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岁大脑发育最快,这份新生儿早教攻略家长收藏,别错过黄金期

文摘   健康   2025-01-14 22:36   河南  
 


0~1个月 · 早期启蒙


01


新生儿的感觉能力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知识和经验的来源与基础,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起点,也是一切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01

 触觉

在新生儿的各种感觉能力中,第一个要提到的是触觉。

胎儿在5~8周大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触觉,到出生时触觉已发展得很好,尤其是眼、前额、口周、手掌、足底部位,如触及新生儿的口唇即可引起吸吮动作。

(1)触觉包括痛觉和温度觉 
新生儿对疼痛非常敏感。医学专家发现,男婴在不用麻药实施包皮环切术时(使用全身麻醉对新生儿很危险)常常哭得非常厉害,哭声尖厉刺耳,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哭闹不停,在手术之后几个小时内都难以入睡。


新生儿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特点是怕冷不怕热。以人的体温为例,新生儿对低于体温的温度比对高于体温的温度更敏感。如果不给新生儿穿衣服,他们会感到不舒服,哭闹,表现得极其不安。新生儿还能对皮肤接触的不同程度的冷热、不同质地的物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尿湿了尿布及衣被时新生儿会哭闹,而换了干净柔软的尿布及衣被后新生儿会安静下来或渐渐入睡。

(2)触觉刺激对心智发育很重要 
对接触的敏感性促进了新生儿对环境的反应。在一项研究中,实验者对新生儿轻轻地抚摩引起新生儿微笑,并且其对成年人的面孔更加注意。当新生儿哭闹时,妈妈用双手轻轻抚摩他的腹部或握住他的双手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新生儿对于妈妈的身体接触会感到很舒服,脸上会绽放笑容。等到他会抓握物体时,触觉就成为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


如果您观察几个月大的婴儿是怎样玩玩具的就会发现,当他们看到一个新奇的玩具时会咿呀地说着话,嘴张开,甚至吐出舌头。然后,他们把玩具移到一个便于观赏的地方,仔细地看。这种探索新奇物品时咿呀说话的高峰期大约在出生第6个月,之后逐渐减弱,而更多地是把玩具拿在手里转来转去,用手拍打,皱起眉头,仔细观看。

触觉和视觉相配合认识物体对早期认知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02

 味觉 

新生儿的味觉发育已很完善,可对不同味觉产生不同的反应。出生第一天,新生儿就能对不同浓度的糖水在吸吮的强度和量上做出不同的反应,对甜一点儿的水吸吮力较强,吸的量也多些,对咸、酸、苦等味道的水会有皱眉等不愉快的表情。婴儿的味觉偏好对生存有重要价值,因为像乳汁等有营养的食物都是带有甜味的,这能帮助新生儿多摄取有益身体的营养物质。
03

嗅觉


新生儿嗅觉中枢与末梢早已发育成熟,对乳味有特殊的敏感性,如果闻到乳香会积极地寻找乳头。新生儿在出生后5天能区别妈妈的奶垫和别人奶垫的气味,如果挡住妈妈的脸,只让新生儿闻妈妈奶垫的味,并不断变换妈妈奶垫的位置,新生儿会准确地将头转向妈妈奶垫的一侧。这种天生的高度发展的嗅觉能力能帮助新生儿认出自己的妈妈。


新生儿对食物气味的反应和对味道的反应一样,与成人非常相似,这表明对气味的偏好也是与生俱来的。香蕉和巧克力的气味会使新生儿放松、愉快;臭鸡蛋的气味会使他们眉头紧皱。新生儿还能找到发出气味的地方,如果是不好的气味,他们就避开那个方向。
04

听觉

(1)新生儿具有惊人的语音分辨能力 
国外的有关研究显示,新生儿能分辨的声音范围很广。和听纯音相比,他们更喜欢听复杂的声音,如人说话的声音或嘈杂的声音。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已能分辨从低音到高音和从高音到低音的两组音,也能区分出哪些发音是2个音节,哪些发音是3个音节。


