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中国佛教艺术史15讲 | 已完更!

文化   2024-11-04 20:27   北京  


本系列课程基于思想文化史和宗教学、艺术学、考古学的视野,以断代的方式系统地梳理了中国佛教艺术的发展历史。在时间跨度上自佛法东传东土之汉魏两晋起,一直到晚清民国对近两千年来,各个时期的典型艺术样式进行风格分析,探讨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和内容。在空间上展示了,每一个历史时期印度与中亚是如何影响中国,中国又如何在外来样式的基础上创新,同时,还讨论了汉地与藏地之间的文化与艺术交流,再现了民族艺术样式中国的形成。


  • 犍陀罗在哪儿?犍陀罗文明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 中国佛教艺术是如何受到犍陀罗影响的?又有哪些表现?

  • 什么是笈多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在哪里?

  • 寺、塔、石窟、造像碑、经幢、金铜佛、壁画等,这些中国佛教

  • 艺术形式主要表现什么?

  • 走进一座寺院或石窟洞,如何看懂里面的内容?

  • 看到一座佛塔和一尊佛像,如何判断它们的年代?

  • 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佛教艺术有哪些外来影响因素?

  • 每一个历史时期,佛教艺术又有哪些中国化因素?

  • 佛教艺术中国化的增强为什么发生在公元十世纪?

  • 在清朝,佛教艺术为什么衰落了?


主讲老师

常青


佛教艺术史学家,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北京大学考古系学士、硕士。主要研究佛教艺术。出版有《长安与洛阳:五至九世纪两京佛教艺术研究》(文物出版社)、《金石之躯寓慈悲  美国佛利尔美术馆藏中国佛教雕塑》(文物出版社)等。


课程介绍


01

印度:中国佛教艺术的源头

  • 中国佛教艺术的源头在哪里。

  • 在印度,佛教艺术是何时开始兴起的。

  • 印度佛教造像分为早期秣菟罗风格、犍陀罗风格、笈多风格、波罗风格,依次讲述它们的风格和特征。

  • 印度佛教石窟开凿的意义何在,石窟的形制与类型。

02

汉晋时期的佛像(2~5世纪)

  • 这个时期的佛像首先接受的是来自印度西北部与中亚地区的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有欧式面孔的造像。

  • 大约从4世纪晚期开始,印度笈多朝造像风格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国佛像产生影响,形成了中国十六国晚期和北魏中期的造像艺术。

03

西域佛寺与石窟(3~5世纪)

  • 在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下,新疆于阗和鄯善国的佛寺与造像又是什么样的风格?

  •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龟兹石窟艺术主要表现哪些类型?

  • 在犍陀罗艺术与笈多艺术风格影响下,龟兹石窟的塑像与壁画是什么样子?

  • 从西域佛教艺术的龟兹、于阗两大艺术体系入手,分析外来艺术与诸多民族艺术融合后形成的西域佛教艺术的特点。

04

十六国后期的甘肃石窟艺术(5世纪上半叶)

  • 汉族地区最早的佛教石窟艺术开始于凉州,中国石窟艺术中“凉州模式”又具有什么特点?

  • 现存有最早纪年的炳灵寺第169窟都有哪些丰富的内容?

  • 它们反映着后秦长安的艺术模式。该讲讨论河西走廊这个石窟艺术传往内地的必经之地的早期佛教艺术。

05

云岗模式及其流布(5世纪下半叶)

  • 中国石窟在纷乱的南北朝早期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开凿于大同的云冈石窟,形成了云冈模式,并且影响到了麦积山、莫高窟、义县万佛堂等石窟的开凿,还影响到了很多单体造像的雕刻。

  • 还将谈到云冈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

06

南朝模式及其北传(5~6世纪)

  • 在汉族统治下的南朝,汉民族特有的造像样式诞生了,并传往北方,影响了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造像样式的形成。

