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秋到红叶谷

文摘   2024-10-12 16:42   湖北  




秋到红叶谷





立秋之后,总想着去哪儿走走。

眼下秋分已过,再过几天就是寒露了,依时间算,应该快到深秋了。适逢国庆佳节,从黄州回老家,恰好路过红叶谷,便在那里停留了些时。
十月的红叶谷,天气很好。远远望去,山上不起霭,谷内不生烟。抬起头,湛蓝的天空随意地铺排着几块棉花般的云朵,阳光明媚,有些寡欲,不剥夺,不攫获,不强烈,仿佛在夏日激情过后回归了平淡,温柔而又暖和,如同老诚的修行者的目光,深邃而又清纯。山谷的风很柔和,裹夹着各种山花的香气和溪边清冽的水气,轻绕着我的肩腰,亲吻着我的脸庞,站在谷底,闭上眼,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惬意。

行至谷口,一副明净的山水画卷便裸露在我们面前。谷的左边山崖是一整面隆起的石壁,石壁历经岁月的风雨,略显斑驳,茫茫然,灰白一片。一簇簇碧绿的灌木丛装点在石壁的上面,与崖底的绿树林上下呼应,使整座山呈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模样。

这样的地理形貌,理当吸引许多攀岩爱好者前来探险。还真有!步行数百米来到崖底,瞧!对面石壁上正挂着七八个攀岩高手,他们似乎在挥手和我们致意,看上去很轻松很兴奋!我特别羡慕他们,一步一步爬上山癫,纵情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也可以站在高处大声向群山发出问候。只可惜,我对攀岩毫不专业,也缺乏勇气去爬那光溜溜的石头,唯有衷心地祝福这些“驴友们”平安的登顶。

谷的右边是一座叫“蜡烛尖”的高山。为何叫“蜡烛尖”呢?除了山势陡峭、山顶平旷外,这里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在此山东麓住着一个阮姓的财主,他每逢喜事,便用石磙撞开石门借两支金烛点于山尖,蜡烛经宵不息,但要暮借早还,不可失信。后来,有个外国神甫来此传教,探知此事后想据为己有,便收买阮财主,二人抬石磙撞石门,石门里纵出两只金狮,舞爪怒吼。二人吓得滚下山,石磙不知所踪,从此石门禁闭,只剩下这座被称作“蜡烛尖”的石山。传说可能失真,但这里的居民都懂得其中的教训:不要贪婪,要守诚信。所以,这里的乡风淳朴,与美丽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虽说蜡烛尖是座石山,然其驻颜有术,眉黛青颦,鹅脸生春,绿油油的秋山,毫无季节轮换的衰退之意,与我所期望看到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相去甚远。漫山的红叶,今天注定是看不到了,可终归不算是失望,用心体验一回“绿野仙踪”也是个意外的收获啊。

沿着溪边的公路上行数百米,越过一个陡坡后,地势暂趋平坦。路边矗立着一块梯形的巨石,上书“红叶谷”三个大字。石碑的旁边留了一些停车位,以备游客停车驻足,现场就有几个人在此处拍照打卡,我也拿手机给女儿拍了一张。是不是很哇瑟?

石碑的后方,有一座宽约两米的石桥,桥栏是枫红色的,上面镶有一些浅浅的木纹,摸上去,厚重而皲裂。石桥跨过深涧后径直通向左边的石壁,我想,大概那些攀岩者都是贯经此处而上石壁的吧!桥的右侧是一处客亭,并无招牌。依我看,这个客亭放在此处似有堆砌之嫌,应当另谋高就。当然,既已置于此处,让游客歇歇脚也是好的,可有一点,没有名字是不行的。此处是谷中间的核心位置,上可仰视山景,下可俯视溪川。如果请我给这个亭子取名的话,我认为“揽秋亭”比较应景,取揽秋入怀之意。或者叫“晚枫亭”也是适宜的,毕竟这满山的枫叶是要等到晚秋霜降之后才变红的。总之,不知道“红叶谷”是谁命名的,十年前还没有这个称呼。