有些新生儿能将妈妈的语音和家里其他人的语音区别开来,当他啼哭的时候,听到妈妈哄他的声音便会安静下来,而别人哄就不行。这种惊人的语音分辨能力为以后学说话、掌握语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新生儿对声音有定向反应 
新生儿在觉醒状态下听到声音后会转动眼球和头去寻找声源,如在新生儿耳旁柔声呼唤或说话,醒着的新生儿会慢慢将眼睛转向发声的方向,特别是当妈妈的声音出现时,他的眼睛会转向妈妈,因为他在子宫内听惯了妈妈的声音,对妈妈的声音很熟悉。如果声音频率太高、强度过大,他的视线会转离声源或用哭声表示拒绝这种刺激。


(3)及早发现听力障碍 
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如果能被及早发现,早日得到治疗和训练,不仅在治疗上比较简单,而且有的听力可能会完全恢复。特别是在刚出生时就被发现,在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后,到3岁时可能会掌握700个单词,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新生儿,在家里,可用小塑料盒装60粒大米,在新生儿的耳后30厘米处摇动。新生儿有皱眉、眨眼、转头、惊跳等动作,证明新生儿有听力。也可以在平常观察新生儿,当使劲儿关门、突然大声说话、开电视时新生儿有上述反应,也能证明新生儿有听力。
 
05

视觉


(1)不能很好地聚焦 
虽然视觉功能在胎儿7个月的时候就具备了,但新生儿的眼睛还不能很好地聚焦,只能看清眼前20厘米~30厘米远的事物,这正好是妈妈给新生儿哺乳时妈妈的脸到新生儿脸部的距离。虽然看东西不清楚,但新生儿处于安静觉醒状态时总是积极地注视周围的事物。新生儿最喜欢看人脸,关注人脸的轮廓线,注视点更多地停留在前额、头发和下巴部位。研究发现,新生儿大脑中枢有一个部位能够对人脸图案做出积极反应,即使是一些人脸的草图,新生儿也能够对其做出反应。


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会帮助新生儿与妈妈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对哺乳尤其有帮助。
除了人脸之外,亮光和运动的人或物体也是新生儿喜欢看的。新生儿对运动的物体特别感兴趣,能追着眼前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看,能在运动中发现周围东西的远近,但追视角度小于90°,追视的速度也比较慢,准确性较差。

用红色吊环在出生后12~48小时的新生儿头上方做水平及垂直方向移动,有76%的新生儿能做出用眼追随红色吊环的反应。

(2)深度视觉还不够发达 
人的大脑中有专门接收左眼和右眼传入信息的双眼性细胞,这些细胞也负责处理深度视觉信息。因此,婴儿必须先学会协调自己的双眼,让眼球朝同一个方向运动,才能准确聚焦,获得深度视觉信息。新生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眼球的活动方向,但双眼还无法协调运动,所以深度视觉不够发达。直到3~5个月的时候才能很好地进行双眼协调运动,具备初步的深度视觉。


新生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眼球的活动方向,但眼部肌肉的控制力量还很有限,所以当他想关注一些距离更远的事物时很容易出现内斜视,即俗称的“斗眼”。

(3)对红色比较敏感 
婴儿从出生的时候就能够看见颜色,尤其对红色比较敏感。但在辨别同色系颜色时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分不清红色和橙色。新生儿喜欢对比强烈的图案,而非五颜六色的图案。3周大的新生儿喜欢注视带有大格子的黑白棋盘图案。与直线构成的图案相比,新生儿更喜欢由曲线构成的图案。父母为新生儿购买玩具时可以选择那些具有黑白对比、带曲线线条的玩具。

(4)有视觉记忆 
新生儿有视觉记忆,当一个新鲜的物体出现时会注视较长时间,如果长期不更换这一物体,那么他注视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表示他已经记住这一物体,对它不感兴趣了。


02


新生儿的语言发育

此时新生儿的语言发育表现在喉部能够发出细小的声音,同时会用哭表示饿了或不舒服。


03


新生儿的社会性发育

 

出生几个小时的新生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微笑,在新生儿处于清醒状态时,轻轻地抚摩他的面颊或腹部,他也会微笑。虽然这时的微笑并不是对其他人的微笑做出的回应,只是自发的,没有任何指向,但已经足以让家人陶醉。

出生3周后,新生儿开始寻求与人交流。当家人与新生儿说话时,他会自动停止啼哭,注视着家人,有时还能上下点头。


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好奇心,清醒的时候常会没什么目的地环视周围环境;有时还能明确地看着什么东西,但不能持久,大部分时间都在不明确地看着四周。

