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月龄早期发育促进
01
宝宝流口水的应对方法
新生儿唾液腺还不发达,分泌唾液较少,另外,新生儿只吃母乳、奶粉或流质食物,这些食物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大,所以一般流口水现象不明显。
但宝宝长大些后,口水分泌量增加,添加辅食后淀粉等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再加上出牙时咀嚼等对牙床的刺激等,各种原因使流口水量大大增多。而宝宝口腔容量还小,且闭口和吞咽动作不协调,容易出现流口水现象。
流口水是宝宝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担心。随着宝宝乳牙出齐,口腔增大,吞咽能力增强,流口水现象会慢慢消失。但唾液中含有口腔中的一些杂菌及淀粉酶等物质,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如果不精心护理,口周皮肤就会发红,起小红丘疹。因此,需要父母细心护理。
具体护理方法:
每天至少用清水清洗两遍宝宝口腔周围皮肤。让宝宝脸部、颈部保持干爽,避免患上湿疹。
如发现小红丘疹,需涂抹宝宝护肤膏。
要用柔软的手帕或餐巾纸轻轻蘸去宝宝嘴边口水,保持干燥。擦拭的方式以及粗糙的手帕、毛巾容易损伤宝宝的皮肤。
为防止唾液把颈前和胸上部衣服弄湿,可给宝宝挂个全棉小围嘴,柔软、略厚、吸水性较强的布料是首选。
在乳牙萌出期,可给宝宝咬软硬适度的口胶,6个月以上宝宝可啃咬磨牙饼干,既能减少出牙时牙龈不适,还能刺激乳牙尽快萌出,减少流口水现象。
如皮肤已出疹子或糜烂,要及时就医。在皮肤发炎时,更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如局部需要涂抹抗生素或止痒药膏,最好在宝宝睡前或睡着后擦药,以免宝宝不慎吃入口中。
02
学步车对宝宝学走路没有帮助
首先,宝宝在学步车里“行走”,不管是保持平衡还是身体承重、用力的方式,与真正的行走都不同,因此,它不仅会让宝宝学走路更慢,而且长时间使用还不利于宝宝体格发育和身体健康。
其次,婴儿学步车容易使宝宝在大人眼皮底下受伤。如果照料者对宝宝出现的问题反应稍慢,或跟不上宝宝在学步车里的移动速度,宝宝在学步车里就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即使在大人严密看管下,也有可能出现从楼梯翻滚而下、烧(烫)伤等各种问题。
03
空气浴、日光浴及水浴锻炼
必备知识
游泳虽然对宝宝有好处,但是对水质、温度和安全的要求都比较高,没有条件不宜勉强进行。
01
泥糊状食物喂养的重要性及添加方法
满6月龄时泥糊状食物喂养是促进生长发育潜能发挥的重要时期;
添加方法:首先给宝宝添加的辅食应该是铁强化米粉,然后依次逐渐添加菜泥、果泥、肉泥、蛋黄、蛋羹、鱼泥等各类泥糊状。
先从单一种类的铁强化宝宝营养米粉开始。试吃第一种米粉后,隔3至5天再添加另一种口味的米粉。每次为宝宝添加新口味的食物都应与上次相隔数天。 第一次冲调米粉时,可在碗里用温奶或温开水冲凋一汤匙米粉,并多用点水将米粉调成稀糊状,让食物容易流入宝宝口内,使宝宝更易吞咽。 初次进食由一汤匙(10毫升)宝宝米粉(调好米粉)开始,当宝宝熟悉了吞咽固体食物的感觉时,可增加到5汤匙或更多米粉。 对宝宝来说,每次第一口尝试新食物,都是全新的体验,可能不会马上吞下去,或扮个鬼脸,或吐出食物。这时,家长可好好观察一会儿。这个阶段宝宝需要时间学习许多东西。 母乳很容易流到嘴巴后方,让宝宝吞下去,但固体食物则不同,宝宝必须学会运用舌头控制食物,将食物由舌尖带到嘴巴的后方再吞咽。宝宝需多花点时间来学习这项新技巧,使食物不会从嘴里掉出来。 此外,宝宝还应学习爱上固体食物所带来的与母乳或配方奶截然不同的味道和口感。此时,家长要有耐心,如宝宝吐出食物,要继续尝试。有时可能要尝试很多次后,宝宝才能学会吃和喜欢这些新鲜的口味。
02
怎样给宝宝添加蔬菜泥和果泥
宝宝在进食米粉一周后,就可试吃蔬菜泥和水果泥。纯净细腻的蔬菜泥和水果泥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膳食纤维和其他重要的营养素,是继米粉后应给宝宝添加的食物,添加蔬菜泥更有助宝宝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因此,尽量给宝宝每餐都安排蔬菜泥,甚至将蔬菜泥当成点心给宝宝吃。添加蔬菜泥或水果泥的方式与米粉相同,首先采用根茎类或瓜豆类食物做成蔬菜泥,每次只添加一种,隔几天再添加另一种。
注意宝宝是否对食物过敏。首先给宝宝吃单一种类的食物,然后再添加其他口味。待宝宝吃辅食的能力逐渐提高后,便可增加这些食物的喂养量。从营养角度来看,进食蔬菜泥或水果泥的次序并不重要,但由于水果较甜,宝宝会较喜欢,所以一旦宝宝养成对水果的偏爱后,就很难再对蔬菜感兴趣了。因此,最好先添加蔬菜泥,再添加水果泥。
