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正在疯狂引进产业。
10月14日,26个重大项目落户巴南,累计签约金额218亿;
10月17日,20多个项目落户龙盛新城,总投资金额超100亿;
10月18日,南岸区、经开区34个项目签约,合同投资金额176.4亿;
10月21日,美国达美乐、韩国思可源、美国AM、新加坡亚洲航空直升机公司等6个外资项目签约,总金额75.7亿元;
10月22日,150多家汽车、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负责人齐聚山城,现场签约了25个项目,投资金额达121亿;
10月25日,10个项目签约落户大渡口,签约金额20多亿;
……
短短半个月不到,重庆签约了上百个项目,总金额超700亿。这还是不完全统计的结果。
承接产业转移,重庆这一次势在必得!
最近全国最重磅的部署,非产业转移莫属。
7月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作为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再次发表意见,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
很明显产业转移将是未来几年的大趋势。
其实类似这样的情况历史曾经出现过不只一次。上世纪60年代,因为局势混乱,我国也曾把沿海和东北地区的工厂、设备、高校人才大规模向西部转移。
重庆是那次“三线建设”最大的中心城市。
彼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以重庆为中心,用三年或者稍长一些时间建立起一个能生产常规武器并且有相应的原材料和必要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逐步建立西南的机床、汽车、仪表,和直接为国防服务的动力机械工业。”
当时重庆计划迁建、新建200多个项目,从上海迁入122个,从广州、南京等迁入20多个……从上海、辽宁、广东等迁到重庆的职工超4万人。
重庆就是在那次,迅速成长为了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在,相似的剧情即将上演。
最近2年,国际形势严峻,冲突频发,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提出要建设关键产业备份、引导产业转移,目的不言而喻。
中西部地区是这次转移的重要目的地。特别是西部,叠加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妥妥的大赢家。
所以前段时间成都媒体集体沸腾,各种小作文满天飞,在全国都掀起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但说实话,成渝2城,在承接产业转移上,重庆的赢面其实更大。
论地位:重庆是直辖市,成都是省会,超过半个身位。
最新批复的国土空间规划更明确了2个城市的差别,重庆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则是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一个全国,一个西部,高下立现。
论GDP:重庆上半年再次超越广州成为中国第4城,去年重庆主城都市区GDP跟成都相比也领先不少。
论产业:重庆的产业配套更丰富,41个工业大类重庆有39个,以及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加上33618现代制造业快速转型升级,几乎任何企业来重庆,都能找到配套的上下游产业。
尤其是电子设备制造和汽车领域重庆尤其强势,全球每生产3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重庆造,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再次超越广州,重回全国第一。
而且重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均衡,GDP都在万亿之上。但成都三产发达,二产相对比较弱。且过去几年成都的二产比重一直在下降,去年已经跌破30%,已经有不少专业媒体指出成都要警惕工业空心化的问题。
论人才:重庆这几年招贤纳士近乎到了疯狂的程度,各种人才引进计划层出不穷,给的待遇也很优厚,去年底重庆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30万,人才密度居西部第一。
除了以上这些基础条件外,土地和人力成本、物流成本,重庆相比成都也更有优势。
第一,重庆不仅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低,生活成本和买房成本相比成都也更低。
第二,虽说重庆和成都都是国际交通枢纽城市,但重庆是全国唯一一个兼有水、陆、空、生产服务和商贸服务五型国家物流枢纽。
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是重庆物流的三大王牌,开放格局、出口贸易都优于成都。
特别是长江黄金水道,重庆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到整个长江上游的8成左右,并且已经能通行万吨级的海船。
吴晓波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家跨境电商企业的总部从浙江搬到了重庆,因为“浙江太卷了,重庆更有潜力。搬到重庆以后,我们虽然离海洋更远了,但海外营收却增长了2倍。”
而且,很多成都生产的汽车,都是从成都工厂运到重庆,再从重庆果园港出发,装船到达上海等地区。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重庆是一座“陆海之城”,“开放的政策、通道、经贸、物流和国际交往等许多方面都意味着机遇。”
所以,越来越多企业加速布局重庆。
光是2020到2022年,重庆就累计承接工业投资项目4670个、到位资金6425亿元,涉及电子信息、汽车、医药、材料、装备制造、食品等产业领域。今年上半年,重庆又新设了外资企业177家,新增央企子公司62户。
甚至有不少成都的企业迁来了重庆。
据有关机构统计,2023年迁入重庆的企业数量为5120家,其中最主要的企业来源就是成都。
当然,同为西部的领头羊,成都也有不少值得重庆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比如城市营销,成都堪称中国营销第一城,很多经典案例都可以写进教科书。反观重庆更像是一个工科生,一味埋头做事,在城市营销上远没有成都长袖善舞,本土媒体宣传城市的意识也没有成都媒体那么强。
再比如成都的营商环境一直走在全国前列,重庆虽然这几年一直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但比之成都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还有成都的“强省会”策略,举全省之力、不惜一切代价发展成都,人才、资源、产业高度聚集,对周边城市虹吸能力非常强,而重庆发展比较分散,多组团,多中心,缺一个真正的“极核”。
但不管怎么说,重庆这几年抓住机遇,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过去三线建设是以重庆为中心。
这次产业大转移中心大概率还是重庆。
这应该也是近2年重庆战略地位不断升级、城市建设不断加速的原因。
未来重庆为主、成都为辅,大局已定。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