时刻需要家人的爱抚,喜欢被家人抚摩和拥抱。

让出生不到1天的婴儿听别的婴儿哭声的录音,他也会跟着哭,但是听自己哭的录音却不跟着哭。这说明新生儿已经能够分辨别人的哭声和自己的哭声。研究者认为,这表现出人类与生俱来的对别人的痛苦做出反应的能力。 

04


新生儿的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们的心理活动集中或指向于一定的事物的能力,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事先无目的、不需做出努力的注意为无意注意,而有目的、需做出努力的注意为有意注意,如孩子在马路旁看见汽车一辆辆驶过,这是由于一辆辆汽车组成的车队吸引了孩子的无意注意,而孩子在听讲或写作业时则是有意注意。新生儿只有无意注意,各种强烈的刺激都可引起新生儿的注意,但注意的时间很短暂,仅10秒左右。2~3周时,如果人脸或手出现在新生儿的面前,新生儿会注视片刻,视线能够跟随人脸或手移动。吃奶时听到声音会停下来,做出把头转向声源的动作。


家人在给新生儿穿衣、洗澡时应该用眼睛看着新生儿的眼睛,多与新生儿说话,以吸引他的注意。



05


教育从出生第一天开始

美国心理学鼻祖威廉·詹姆斯曾经把婴儿期说成是一个“繁花似锦、匆忙而迷乱的时期”。的确,过去我们不十分了解婴儿究竟有多大能力。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笨拙和幼稚可笑的。人们认为,婴儿的主要任务是生长发育,是长身体,等他们会说话、会走路之后才谈得上教育。这种观点西方人一直坚持到20世纪60年代,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教育家和哲人提到过对儿童的早期教育,但由于科学研究技术的限制,人们并不知道婴儿究竟有多大的心理能力。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心理学研究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发现了许多关于婴儿心理能力的事实,一些心理学家惊呼:“新生儿真是令人惊异!我们过去太低估他们了!



婴儿出生时脑重已达到300克~390克,是成人脑重的25%。神经细胞已超过1000亿个,大脑皮层面积占成人的42%。与身体其他器官相比,新生儿脑的大小最接近成人。新生儿一出生就是一个对环境的积极探索者,具有惊人的学习潜能。


他们智力发展的潜力很大,应适时、恰当地给予开发。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从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关键期,也就是获得某种能力或行为的最佳、最易时期,如果晚一天开始学习就有可能错过了某种能力或行为的关键期。



06


根据气质类型进行早教启蒙

婴儿一出生就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婴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爱哭,有的少哭安静;有的吃奶着急,吃奶速度快,有的吃奶慢;有的睡眠多,有的睡眠时间短;有的总需要有大人说话陪伴,有的可以自己玩耍;有些婴儿很快适应生活环境,能很愉快地和生人接触,而有的见生人就害怕,甚至吓得哭起来。这些和与生俱来的心理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为“气质”。谈到气质,人们很快就联想到举止言谈有风度、有修养、富有内涵的人,其实婴儿的气质与人们通常所理解的“气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01

 气质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是独特的心理活动和稳定的动力特征。婴儿早期的气质特征以遗传为主,但也会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气质虽然是天赋,但也可以因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使之发生一定改变。婴儿气质虽有不同分类,但无优劣之分,关键是如何使婴儿的气质特征与环境很好地相互适应。如果气质与环境适应良好,婴儿就相对较容易抚育;如果适应不好,即使一个容易抚养的婴儿也会转变成抚养困难儿。婴儿每一种气质类型均含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儿童的早期教育中,首先要认清婴儿的气质特征,分析婴儿属于哪一种气质类型,以便在家庭教育中注意扬长避短。


02

 婴幼儿气质分类 

许多研究者都对婴幼儿的气质进行过分类,主要有传统的四种类型说(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和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对婴儿气质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认为婴儿有九个方面的情绪、行为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提出了婴儿气质的九个维度:

①活动水平:在睡眠、游戏、进食、穿衣、洗澡及其他日常生活中身体活动的数量,主要以活跃期和不活跃期的比率为指标;
②生理节律:指吃、喝、睡、大小便等生理机能活动是否有一定的规律性;
③趋避性:又称初始反应,指对新事物(如陌生人、新情景、新地方、新食物、新玩具、新程序)的初始反应,是主动接近还是退缩;
④适应性:对新事物在初始反应后的长期调节反应,适应得快还是慢;



⑤心情质量:指日常生活中高兴与不高兴的数量的多少;
⑥反应强度:对刺激反应的强度大小;
⑦注意的持久性:主要指集中从事某项活动的时间、范围和分心对活动的影响程度;
⑧注意分散度:指外界无关刺激对正在进行的行为的干扰程度;
⑨反应阈:引发婴幼儿出现可观察到的反应或注意的刺激的量的多少。


托马斯和切斯根据这九个维度的不同表现将婴儿气质分为三种类型:

容易抚养型(E型):生物活动有规律,对新刺激(如陌生人和物)的反应是积极接近,对环境的改变适应较快,情绪反应温和,心境积极。
抚养困难型(D型):生物活动无规律,家长很难掌握婴儿的饥饿和大小便规律;对新刺激(如陌生人和物)的反应是消极、退缩、回避,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或适应较慢;情绪反应强烈且常为消极反应,遇到困难大声哭叫,心态消极。
发动缓慢型(S型):对新刺激(如陌生人和物)的反应常常比较消极,活动水平低,反复接触后方可慢慢适应。与抚养困难型不同的是,这类婴儿无论是积极反应还是消极反应都很温和,生活规律仅有轻度紊乱,心境消极。



此外,我们基于以上三类气质又划分为以下类型:
中间偏易型(I-E型):介于容易抚养型和抚养困难型中间,偏向容易抚养型。
中间偏难型(I-D型):介于容易抚养型和抚养困难型中间,偏向抚养困难型。



07


关注新生儿的情绪变化

01

 婴儿一出生就有情绪反应 

婴儿的这种情绪反应更多地与婴儿的生理需要是否获得满足密切相关,是一种由强烈的外界刺激引起的婴儿内脏和肌肉的节律性反应。出生不久的婴儿听到平缓的声音时会睁大眼睛,出现微笑;当大人与新生儿说话时,会注视大人的脸;吃饱喝足之后,双眼还会愉悦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不时地晃晃胳膊、蹬蹬腿,偶尔还会发出“咯咯”的笑声。一旦饿了、渴了、尿布湿了就会满脸涨红地大哭,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如果这种不适的感觉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哭闹会进一步升级。厌恶的情绪早在婴儿一出生就出现了,主要表现为对不喜欢的食物味道或气味的拒绝,比如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换用配方奶或者其他代乳品喂养时,新生儿会以皱眉、耸鼻等厌恶的表情表示拒绝。


02

婴儿的情绪会逐渐分化 

婴儿的情绪分化为愉快和不愉快两极,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分化,愉快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好奇,不愉快的情绪则分化为愤怒、厌恶、恐惧和悲伤等。
 

03

父母要尽量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多拥抱、抚摩、亲吻孩子,给孩子布置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多带他外出,多给他看美好的东西、听令人愉悦的声音等,让他置身于一个适合他身心发展的优美环境,激发他的快乐情绪。


多观察孩子,及时搞清楚他愤怒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平息其愤怒情绪,如尽量及时地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可减少愤怒情绪的出现。当孩子因为某些事情感觉愤怒时,父母要平和地对待孩子,冷静地帮助他释放自己的情绪。处于恐惧情绪中的孩子往往会哭闹不安,有的还会伴有面色苍白或赤红、出冷汗、心率加速、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生理症状。当孩子感觉恐惧时,父母最好把他抱在怀里,并用温和平静的语言告诉他父母会在身边陪伴他。孩子的恐惧情绪一般来自具体情境、具体事物,因此,父母要及时了解他恐惧的原因,做些说明与解释,帮助他减轻恐惧感。



新生儿除了吃喝之外还要运动和玩耍,和他轻轻地说话,对他微笑,把他举起、变换体位或者紧紧地贴身抱一会儿都会使新生儿感受到更多的爱,让新生儿在父母的抚爱中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妈妈要以一种鼓励、喜爱、信任的态度养育新生儿,妈妈和新生儿相互依恋的情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基础,这种关系的建立会增加孩子探索的欲望,使其擅于和人相处,很好地面对现实。