  • 在北魏新首都洛阳佛教的发展下,全国掀起了又一次开窟造像的热潮,并且影响到了北方各地石窟艺术的制作和造像、造像碑的雕刻。

  • 永宁寺的考古发掘,又为我们提供了北魏的寺塔资料。

07

东魏与西魏的石窟与造像 (6世纪中期)

  • 北魏以后,中国北方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它们的石窟和造像在接受北魏晚期的影响下略有发展。

  • 在造型上,主要是南方以胖为美的风尚对北方的影响,开始的时间是北魏末年。

08

北齐与北周的石窟与造像(6世纪晚期)

  • 从6世纪中期开始,印度笈多风格造像再次影响中国南方的梁朝和北方的北齐、北周,形成了新型的造像风格。

  • 大江南北、北方东西,既有大的统一时代风格,又有各自的地方特点。

09

隋和唐代初期的石窟与造像(9世纪晚期至7世纪早期)

  • 隋代的佛教有高度发展。但因期建国时间短,没有能够在全国形成统一的时代风格,更多地继承着北齐和北周的风格。

  • 唐代的高祖与太宗时期,也仍然是继承前朝的风格,仅略有发展。

  • 兼谈南北朝和隋代艺术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

10

典型唐代风格的佛教艺术(7~9世纪)

  • 讲述形成于首都长安的佛教艺术,是如何引领大唐的艺术风范的。

  • 东都洛阳的石窟艺术与长安地区石窟艺术有何不同。

  • 还有现存的唐代寺院、佛塔、佛教绘画、器物等。

  • 唐代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最高峰,在印度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下创造着新的艺术形式,还影响着全国各地百花齐放。

  • 兼谈唐代艺术对日本和韩国的影响。

11

五代:佛教艺术世俗化加深的开始(10世纪)

  • 五代分裂,却是佛教艺术自由发展、汉民族化与世俗化加深的开始。

  • 新题材的涌现,为中国佛教艺术带来了活力。

12

两宋:中国佛教艺术本土化的完成(10~13世纪)

  • 两宋佛教艺术经历了唐代的神明理性到通俗易懂的发展与变化。

  • 佛教的世俗化对石窟、造像、绘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13

辽、金、西夏、大理国的佛教艺术(10~13世纪)

  • 解析甘肃、山西、宁夏、辽宁、天津、云南等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政治集团影响下形成的佛教艺术地方特色。

  • 透过这些石窟、寺院、雕塑、绘画,来探索多民族文化、信仰、风俗之下的佛教艺术形式。

14

元代佛教艺术(13~14世纪)

  • 讨论在蒙古人统治中国内地的汉族佛教艺术传统,和接受西藏影响的艺术样式与风格。

  • 兼谈西藏佛教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5

明代佛教艺术(14~17世纪)

  • 明时期的佛像艺术汉化更加深入,主要继承着宋元传统,还有藏传佛教的进一步影响。

  • 中国现存的寺院布局体系也在这个时期形成。

16

清代佛教艺术(17~19世纪)

  • 清代初年的汉传佛教艺术继承着明代传统有所发展。

  • 但到了清代中期以后,汉传佛教寺院艺术急剧衰落,而文人欣赏的小件艺术形象在西方的影响下有所创新。

  • 清代宫廷制作的藏传佛教艺术宏伟壮观,真正代表着这个时期的艺术水平。


识别二维码订阅15讲完整专栏


关于我们:

中式营造是一个以北京设计师团队为运营主体的【共同分享、彼此学习】传统建筑文化交流的公众信息平台。通过公益沙龙分享、设计类主题讲座、创意文化展览、出行游学、田野调查等方式让我们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技术与审美修养,2024年这个公众平台继续涉及设计、艺术、文旅等领域的分享与交流,努力让大家在中式营造氛围中感受营造技艺、共同互助成长。 

中式营造
中式营造是一个以设计师主体运营的【共同分享、彼此学习】传统建筑文化交流的公众信息平台。通过公益沙龙分享、设计类主题讲座、创意文化展览、出行游学、田野调查等方式让我们拓展专业视野和提升设计修养,平台涉及传统文化、艺术、设计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