03
添加辅食后奶量和营养素的补充不可减少
乳类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提供宝宝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添加任何其他食物,不应减少宝宝奶量的摄入。
专家提示
给宝宝添加辅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等宝宝对米粉、蔬菜泥适应后,可逐渐添加蛋黄和各种肉泥。添加的份量由少到多,初次进食从1汤勺(约10毫升)开始,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增加宝宝的食用份量。
04
为什么不要给宝宝吃盐和糖
不要给宝宝吃盐:宝宝的肾脏发育尚不完善,过早的盐负荷会损伤宝宝发育未健全的肾脏,还可能养成宝宝一生嗜咸的偏好,增加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不要给宝宝的辅食加糖:糖除了增加食物中的能量没有其他营养价值,早期吃含糖食物会养成宝宝对甜食的偏好,导致日后容易出现龋齿和肥胖等问题。
05
宝宝缺铁性贫血的表现与预防
宝宝从母亲体内带来的储存铁,最多只能用到生后6个月,乳类铁含量较低,6个月时一定要给宝宝加辅食,其原因之一就是补充宝宝体内铁的不足。6~24个月的婴幼儿特别容易发生缺铁,缺铁对婴幼儿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宝宝的学习能力,宝宝常表现得特别“乖”,不爱哭、不爱动、不喜欢“折腾”,家长会觉得宝宝很好带,这往往是宝宝学习能力受影响的表现。严重缺铁,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感冒、咳嗽、腹泻等疾病。
预防方法:早产儿出生后1~2个月就要开始补充铁剂。预防贫血的方法首先是采取纯母乳喂养,6个月时及时添加铁强化米粉,以后逐渐添加了其他食物后,每天都要吃肉,还要吃少量油脂。可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或动物血,吃1~2次鱼虾或鸡鸭,吃3~4次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每天吃肉的量为30克左右。每天最好还吃一个蛋,做成鸡蛋肉饼很方便。这样可保证宝宝获得足够蛋白质和铁,预防缺铁性贫血、促进宝宝正常生长发育。
06
什么情况下该给宝宝吃饭
宝宝饥饿时要及时喂食,吃饱了要停止喂食。每个宝宝饥饿的表现不一样,有哭、烦躁、流口水、伸手抓食物等各种表现;吃饱了的宝宝也有摆手、摇头、推开饭碗、紧闭嘴巴、哭闹等不同表现。一般来说,家长能够根据间隔时间和宝宝表现,知道宝宝什么时候饿了、怎样是饱了,对宝宝发出的饥饿和饱足的信号要及时应答,这样才能保护宝宝下丘脑摄食中枢的敏感性,日后才不容易发生过度进食和进食过少的情况。
07
给宝宝喂饭时要和宝宝说话
给宝宝喂食的时间是教宝宝学习和与宝宝交谈的好时机,喂食时要和宝宝面对面,随时观察宝宝进食的表现,要和宝宝说话,用微笑、眼神接触和鼓励的言语应答宝宝,与宝宝交谈时要有目光交流。喂饭是促进宝宝早期发展的绝好时机,家长一定不要错过。
08
给宝宝喂饭的技巧
要在宝宝情绪良好时喂食,如宝宝不开心,甚至正在哭,应先把宝宝哄高兴,再喂饭。食物的品种和口味要多样化,同一类食品,可每天变换不同品种,做成不同口味。当宝宝停止进食时,应稍作等待,然后再喂。每次给宝宝喂饭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要鼓励宝宝吃,但不要强迫。宝宝吃得好时,要及时表扬。不要用食物奖励或惩罚宝宝。
09
给6~7个月的宝宝吃什么
纯母乳喂养6个月的宝宝,需要开始添加辅食了,首先建议添加强化铁的米粉。
添加辅食的原则: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从一种到多种。
添加一种新食物后,要观察宝宝是否出疹、是否腹泻、睡眠情况、精神状况等,如3天内宝宝一般情况都好,可添加新品种。
6~8个月可逐渐添加各种泥糊状辅食,如米粉、菜泥、果泥、肉泥、鱼泥、蛋羹等,品种越丰富越好。
10
怎样给宝宝做鸡蛋肉饼
给宝宝吃肉可采取蒸肉饼蛋的方式。先将肉剁成肉糜,用少量淀粉混和,使肉的口感嫩滑而不会发硬。放少量水(50毫升)化开肉糜,加入1~2粒白胡椒(碾成细粉),增加肉饼的香味,而且可帮助胃肠道消化。将肉糜放入锅中蒸2~3分钟,至表层肉的颜色变熟,用筷子轻轻搅拌使肉糜上下混匀变色。将一个鸡蛋预先搅打成蛋液,将蛋液倒入肉糜中混匀,继续蒸2~3分钟,表层凝固后,用勺划开几道,以便使肉饼蛋里外受热均匀,更容易熟。待鸡蛋完全凝固后,关火出锅。
育儿要点
婴幼儿需有一定脂肪摄入,可选择略带些肥肉的肉做肉饼蛋,也可做好后滴1~2滴芝麻油在肉饼上。
1岁以内宝宝不需要加盐,1岁以上宝宝如喂养困难,可在起锅时加1~2滴生抽酱油在肉饼蛋上。