08


新生儿感知觉训练很重要

新生儿是从感知觉开始认识周围环境并和外界取得联系的,感知觉能力发展得越充分,记忆储存的知识经验就越丰富,思维和想象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也就越大。因此,从婴儿出生之日起,父母就应该通过多种手段促进婴儿感知觉的发展,积极引导婴儿通过感知觉认识和探索周围的世界。


01

了解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出生第一年是感知觉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婴儿从一出生就表现出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方面的感知觉能力,适当的早期刺激是锻炼各种感官和促使大脑发育最重要的基础。


不同的感知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也各不相同,例如,从胎儿时期听觉的发展就开始了;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0~2岁是触觉发育的敏感期;2.5~3岁是大小知觉发展的敏感期;3岁左右是方位知觉发育的敏感期;时间知觉的敏感期会更晚一些,大概在7岁;观察力是更高级的感知觉形态,在各项感知觉陆续发育的基础上,3~6岁将迎来观察力发展的敏感期。发展婴儿的感知觉要注意抓住不同感知觉发育的敏感期。



婴儿不仅有视觉、听觉、触觉,而且能对不同的感知觉进行整合。父母一定要注重婴儿感知觉的全面发展而不能只刺激单一的感觉。

02

促进新生儿的听觉发育 

有些父母总怕声音大了会惊着新生儿,因此走路、说话、做事都尽可能不发出声音,让新生儿生活在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里。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不利于新生儿的听觉发育。父母应该给新生儿一个有声的环境,家人的正常活动产生的各种声音,如走路声、关开门声、水声、涮洗声、扫地声、说话声等;室外也能传来许多声音,如车声、人声等,这些声音会刺激新生儿的听觉,促进其听觉发育。


除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声音外,还可人为地给新生儿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如买些有声响的玩具——拨浪鼓、八音盒、会叫的鸭子等。妈妈抱新生儿时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势,让新生儿尽量靠近妈妈的心脏,以便清晰地听到妈妈的心跳声,这是他最爱听并熟悉的声音。



把小铃铛系在新生儿的手腕上,妈妈摇动新生儿的胳膊或新生儿无意间自己动时,铃铛就会叮当响。妈妈可以逗引新生儿说:“什么在响呀?丁零丁零,小胳膊上的铃铛在响呀。”这个游戏不仅可以训练新生儿的听觉,而且可以帮助新生儿尽快发现自己的手。

03

促进新生儿的视觉发育

让新生儿接触自然的光线变化。有些家长怕房间里光线太亮影响新生儿睡觉,总是拉着窗帘,不敢开灯,把新生儿放在一个相对暗的环境里,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不利于新生儿的视觉发育。应该让新生儿在自然的环境中感觉天黑、天亮,这样会大大刺激新生儿眼睛的感光性,促进视觉发育。


刚出生时,婴儿不知道如何协调转动自己的眼球,眼球转动起来可能有点儿对视或者漫无方向。不过,用不了多久,他就能够双眼持续地注视一个移动的玩具或物品了。



将色彩鲜艳带响声的玩具放在距离新生儿眼睛25厘米处,边摇边缓慢移动,吸引新生儿的视线随着玩具和响声移动。


坐在新生儿对面,一边喊他的小名一边移动大人的脸,让新生儿注视大人的脸并随之移动。


在距新生儿眼睛15厘米~20厘米处慢慢抖动红球,以引起新生儿的注意,再慢慢移动红球让新生儿追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训练新生儿的视觉能力,还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注意能力。


04

促进新生儿的触觉发育 

人的触觉器官最大,全身皮肤都有灵敏的触觉。实际上胎儿在子宫里已有触觉,习惯于被紧紧包裹在子宫内的胎儿,出生后喜欢紧贴着身体的温暖环境。我国有包裹新生儿的习惯,如果将新生儿包裹好(不是指捆绑很紧的蜡烛包)可以使他睡得安静,减少惊跳。当你怀抱新生儿时,他喜欢紧贴着你的身体,依偎着你。对新生儿的轻柔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若新生儿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爱抚和温暖,就很难对他人产生信任感,日后可能形成冷漠、缺乏安全感等性格问题。因此,爸爸妈妈应尽可能多地爱抚新生儿,这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十分重要。



