起京城轰动。其中就有董源的山水大轴。这是广东冯展云收藏众多书画中的10件至宝之一。另一件至宝是元代王蒙高山仙馆图立轴,也到了萧家的手。董源的这幅画是绢本,高253厘米,宽163厘米,系双幅拼成,写意,微着色,主峰雄峻,丛林茂密,映带村舍,人物四个,顾盼有神,布景平淡,笔力圆浑,无款,有董其昌行书横题:"魏府收藏董源画天下第一,董其昌鉴定。"还有元顺帝的"宣文阁宝"印鉴,证明此画曾被元朝御府收藏。后此画归清国子监祭酒王莲生,价格不菲。


萧勋臣粤东之行收获颇丰,论古斋成为琉璃厂收藏古代名人字画最多的大古玩铺。他的三弟经营的信远斋也大有发展,声名远扬。当然,萧家也就成了原籍衡水县最大的财主;在琉璃厂也数得着,何况还有名闻于世的论古斋及其"艺术画廊"和信远斋。

进入民国,萧勋臣年老,论古斋交由他的五弟萧云章协助经营。萧云章自小随父学习,颇具修养,又学其兄,深入江南收购明清名人字画,包括明朝的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清朝"四王"、"扬州八怪"的各种佳作,琳琅满目。此时,论古斋在琉璃厂还有相当的影响。琉璃厂后起的尊古斋的"一黄",铭珍斋、悦古斋、韵古斋的"三韩"迅速发展,其他一些实力雄厚的古玩铺也加入竞争。年老的萧勋臣在1921年病逝,三年后的1924年,年纪不算大的萧云章也随之而去。论古斋有能力有眼力的掌柜的没有了,接任的是萧云章之子萧少云,能力眼力远逊于其大伯和父亲,经验不足,书画鉴别能力较差,不敢做大生意,就靠吃货底维持了。幸而论古斋的货底子很厚,就是坐吃山空,卖一件吃一件,又维持了18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次年1942年,实在难以继续了,只好歇业关门。算来论古斋存在了整80年。


这家80年的老字号主要鉴定、经营历代字画,瓷、铜、杂项文物都不经营,只有一些文人用的砚、墨、石章。论古斋关张后,一位古玩同行,见到一块黑色石章,就向萧少云提出"匀"给他。萧少云毫不在意地让他拿走了。人家回去细细磨去表面的黑色,竟然是一块质地颜色俱佳的鸡血石章材。


萧少云主持论古斋18年,他也是掌柜的,有收徒弟的资格。虽然他没有太多的能耐,可他的徒弟李心田,在鉴定张大千、齐白石作品上,比他师父强的多,真可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信远斋作为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起几落,还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时代在前进,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在变化,在酸梅汤和可乐等新品饮料上,作为这类产品的主要消费者的青年说,他们有自己的选择。何况信远斋的酸梅汤现在是批量生产,就这样,还面临市场无情的竞争,而其质地,又远不如早年手工精心制作、一天只两个青花瓷罐的冰镇酸梅汤,就是有,那价钱会较高,还是没有市场竞争力。这是实行了市场经济和国家发展后的新问题。未来怎么发展还要观察研究。200年了,信远斋居然还有,这就不容易。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一起

传播京味文化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徐徐道来话北京,聊聊北京城的故事



新闻咨讯 | 线下活动 |  私聊北京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欢迎把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和我们一起
行走大北京,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BRTV徐徐道来话北京
传播京味文化,说说北京城的故事。 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每早6点,每晚11点~12点,《徐徐道来话北京》,咱们天天不见不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