这样做出来的肉饼蛋很香,宝宝一般都会喜欢吃的。
11
宝宝身长体重的变化
自7月龄到9月龄期间,宝宝体重每月平均增长值是0.3千克,可据此计算宝宝每周体重的平均增长值。7~9月龄期间,宝宝的身长每月增长的平均速率是1.5厘米。
专家提示
宝宝从母体带来储存于肝脏的铁,一般只可用到生后6个月,如宝宝6个月前没有进行血红蛋白检测,7~8个月时最好给宝宝进行血红蛋白检测,以了解铁营养的状况。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即为贫血,此时宝宝体内已缺乏铁储备。在铁缺乏严重时,宝宝的智力会受到明显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应关注宝宝的铁营养状况。
01
宝宝模仿与辨别能力的特点与培养
宝宝在能说单词前,就能在父母说话和动作时进行模仿,他们还能听懂很多内容,能注意到人们的表情,并感知他人的情绪。他们喜欢看到别人对他们的声音作出回应,也喜欢别人对他们关注的事物表现出兴趣。
宝宝在能说自己名字前就能辨别自己名字,当宝宝听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会张望,看看是谁在叫自己。宝宝也会转向那个能友善地叫出自己名字的人。所以要经常与宝宝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促进其智能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02
减少母子分离、避免父母分居
有些父母因工作忙碌,常将宝宝送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处抚养,或送孩子进全托幼儿园,很少与宝宝交流。这样的宝宝,由于缺乏父母之爱的早期内心体验,形成了不安全的依恋情感,容易产生孤僻心理,长大后常不听父母劝告,甚至发生矛盾冲突,还会造成他们对人不信任,影响其对周围世界探索能力的发展。
父母分居或离异的家庭环境会让宝宝感到不安和压力。父母情绪恶劣,或将怨气撒到宝宝身上,对宝宝关心照料较少,都会伤害宝宝心灵。宝宝会感到悲伤、愤怒、受到了欺骗和冷落,产生心理和情感问题。所以,父母要让宝宝知道,这不是宝宝的错,并切实为宝宝提供良好的照顾和亲情关爱,使宝宝身心健康的成长。
03
妈妈的照料是与宝宝心的交流
在我国,很多母亲都是职业妇女,生宝宝后,大多数只能休4个月左右产假,工作后,很少有时间亲自喂养和照料宝宝。但是,出生后头一年内父母较少照看的宝宝,哭泣、烦闹较多,探索行为较少,情绪消极。如果母亲了解了母子交流对宝宝以后个性发展的重要性,就会争取时间,多和宝宝在一起。
宝宝的期盼:
“一整天没有见到父母了,睡前特别希望妈妈陪着自己,看着妈妈的笑脸,靠在妈妈身边,听个故事,听妈妈讲一天的工作经历……慢慢睡着、渐渐长大。”
为此年轻的妈妈们不管工作多忙,下班后,应尽可能自己动手给宝宝喂饭、穿衣、洗手、洗脸、洗澡等,这都是母子交流的好机会,不能因下班后感到疲劳而不愿照料宝宝。并且,还应争取在宝宝晚上入睡前回家,在第二天早晨与宝宝见面后再上班,宝宝知道自己整夜在母亲身边,有安全感。
04
提高宝宝声觉能力的方法
交流目的
看不见却能听见声音,这样会鼓励宝宝用眼睛和耳朵去确定声音,并学习控制肌肉,向声音的方向转头。当他长大些时,这会帮助他关注来自其他房间的声音,录制的音乐,或安全的信号等。
交流方式
先让宝宝仰卧,然后父母站到离他两米远的地方,轻声喊他的名字,直到他开始转身尝试去寻找声音,“宝宝,你能看见我吗,我在这里。”
给宝宝时间,他会试图寻找父母,当他意识到父母不在他眼前时,他会来回转头寻找。
当宝宝成功地转头找到父母时,父母要微笑着抱起他。如果他还没有发现父母,就要一边继续说话,一边走近他,直到他看见父母。
走到房间的另一个地方,重复这种方式,如宝宝失去兴趣或不耐烦,就停止进行。
05
让宝宝学会体验欢快情绪的技巧
交流目的
父母兴奋和欢快的情绪,会感染宝宝,他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欢快。一个宝宝表现出几种基本的情绪并不困难,但他需要身边的父母帮助他学习在不同场合,如何表达不同感情。当父母在游戏和学习中表现出快乐情绪,宝宝也会表现出同样的情绪,从而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
交流方式
双手放在宝宝的胳膊下,环抱着他的胸部,把他抱起来,微笑地看着他。
轻轻地把宝宝举过你的头部,对他说:“起来,起来,宝宝升起来了。”把宝宝放下的时候,对他说:“下来了,下来了,宝宝下来了。”然后把宝宝紧紧抱在胸前。
在父母举起和放下宝宝时,要保持与宝宝目光的接触,让他感觉到父母一直与他密切相连。
在游戏中,父母对宝宝微笑、欢笑、说话,父母的面容和快乐的语言,会使宝宝情绪兴奋。如宝宝第一次做这个活动,把他举到空中时,会有点紧张。可当他看见父母的笑容,便会消除紧张感,感到这样很好玩。