妈妈在给新生儿喂奶的时候可以用一只手托住新生儿,用另外一只手轻轻按摩新生儿的小手指,或者把妈妈的手指放入新生儿的手掌心里,让新生儿紧紧地握住。这样可以刺激新生儿的神经末梢,有助于新生儿的大脑发育及手指灵活。同时,也可以增进母子感情,让新生儿获得安全感。


09


新生儿动作训练

 

让新生儿记认图形,用注视时间区别看过的和未看过的新图形。新生儿盯住新图达几十秒,看过的旧图只看几秒,说明新生儿对看过的图已产生记忆。

 

01

竖抱看物

 竖着抱起新生儿,用右手支撑他的头使其不至于后仰。爸爸在后面同新生儿说话,引诱他寻找或者让他转头看。让新生儿看看挂着的彩球和飘带,看会动和会发声的玩具,看窗外的景物,看家中的陈设,引起新生儿对人、对物的兴趣。让新生儿在舒适的体位看到许多新事物,新生儿会使劲伸头或转动头部去看或寻找,使颈部得到锻炼,逐渐能够支撑头部的重量。


 

02

俯卧抬眼

 刚出生的婴儿俯卧位时头会偏向一侧,膝屈曲在腹下,骨盆抬高。随着生长发育,骨盆位置越来越低,膝能够逐渐伸直,俯卧位时下巴能短时间地离开床面。如果逗引抬头,有时面部能离开床面一点距离。


出生后7~10天,新生儿的头左右转动自如时,让新生儿俯卧床上,用一只手扶起新生儿的前额,另一只手在新生儿头侧摇动发声玩具,逗引新生儿抬眼观看。经过1~2周的练习,当摇动玩具时,新生儿不用大人手扶额部就会主动抬眼观看,有时下巴还会离开床面片刻。不必担心新生儿俯卧时会憋着,因为他已能自己转头把鼻子让开。但要注意新生儿入睡时不宜采用俯卧位。


出生半个月后,每天在两次喂奶间隙让新生儿俯卧一会儿,并用玩具逗引其抬头,每天1次即可,不要时间太长,以免新生儿太累。每次喂奶或换尿布后,让新生儿自然俯卧于大人的腹部,大人用双手按摩新生儿的背部,并逗引他抬头,以锻炼新生儿的颈背部肌肉。新生儿喜欢抬头看大人的脸,很快就能学会把头抬起来。

每次喂奶后将新生儿竖直抱起,使其头部落在大人肩上,轻轻拍打几下新生儿的背部,让新生儿打个嗝,以防溢乳。然后,不要扶住新生儿的头,让新生儿的头自然竖直片刻,每次4~5秒,促进新生儿颈部肌肉的发育。


03

企鹅迈步 

扶着新生儿站在桌上或硬板床上,让他的脚接触桌面,新生儿会主动做出向前迈步的动作。每天练习2~3次,每次迈8~10步,可以锻炼新生儿的下肢肌肉,以便能较早支撑身体重量。新生儿迈步是先天获得的反射能力,如果不锻炼,在出生后56天前后这种本能就会消失;如果坚持练习可促进婴儿下肢肌肉的发育。

 

04

我和妈妈握握手

在新生儿处于安静觉醒状态时,妈妈将自己的一根手指触碰新生儿的手掌,同时对新生儿说:“宝宝,来和妈妈握握手吧!”新生儿会紧紧地握着妈妈的手指,妈妈一边摇动自己的手指一边对新生儿说:“你好,你好!”然后把新生儿的手指分开,从新生儿的手里抽出自己的手指。每天可以练习几次,锻炼新生儿的抓握能力。



不要给新生儿戴手套,也不要把他的胳膊放进包被里,应该让他的胳膊和双手露在被子外面,这样他就能够自由地挥舞拳头,看自己的手,可以扩展新生儿手的活动范围,促进手指在抓握时的触觉发展。





随手点赞分享
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儿保育儿知识,请关注儿保测查公众号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再走吧~~~



儿保测查
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儿心量表Ⅱ》新家庭养育计划、推广普及、Gesell格赛尔量表、ABCD快乐育儿法、儿童发育测评量表、测评系统、儿保适宜技术培训、儿保知识交流分享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