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那时有些名气的地方,都在它的周边,比如,它的北面叫“朱家坳”,它的东面叫“蜡烛尖”,它的西面叫“游击寨”,它的南面叫“东庄畈”。但在那时要精准称呼它,这四处名称都无法替代,当时的人们都称此处“龙潭河”。“龙潭河”不是河,“龙潭河”是一座小型水库。水库初建于一九六几年,距今约有六十年的光景,而我们从入口走到现在的位置,都是水库的一部分:溢洪道。水库的溢洪道太长了,再加上四方的山泉汇落其中,就成了一条河——“龙潭河”。“龙潭河”是一条造福之河,灌溉着下方数百里的庄畈,养育了一方人民。“龙潭河”这个名字不仅专指水库,也包含了谷底的位置。总之,在东河谈起“龙潭河”,算是一个久远而神圣的存在,若论他,在这附近,是人所共知的事情。

当然,自然史也有它的文化变迁。现如今再叫这里“龙潭河”,可能不确切了。世间的“龙潭河”太多了,中国又是龙的故乡,但凡高山深涧的地方很多都被叫做“龙潭河”。或许有人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抑或是发现这漫山的红叶气势恢宏,别有一番景象,所以才称作“红叶谷”。“谷”这个字,原本是高山之间的低洼地带,而如今“红叶谷”的“谷”不仅指这谷底,也泛指四周的群山。如此说来,“红叶谷”成了一个大型景区。它不仅包含“蜡烛尖”“龙潭河”“朱家坳”这些地方,甚至连它毗邻的“游击寨”恐怕也要囊括其间了。早在二零二二年,我就写过一首《游红叶谷》的小诗来描写这周遭的景致。

《游红叶谷》

游击山寨囧,磐石大如天。

龙潭水库美,三山拢四岸。

风雨蜡烛尖,寂寞七百年。

谷深八千里,枫叶红满山。

照理说,这么美的地方,又挨着我的老家,应该常来常往才是。可那些年来得并不多,这要怪就怪我当时太年轻了!不懂得欣赏,不懂得留恋,更不懂得礼赞。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近在咫尺的东西垂手可得、司空见惯,便有些熟视无睹了。几十年过去了,求学、工作、探亲,总是在匆匆地赶路,很少停下来认真观赏沿途的风景,这种境遇,与郁达夫在《钓台的春昼》里写的“心里虽每在记着,但脚却从没有向这一方面走过”是一样的。此刻,在此处停下来,居然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和惊喜的感觉。“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不敢辜负这么好的天气,朝着水库的方向继续前进,步行数千米后,终于登上了大坝。“龙潭河”水库由三座山合围而成,内窄外宽,存水不深,水面被山影涂成半明半暗,站在坝上,山上是青,山下是水湾,仁者智者的乐都有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此时的山,还是青翠的,也就没有细品的欲望了。随行的伙伴将车开到了坝上,我准备驾车走一回“山路十八盘”。“之”字形的水泥路已拓得很宽,螺旋式地上升,没多久爬到了半山腰的位置,名叫“罗汉洞”的村部就在这里。我求问附近山民:枫叶何时红?一老人家告诉我:“再降降温,叶子就红了!”是啊,今儿的温度不低啊!何止是枫叶!桂花、菊花在这个天气也不会开的!难道我看红叶的愿望要落空了么?老人家告诉我,少量的香枫已经红了,只不过棵数太少,效果不够明显罢了!但若真要看,小学的背后就有红叶可看。我随着老人家指的方向走,果不其然,万绿丛中一点红!一大棵红枫杂处在青松之间!红得纯粹!红得鲜艳!红得自然!太美了!我立马拿出手机拍下了它!这就是红叶谷的红叶!我看到了!一趟登山之旅,怎样才算不虚此行?我的答案是:名副其实才不枉此行!虽然没有漫山的红叶相伴,但能看到一棵这么奇丽的红枫,足矣!

英山的红叶谷,一个美丽的存在。每个时节去,都会有它的好处。春可寻新绿,夏可避酷暑,秋可赏红叶,冬可着银装。无论什么时候去,那儿,都有着不辜负季节的景致。

亲爱的朋友,秋到红叶谷,红叶正在向我们走来!

END


【作者简介】陈威,湖北英山人,刑法学硕士、律师。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仅作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本人已经发表的作品,本人视为同意,但必须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欢迎原版直接转发



想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



你若喜欢,别忘了点个哦 

END

长按扫码关注



用文字阅读世界
三农学者、律师、青年作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