做这种活动时,父母的动作要缓慢些,动作过快,宝宝可能受到惊吓。给他留出微笑的时间,他会报以宝宝特有的回应,发出“咿呀”或“咯咯”声音。
06
提高宝宝语言和动作配合能力的游戏——学骑大马
意义
孩子期盼学习某些词语和与其相匹配的一些动作。孩子喜欢所有的带有韵律的游戏。当父母念着儿歌,并以特殊方式移动孩子时,他会期盼听到某种运动信号的词语。这个游戏有助于孩子了解听到这些词语后将会发生什么。听到有韵律的词语,坐在父母的腿上玩游戏,这会给孩子增加信心,使他有能力预测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
步骤
让孩子坐在父母的腿上,合着韵律说,“骑马、骑马,骑着大马进城去,骑马、骑马,跨上马,又下马。”伴着韵律父母要轻轻地让孩子随着腿上下。
当说到“上马”时,让孩子随着腿升起来,当说到“下马”时,让孩子随着腿降下来。
保持眼睛与孩子眼睛的对视,让他看见父母的笑脸,同时父母也看见他在游戏过程中的反应。
伴着韵律,重复几次升起、降下的运动,然后停顿片刻,再说“骑上马、又下马,”孩子会用动作(发笑、踢脚、或上下移动身体)表现出他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
07
培养宝宝观察能力的游戏——照镜子
意义
当孩子靠着枕头或垫子坐起来后,他可抬头看见周围的物体和人。在孩子俯卧或者仰卧时,他的视野和触摸都会受到限制。随着他胸部的抬高,或让他靠着坐起来,他就可以观察到周围的一切,还可用手触摸眼前的玩具。当孩子这种姿势持续时间长一点,他的肌肉的控制力也会得到增强,能够弯曲身体,伸手拿东西。
步骤
在孩子身后放一个枕头或垫子,让他靠着坐起来,孩子能看见周围的东西。仔细观察孩子,如果滑下去了,要帮他起来,靠在枕头上。他可能会蹬腿,向前推,或翻滚到一旁。注意当孩子做这些动作时,父母一定不要离开。
在孩子手边放些玩具,他能看见并拿得到。拿个镜子放到孩子面前,注意观察他是怎样看镜子里的孩子。拿着镜子问孩子:“镜子里是谁呀?
专家提示
在孩子手里抓着围巾、领带或其他东西时,如:项链、长于15厘米的细绳、粗线时,父母千万不能离开。如是绳子,最好有15厘米以上长。玩这些东西有危险性,同时还要避免因项链珠子、小铃铛等物件松动,被孩子误吞入,造成窒息。
01
大运动训练
独坐:在硬床上训练宝宝能直腰坐正,不要扶持。可叩击腰部、坐椅等辅助训练。做到能直腰坐在硬床上。
动态坐位平衡:宝宝能静态独坐后,用玩具训练动态坐,向左向右转动身体能保持平衡。做到能独坐时双手可玩玩具或左右转身。
手膝爬:先训练宝宝腹爬,再训练手膝爬。开始时可两人给予帮助,分别扶住宝宝左右手和脚,协调配合向前爬行,以玩具逗引。达到手膝爬3步以上。
扶两腋下站立:扶宝宝两侧腋下,逐渐减少扶助力量,训练宝宝自己用力站立。达到扶腋下可站立10秒以上。
02
精细动作训练
用拇指和食指拿小物件:在宝宝面前放入4~5粒大米花,示意宝宝用手来取。可示范,必要时可给予帮助。做到能用拇指和食指对捏大米花。
索物能给:让宝宝玩一会儿小动物玩具后,向他索取,示意他给出。做到能把玩具交给索取的人。
将物放入盒内:宝宝坐在桌前,递给他边长2.5厘米方积木,示意他投入高度低于5厘米普通盒内,可先示范。做到能把1块方积木投入盒内。
放下一物取另一物:宝宝坐在桌前,先给他一个小动物、小汽车、小碗等玩具,再向同一只手出示另一个更鲜艳的玩具,示意他取物。必要时给予帮助。能放下手中玩具,用这只手去取另一个玩具。
03
语言能力训练
发 baba,mama音:训练宝宝对着妈妈叫mama音,对着爸爸叫baba音,反复训练。做到能对妈妈和爸爸叫出mama,baba音。
懂一件物品名称:对宝宝说出玩具或日常用品物品名称,示意他指出来。达到能用眼睛朝向所指物品。
04
认知能力训练
认生:母亲和其他人分别抱宝宝或逗引,观察其不同表情。做到见到陌生人会怕羞,后退甚至哭泣。
手帕下找玩具:宝宝坐在桌前,桌上并排放着2块大手帕,然后出示一只小汽车、小球等小玩具给他看,当他要拿时,又把玩具放到手帕下,数秒后取出,再放到另一块手帕下,然后把手伸出来给他看,示意宝宝找出玩具。能在有玩具的手帕下找到玩具。
打开盒盖找东西:宝宝坐在桌前,在桌上放一只有开合型盖的塑料盒(塑料圆盒,直径约5厘米),当着他的面示范把一块糖或一个玩具放入盒内,盖上盖,然后示意他打开盖取出东西。
05
社会行为训练
要亲人抱:成人抱着宝宝,母亲走近他,让他看到,但不逗引和喊他,宝宝有欠身要抱的要求。做到见到亲近的人欠身要抱。
自己拿饼干吃:父母抱着宝宝,给他一块饼干,示意他拿着吃,可示范并训练。做到会自己拿饼干吃,连吃3口以上。
模仿挥手再见:父母挥手、拱手,示意宝宝模仿。达到能模仿父母再见、拱手的动作。
10~12月龄
01
如何帮助宝宝在夜晚睡得更好
对于1岁内的儿童睡眠问题很普遍,包括入睡困难、半夜醒来和夜间哭闹等。
一般来说,出生6个月后,宝宝才能建立睡眠规律。新生儿平均每天睡眠16~17个小时,有时可能一次只睡1~2个小时。随着月龄增长,宝宝需要的睡眠总时间也减少。然而,睡眠时间在不同的宝宝中存在很大个体差异。
如何帮助宝宝在夜晚睡得更好呢?
