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不念万不念,不念你我一见如故”,毛主席低声唱罢,挥泪换将

文摘   2024-11-02 12:35   广西  


老覃在大前天发布了《1935年,毛主席厉声责问彭德怀四件事,每一件,彭德怀都难以作答》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主要讲述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会理风波”。

其实,在这场风波之前,还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也就是毛主席已经部署好了巧渡金沙江的计划,林彪却在侦知蒋介石已命周浑元部5、96师赶往宣威、会泽对我军进行堵截,就自作主张地重新规划了渡江路线。

当然,林彪也没有擅自行动,而是郑重地向军委做了请示:

“……我军应经过七星桥、寻甸,向禄劝、武定地域前进,到后,先头取架金沙江之桥,主力在武定地域休息,并相继歼灭追敌之先头部队,待桥成功后,再向江边前进。”

不得不说,林彪是个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相比之下,彭德怀更加有想法,也更加敢于表达。

彭德怀在同一天也给军委发了一道电文,电文中却充满了火药味:

“……争取滇黔边各个击破敌人的可能极少,因我军行动错失争取平彝、盘县的良机,使战略已陷于不利地位。明日应继续向西北前进渡过东洪江,争取几天休息,解决一切刻不容缓的事件。”

彭德怀的字句间有一种不容置辩的口气,尤其是最后一句“解决一切刻不容缓的事件”,极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须知,毛主席是在遵义会议后才重拾回指挥权的,而彭德怀先前又曾对遵义战役发出过批评。

如此一来,“会理风波”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覃在前些日子还发布了《1932年,彭德怀对已失军权的毛主席拍了桌子,林彪却说:我听他的》一文,讲的是彭德怀不肯接受毛主席的建议,强行攻打赣州失败,结果遭遇了失败。却又在“江口圩会议”上反对毛主席提出的红军应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正确建议。

当时,彭德怀还对毛主席拍了桌子。

但是,作为与彭德怀并驾齐驱的红军指战员,林彪却无条件地支持毛主席,坚定地执行毛主席的进军路线。

所以,从毛主席的角度来说,彭德怀和林彪,是被他经常拿来一起比较的两个人。

这两个人都很有主见,都很有自己的看法,而且都很爱认死理,不容易回头。

毛主席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彭德怀并不认同,就要不要“运动战”和毛主席争论了很久,甚至到了1943年,还为这个提法感到纠结。

毛主席去重庆谈判,钦点林彪挂帅去经略东北。林彪在战略思考上与毛主席有较大出入,他一再向毛主席提出“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请示“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在收到毛主席答复“我们完全不应怀疑东北问题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仍是坚持己见,强调“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对比一下,可知,彭德怀在坚持不同意见时,经常是面对面地和毛主席展开争论;而林彪坚持不同意见时,大多数是通过写信来阐述的。


可是,1959年,在庐山,彭德怀却突如其来地写了一封“万言书”。

这封“万言书”上的文字,让毛主席无比失望、伤心。

他在八月一日的会议上公开质问彭德怀,说:“多次重要时期,从没写信给我,为什么这次要写万言书?”

社会主义建设,这个时候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六亿人民的气可“鼓”而不可“泄”,这封“万言书”关系到了“三面红旗”之争,关系了那“一大二公”的理想社会,关系到主义之争,毛主席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步的。


收到了“万言书”的那个晚上,他几乎一夜无眠。

收到了“万言书”的第二天清晨,他步出美庐,凝视朝阳,情不自禁地低声轻唱出了《萧何月下追韩信》里面的几句唱词:“千不念、万不念,不念你我一见如故,是三生有幸;天降下擎天柱,保定乾坤……”

唱罢,眼眶有泪,心中却已经定下了换将的决心——罢免彭德怀的国防部长职务,由林彪顶上。


覃仕勇说史
覃仕勇,作协会员,文史作家,著有《历史里的隋唐英雄们》《大唐王朝惹了谁》《两宋时代的牛人》《这才是岳飞》《大东汉》《奏折上的晚明》《天崩地裂三百年》《一代名相狄仁杰》《功夫皇帝赵匡胤》《隐忍与抗争》《明灭》等多种著作,对历史有独特的见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