尽可能让宝宝平静和保持环境安静:当夜晚喂养或给宝宝换尿片时,避免刺激他或过多唤醒他,这样他能很快再次入睡。如宝宝夜里哭闹,先等待几分钟再对宝宝的烦躁作出反应。看他能否自己安静下来,自己入睡。如他持续哭闹,查看一下,但不要开灯,不要与他玩耍、抱起或摇晃他。如哭闹加剧,甚至无法控制,考虑宝宝可能饿了、尿湿了或脏了,有点发热,或感到不舒服。
不要让宝宝在白天睡得过长:和宝宝玩耍可有助于延长白天的觉醒时间,从而让宝宝在夜间可睡得更长。
当宝宝有睡意时,放入宝宝床:这样可帮助宝宝学会自己在床上入睡。一旦宝宝养成需要怀抱或摇晃入睡的习惯,如他半夜醒来将很难自己单独入睡。
02
宝宝吃手说明什么问题
吃手、吸吮手指是宝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两三个月时,宝宝会将拇指、多个手指,甚至整个小手塞进嘴里,有滋有味地吸吮,这说明他控制手的能力已有了很好发展。
两个月左右的宝宝吃手一般是两种情形:玩耍、体会啃咬小手与啃咬别的东西的不同感觉;自我安慰。而在出牙期,宝宝吃手也可能和长牙有关。
吃手对小宝宝而言,是有成长意义的。一方面,宝宝吃手时体会到与吃奶时不同的感觉——他在吸吮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会吃一会儿把手拿出来看一会儿,再接着吃,这是宝宝在玩耍,是他开始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吃手能给他带来舒服感和安慰,情绪不好时,他可通过吃手安慰自己,这表明他已开始主动调节自己的情绪。
03
吃手习惯的坏处和纠正方法
虽然吃手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养成吃手的习惯对宝宝并不好。
宝宝吃手时免不了把细菌吃进去,会影响肠道的健康。频繁吃手,会干扰上下颌和牙齿的正常生长,影响牙齿的排列、咬合,容易引发口腔问题,而且还影响宝宝脸部美观。长期吃手也会影响到手指骨骼的正常发育,并易造成手指脱皮、肿胀等外伤,严重时可引发感染。如宝宝对吃手形成依赖,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
所以,如宝宝吃手频繁,要耐心照顾、引导,不要让他形成吃手习惯。
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多陪宝宝。宝宝醒后不要让他单独留在床上太久,以免他感到无聊而把手放进嘴里,进而养成吸吮手指的习惯。
如宝宝已有习惯吸吮手指的迹象,看到他吃手时,可边逗他边把他的小手轻轻从嘴里拿出来,揉揉他的小手,把玩具或其他宝宝喜欢的东西递给他抓握。
多陪宝宝玩、看书,多对他说话、唱儿歌,让宝宝在玩耍中忘记吸吮手指。
如发现宝宝快长牙了,可给宝宝咬牙胶,缓解他长牙时的牙龈痒痛。牙胶要定期清洗消毒,保证清洁,也可给宝宝啃磨牙饼干。
04
宝宝穿衣盖被多少合适
宝宝穿多少合适,主要看他是否舒服和有益健康。厚重的衣被会束缚宝宝,影响他的生长发育,使他容易烦躁,睡眠不安稳。
通常情况下,小一些的宝宝,可按照“比大人多一件”的标准穿衣;大一些的宝宝可以和成人穿一样多,甚至稍微少一些,因为他们会经常活动。而且适当锻炼御寒能力可增强体质,不易生病。
另外,如果大人处于安静状态,宝宝处于活动状态时,宝宝就要比大人穿得少;反过来,大人在活动而宝宝处于安静状态时,他穿得就应比大人多。
由于1岁以内的宝宝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多,但身体产热能力不足,所以,寒冷天气外出时他还是应多穿些。
要判断宝宝穿得是否合适,可摸摸宝宝的脖子和手脚。如果宝宝脖子温暖,又没有汗,说明穿得合适。如宝宝手脚发凉,说明要加衣服。但要注意,宝宝如果发烧,手脚都是凉的,就不能这样判断了。
如宝宝手脚比较热,脸红红的,额头及颈下有汗,眼睛有分泌物,说明宝宝穿多了或盖得厚了。
05
如何准备宝宝的第一双鞋
宝宝10个月左右要开始站,紧接着可能就要学走路了。这时要考虑给他买第一双鞋。
宝宝的脚正在很快地发育着,他穿的鞋要合脚和舒适,并能保护他的小脚,以及方便他学习走路,买得太大或只考虑漂亮都不合适。
给宝宝选鞋,首先要考虑材质、大小和样式,然后才考虑是否漂亮。
宝宝的鞋子材质要牢固、柔软、轻便。棉质或软牛皮、软羊皮制作的鞋面比较舒适和透气,布底或牛筋底的鞋底柔软舒适,安全性好。过一段时间宝宝会走后,可穿硬底鞋,比如胶底、布底、牛筋底的。不要给宝宝选化纤、人造革或塑料材质的鞋子。
宝宝的鞋要合脚。鞋子太大或太小,都有可能影响宝宝小脚的正常发育。宝宝的鞋一般要比他的脚长大概1厘米左右,大人可插下一个手指头。这个时期宝宝的脚生长速度很快,您要经常检查鞋子大小是否合适,如果小了要及时给宝宝更换。
宝宝的鞋帮要高一些,最好能包住踝部。因为这个时期的宝宝走路还不稳,这样的鞋可以保护宝宝不至于经常崴脚。另外鞋头要宽些,以免挤压脚趾,影响发育。鞋底要有足弓设计,不仅可保护宝宝的足弓,还可以分出左右。最好选带搭扣的鞋,既方便穿脱,又可防止鞋带绊倒宝宝。
01
10~12月龄宝宝每天该吃多少食物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
6~12个月宝宝每日膳食平衡宝塔
母乳/配方乳600~800毫升
一个蛋黄或一个鸡蛋,鱼/禽/畜肉半两~1两
蔬菜半两~1两,水果半两~1两
谷类1~2两
油脂半勺
要经常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可给宝宝喂粗糙一点的辅食,如肉末、稠粥、菜末、馒头或磨牙饼干,可让宝宝自己用手喂食。
喂奶的次数可减少1~2次,但奶量每天最好保证600~800毫升。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每天进餐4~6次,包括3~4次奶,2~3餐辅食。
02
10~12个月的宝宝应该怎样喂养
要经常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可给宝宝喂粗糙一点的辅食,如肉末、稠粥、菜末、馒头或磨牙饼干,可让宝宝自己用手喂食。
喂奶的次数可减少1~2次,但奶量每天最好保证600~800毫升。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每天进餐4~6次,包括3~4次奶,2~3餐辅食。
开始练习自己用手喂食。要准备块状、条状的食物,让宝宝自己用手抓着吃,这可帮助宝宝进食、增加进食兴趣,并有利于手眼动作协调和培养独立进食能力。
食物可切成小块、薄片等,要有适宜的硬度。
不要给宝宝吃果冻、葡萄、花生等食品,以免窒息而发生危险。
03
怎样给宝宝喝水
如宝宝口渴,可用杯子喝少量白开水,喝水的量不宜太多,以免占据宝宝的胃容量,影响宝宝吃饭。
尽量不给宝宝喝果汁(包括自榨果汁)。果汁太甜,且纤维素含量少,对宝宝健康不利。
不提倡给宝宝吃汤泡饭。汤的营养成分不高,常给宝宝喝汤,可影响宝宝营养的摄入。
04
在喂养过程中怎样预防宝宝过敏
在1岁内应避免给宝宝喝全脂奶粉,因其可增加宝宝肾的溶质负载,并降低铁含量。
8个月以上的宝宝应尝试各类食物,先添加不容易过敏的辅食并耐受后,再添加高过敏风险食物。首次添加一种高过敏风险食物时,应在家中进行,而非托儿所、外出时或餐厅。在无任何过敏反应情况下,可逐渐增加高过敏风险食物的量。
如添加一种新的食物未出现任何反应时,应间隔3~5天再引入另一种新的食物。尽量避免一次进食过于复杂,每次进食最好只提供一种新食物,并于新食物添加3~5天后进行耐受性评估。
孪生子中其中一个宝宝对某一种食物过敏,另一个宝宝进食该食物时应预防过敏发生。
05
给宝宝补充益生菌的益处
益生菌能聚集并保持肠道微生态稳定的正常微生物菌群;
可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平衡、促进分泌型IgA产生;
可调节肠道通透性,从而减少过敏原摄入。
益生菌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可增强肠道固有免疫,促进肠道黏膜分泌相关的细胞因子和抗体,对维持宝宝肠道免疫平衡起到了一定作用;
益生菌作为细菌可调节肠道黏膜淋巴组织的发育,从而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06
怎样给宝宝补充益生菌
专门的益生菌补充剂。在实验室里培育的特定益生菌菌株,是最有效的益生菌补给方式。目前在配方奶粉中添加这种特定益生菌菌株是一种补充益生菌的流行方式。
补充含有益生菌的食物。酸奶、奶酪都含有益生菌,只要进食这些发酵食物,都可以很好地补充益生菌。
补充益生元以促进益生菌生长。益生元是一种膳食补充剂,可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
专家提示
对牛奶、鸡蛋过敏的患儿,在选择益生菌时,切记不要选择含有牛奶、鸡蛋成分的益生菌产品,以免使症状加重。
07
注意宝宝喂养中的食品安全
婴幼儿食物的制备与保存过程需要保证食物、食具、水的清洁和卫生,这是减少宝宝感染的关键。 在食物制备前应消毒进餐用具、洗手。 即做即食,剩余食物冰箱保存,再食时宜加热以避免污染。 严格按说明冲调配方奶液,避免冲水过多稀释奶液造成宝宝营养不良或奶粉过多致奶液过浓而损害宝宝肾脏。
01
父母应帮助宝宝认识新的事物
即使宝宝还不能说话,他们也会表现出他们听懂了家人的话语。他们听到一些物品的名字,会因为听懂了而感到高兴。他们开始将小鸟这个单词与树上的小鸟联系起来,把鼻子这个单词和自己的鼻子联系起来。他们可以做简单的手势游戏,比如招手拜拜,也可以随着音乐打拍子。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带宝宝出去走一走,教他多认识周围新的事物。
02
宝宝看不到熟悉成人时的安抚方法
03
用尊重的态度听宝宝说话,并对宝宝说话
在父母与宝宝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是处理好关系的关键。
请爸爸妈妈们以足够的耐心并以尊重的态度倾听宝宝说话和对宝宝说话。宝宝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爱。宝宝不能完全对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作出判断,在他们出现行为偏差时,在他们做“错事”时,更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父母要告诉宝宝什么对,什么不对,不要带任何偏见和成见,更不应简单的指责或惩罚。
04
学会倾听和理解宝宝的心声
有时宝宝希望我们理解他们表达不清的信息,却不知道怎样表达。父母要以尊重的态度来倾听、理解和接受宝宝的感受,并向宝宝展示你怎样来与他们交流。随着年龄增长,你的宝宝也会理解别人。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宝宝知道如何把成人拽到冰箱旁并指出他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一岁后,大部分宝宝会开始说一些字和词,慢慢的才能说出完整句子。
宝宝要传达的大部分信息都很清楚并简单,如“我想吃饼干”。我们的回应也要简明:“好的”或“不行”。这很容易倾听。
如你能很好的倾听宝宝说话,你的宝宝将会感觉他们被父母所理解,宝宝也会向你学习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05
学会用第一人称“我”的表达方式与宝宝交流
当和宝宝用心交谈时,我们常使用第二人称“你”,如:“你不能再玩了,该上床睡觉了。”“看,你把衣服弄脏了!”使用第二人称“你怎样”时,常让宝宝感到责备、命令和压力。宝宝听到太多的“你怎样”后,会感到父母讨厌自己,他们可能不再乐意听大人说话了。“你怎样”令人扫兴、沮丧,还会伤自尊,也不能教给宝宝如何互相尊重和团结协作。
采用第一人称“我怎样”体现了尊重,是交流的较好方式。
如果我们把上述例子改成第一人称“我想你玩得很开心,可是时间太晚了,该上床睡觉了。”“我担心你会把衣服弄脏了。”这种交谈方式是表达你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不是针对宝宝和责怪宝宝,但也不是袒护宝宝。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也表示了你对自己的尊重,它让你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同时还表示了对宝宝的尊重,表明你希望能与宝宝合作。
06
帮助宝宝练习发音的方法
模仿宝宝发出的声音,尤其是重复像“爸-爸-爸”或“妈-妈-妈”这样的声音。
这是宝宝学习发音最初使用的词汇,很快他就能够扩大这类的迭声词。例如:“妈妈”、 “爸爸”或“拜拜”。
和宝宝一起说,“爸-爸-爸-爸”、“妈-妈-妈-妈”。
交流目的
当宝宝开始发出声音时,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父母都要鼓励他重复发出这些声音。宝宝通过练习,将能够重复发声,并能区别不同声音。重复发声能培养宝宝复述词语的技巧。口语的发展(学习说话,懂得他们听到的词语)是培养宝宝读写能力的重要部分。
交流方式
抱起宝宝让他看见父母的脸。
父母重复宝宝发出的声音,父母要注意口型,清晰的发出“爸-爸-爸”的声音。
观察宝宝是否注意到父母口型的变化。当宝宝试图发音时,他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运用嘴唇和舌头。要耐心等待宝宝再次发出声音。
给宝宝一些时间,鼓励他作出反应,再重复他的声音。
要认可宝宝发声的尝试,鼓励他:“你正在说话,太好了”。同一种声音宝宝说一遍,父母也要重复一遍。
07
帮助宝宝认识陌生人的技巧
交流目的
宝宝会对他身边环境中出现的新人及新的东西感到好奇,他开始表现出对一些特殊客人的好恶。大多数6~12月的宝宝会开始“认生”,对陌生的客人不太喜欢,即使是自己家的亲戚。父母要抱着宝宝让他认识不熟悉的人,他会感到舒服和安全些。在与客人见面时,给宝宝一些鼓励,使他建立起信心,能愉快地与客人相处。
交流方式
给宝宝介绍陌生人时,一定要抱着宝宝。注意使用友好的姿态和语言,让宝宝感到愉悦,笑着和客人握手:“你好!很高兴见到你。”如果宝宝愿意,可让他与客人握握手。
让陌生客人拿一个宝宝熟悉的玩具或是能吸引他的东西,站在宝宝对面,温柔地看着宝宝,逗一逗他;然后再把玩具拿给宝宝,“这是给你的玩具。”这时再将宝宝介绍给客人,宝宝会感到舒服一些。
把宝宝喜欢的玩具拿给他,鼓励他拿给客人看:“你是不是想把你的小兔宝宝,拿给李阿姨看看?”如宝宝把玩具拿给客人,表明他对客人有兴趣。
08
培养宝宝探索精神的游戏——躲猫猫
意义
玩耍是儿童探索和学习自己、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的方式。小婴儿不懂得物体会长时间存在,当一个物体离开他的视线,他以为这个东西消失了。父母躲在衣服后面和他说话,让他知道父母的脸是被衣服遮住了。过一会儿,孩子就会知道妈妈的脸还在,玩具还在,只是自己看不见。这个游戏是要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当他开始学习爬和学走路的时候,离开了熟人的视线也会感到安全。
步骤
父母面对孩子,用一个浅色毛巾或一个小毯子遮住自己的脸,与孩子说话。然后拿开,或从遮挡物旁偷偷看孩子一眼,对他叫道:“喵喵”。
做这个游戏时,用小毯子遮住父母的脸,或遮住孩子的脸,每一次都要按游戏步骤和他说话:“现在,我该找我的小宝宝了,宝宝在哪里?”
为了破解谜团,孩子自己会试图移开小毯子。他会挥动胳膊和腿,或用拳头碰毯子,如孩子抓不住毯子,帮助他把毯子拿开。
这个游戏玩一段时间后,逐渐把拿开毯子的时间拉长,如他自己能够顺利地拿开毯子,父母就惊奇地或兴奋地看着他说:“你发现了妈妈,我很高兴看见你。”
孩子做游戏时如表现出不喜欢,就很快拿开毯子。整个游戏过程中,要确保孩子能看见父母身体的其他部分,这样会使他有安全感。
09
促进宝宝学会转身的游戏——寻找玩具
意义
把玩具先拿给孩子看看,然后放到他看不见的地方,鼓励他记住刚才的玩具,随后转动身体去找。认真培养孩子的这种技能很重要。孩子能够转动头或者身体,再次看见玩具,这表明孩子正在发展一种叫做物体永存性记忆。
步骤
坐在桌旁,将孩子放在父母腿上。先把他最喜欢的玩具拿给他看,然后再把玩具放在桌上,同时和他说:“看见熊宝宝了吗?这就是那个可爱的熊宝宝!”
移动孩子身体,使他不再面对玩具,如他试图转头,或转身去看玩具,就鼓励他这样做,让他去看,去发现玩具,鼓励孩子:“你转过身去,你就能找到你的玩具了。”
当孩子看见玩具后,就把玩具拿给他,笑着对孩子说:“你转过身就找到了熊宝宝。”
观察他对游戏的兴趣,如他不去寻找玩具,可以过一会儿再试。
01
大运动训练
跪位:置宝宝直腰跪于栏杆床旁,稳定后,再使右腿屈曲呈直腰单跪。先扶手训练,后不扶手,反复训练。达到扶和不扶的直跪与单跪。
扶两手可站:将宝宝放在地板上,扶双手可以站立、逐渐减少扶力,训练宝宝站立。达到扶宝宝双手可站立10秒以上。
扶物站立:让宝宝手扶椅子或栏杆床站立,腰膝不弯,开始时可扶腰部给予帮助,慢慢使其独自扶站。做到宝宝自己扶物可站立10秒以上。
独站:宝宝放在地上站立,不给帮助,可在一侧保护。达到独站10秒以上,手中可拿东西。
牵一手走:让其扶物行走或牵一手或牵一短棍,然后能推助行器行走,逐步进展到扶一手行走。达到牵一手或用一短棍牵小儿行走。
独走不稳:宝宝站在地上,母亲在前面逗引,训练者在小儿身后用下肢顶住其后背,促使其开步行走。达到能独走几步。
弯腰直起:宝宝在围栏中,可扶住栏杆弯腰站立,再训练不扶也能站立。做到先扶物能弯腰站起,然后不扶物能站起。
02
精细动作训练
撕纸:给宝宝一张面巾纸,先示范撕破纸,让他也学样撕纸。做到能用两手的力量把一张纸撕碎。
小丸进瓶:先示范把葡萄干或小糖丸投入瓶口2.5厘米瓶中,然后让小儿学着做。做到能把小丸投入瓶中。
钳式抓握:让宝宝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维生素C片,可先示范。准确的拇指和食指对捏。
03
语言能力训练
懂得3~4件物品名称:出示玩具或日常用品,并说出其名字,让小儿把物品与名字相联系,使宝宝理解名称并有记忆,然后把几种物品放在一起,说出一件物品的名字,小儿会用眼看该物品。做到能用眼睛朝向所问的3~4件物品。
懂得人称:训练宝宝懂得家庭成员的称呼,如奶奶、阿姨、公公、哥哥、姐姐等。做到除爸爸、妈妈外,懂得3~4个人的称呼。
懂得不要:当宝宝正在做一件事时,父母说“不要做”或用手示意“不”,训练他能停下来。做到示意不做某个动作,知道停下来。
会表示再见、欢迎、拍手等动作:在适当的时候(如客人离开、客人来了)要求宝宝用手势表示,可示范。要求作出再见、拍手、欢迎、飞吻等动作。
懂得一些语言,能用动作表示:让宝宝对一定的语言和特定的动作进行反复训练。达到能理解谢谢、眯眼、飞吻、做个怪相等语言而作出特定的动作。
能说出双音词:指着宝宝最熟悉的东西教他说,如杯子、台灯等。做到会说爸爸、妈妈外的一个双音词。
04
认知能力训练
模仿摇铃:宝宝和父母各拿一只小铃,父母摇响小铃,鼓励宝宝也摇响。做到能模仿父母摇铃并把小铃摇响。
投球:父母与宝宝相距1米面对面,用一小皮球对抛,抛球高度不论。达到会把小皮球抛出,能抛出1米远。
认识身体3部位:利用看图片、照镜子、讲故事训练宝宝认识身体部位。达到能认识自己身体3个部位(从头面部到躯干、四肢)。
05
社会行为训练
自抱奶瓶喝奶:让宝宝自己抱一瓶奶或水喝,给予表扬鼓励。达到会自己抱着奶瓶喝奶或水。
表示需要:宝宝想要东西时训练他能用动作(指、点)或声音(啊、哦)表示,否则不满足其要求。做到会用动作或声音表示想要的东西。
玩游戏会大笑:父母与宝宝一起玩游戏引起宝宝大声的笑,父母可先示范性地笑出声。玩有趣游戏时宝宝会发出大声笑。
随手点赞分享
让更多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更多儿保育儿知识,请关注儿保测查公众号
来都来了,点个关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