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掉一个孩子,就让他待在家里,一天到晚待在家里

文化   2024-09-26 19:05   上海  


作者 | 帆书 · 骆小溪


经常有家长抱怨,一到暑假,孩子的心就野了。

没有在校学习的紧张氛围不说,身边吃的、喝的、玩的,分分钟让孩子分神,根本没法专注学习。

好的教育,绝不是把孩子关在狭小的房间里死读书,而应让孩子从课本中走出去,见见这世界的宽广,体验人生百态。

经常宅在家,和时常在外边撒欢玩乐的孩子,从长远来看有什么不同?

美国医学博士斯图尔特·布朗用了42年时间,跟踪采访了6000人,结果发现:

小时候一天到晚待在家里的孩子,长大后更难适应新的环境。

而那些经常在户外畅玩的孩子,长大后无论社交能力、抗压能力,还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




“儿子变得不爱上学了,一天到晚玩手机,不顺着他就乱发脾气,玩具都扔一地。”

四月的一次聚会,闺蜜无助地告诉我她在教育上的困境。

她家儿子即将面临幼儿园毕业,很快就要升入小学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里人给他报了一个幼小衔接班,安排他每天放学回到家就写作业。

他在学习上有了不错的表现,时常得到表扬,但老师却反映他的状态越来越不好。

她也明显察觉,儿子那段时间变得沉默寡言,整日无精打采。

她原以为儿子只是学习累了点,就没当回事。

却没想,儿子突然厌学了,放学回到家也不写作业,整天都是捧着手机玩游戏,家里人说一下他就大发脾气。

她很担心,却不知道要怎么做,只能小心翼翼地哄着他。

我建议她,多和孩子进行平等性的沟通,最重要的是,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在户外的环境中释放心情。


心理学家李玫瑾就说过:

不要让孩子一天到晚呆家里学习,不然他的大脑高度兴奋,小脑得不到刺激。脑部神经没有兴奋透,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的调节功能不如成年人优秀,长期处于单调的环境中学习,脑力和视力不仅容易极度疲劳,还容易因为过度消耗自控力产生崩溃感。

《青少年体能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不爱户外活动的低龄段儿童,柔韧性不合格占65%,55%以上的儿童心肺功能较差。

父母担忧孩子跟不上学习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学习的方式上可以做些改变。

比如带孩子去一些博物馆、艺术馆、天文馆、植物园、水族馆、科技馆等地走一走,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我的同事,从孩子5岁起,就每周末带他“泡”在各种馆里,从博物馆到科技馆,他几乎都去了个遍。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孩子对那些历史文物、名人格外感兴趣,每次都饶有兴致地聆听,回到家还会上网大量翻阅书籍,查找资料。

以前,孩子对老师讲的物理和化学原理不甚理解,但去馆里的次数多了,他对那些原理的理解更加深入,做题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现在,孩子上了中学,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根本不用家长催促、监督。

其实,博物馆等展览馆都是有磁场的,孩子置身其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获取新的知识经验,迸发出强烈的学习欲望。


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曾建议:

带孩子多“泡”在科技馆里,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会把学习当作是件很有趣的事。

而只有真正对学习感兴趣的孩子,才会主动去汲取知识、去思考,去探索,在学习的路上充满动力。



在希腊体育圣地奥林匹克山上,刻着这样两句流传千古的话:

你想得到健康吗?就去跑步吧。你想得到聪明吗?就去跑步吧。

在太多父母的印象中,爱运动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很好,他们往往是凭借足够高的体育分,勉勉强强考个体校。

事实上,运动会促进人体肾上腺素、血清素和多巴胺的分泌,使孩子专注力更强,学得快,记得牢。

临床心理学家约翰·雷迪在《体育改变大脑》一书中提到:

运动后人们的词汇学习速度,比运动前提高了20%。


清华大学行健书院的曹越铭,从小体弱多病,比起优异的成绩,父母更希望他身体健康。

所以,曹越铭上小学期间,父亲就时常和他一起跑步、打拳,鼓励他锻炼身体。

在父母的引导下,曹越铭逐渐爱上了运动,经常参加各种运动竞赛,连续几年都获得北京海淀区五星阳光体育证书。

上初中后,他对运动的兴趣更浓了,学习之余就是运动,为此还戒掉了游戏。

校运动会上,他还凭借在中长跑、羽毛球、跳绳、游泳等各项运动中的优异表现,屡次获得金牌。

运动让他时刻保持精力充沛,同时也帮助他更专注、自觉地学习。

从小到大,他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中考还以567分的成绩,考入清华附中本部。

高中三年,他读过的课外书、做过的练习题本叠起来足足有小山那么高。

班主任夸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韧劲很强:

他有很多次考得不理想,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能坚持去克服、去找原因,不解决誓不罢休。

正是这股韧劲,让他的心态比一般孩子都要好。

在2021年的高考中,曹越铭凭借优异的成绩,成功被向往已久的清华大学录取。

大学期间,他依然很爱运动,在清华新生运动会上斩获3000米冠军,顺利加入清华长跑队。


成就孩子的,从来不只是书本知识,还有健康的体魄。

平日里孩子大多学业繁忙,趁着暑假,父母们不妨每天抽出一个小时,到楼下的小广场、附近的公园,哪怕是家里较宽敞的客厅,陪孩子适当的运动。

不大的场地里,短短的一小时,孩子们在运动中所体验的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其实就是浓缩的人生。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来自智力的东西没有一件不是来自感官。”

根据脑神经元工作的原理,每一次新的体验都会让脑神经元变得更加强大。

也就是说,丰富的户外生活,能为孩子提供良性丰富的感官刺激,这对成长非常有用。

之前有对父子火上了热搜。

父亲洪舒靖认为“人的眼界就是他的世界”,便在一个暑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让11岁的儿子带着自己旅行,钱包交给儿子。

一路上的路途计划、吃、住全部交由儿子决定,自己则负责骑一辆摩托带他完成旅行。
 
父子两人从福建出发,一路向北,途径江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北,最后抵达北京。

之后,再沿着国道、省道、县道,一路向南回到福建。

一路上,父亲都在努力教会亮亮,在艰难的生活中挺直腰板,在平淡的日子里看到美好与诗意,在突如其来的状况里冷静而自持。

这段旅程历时44天,祖国的大好河山,让亮亮开阔了眼界,也锻炼了他强大的自主能力。


每天晚上,亮亮都要根据地图计划第二天的旅行目的地,同时也要坚持写作业、整理自己的行李、录视频日记。

旅行让亮亮得到了成长,旅行也让他坚定了成长的欲望。

才11岁的他,已经在旅行中养成了每天做计划,自主学习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人生处处是风景,生活处处是教育。

暑假,不能只是单纯的待在家学习,而应浸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

如果家里有条件,趁着暑假,尽可能带孩子来一次远途旅行吧。



陶行知先生曾说:

如果以宇宙为学校,则我们不必在教室中求知识,四处都可以找知识,四处都有相当的材料。

暑假就是将孩子们从密集的学业中抽离出来,开阔视野,提升自我认知、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最佳时期。

点个「在看」愿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指引和陪伴下,从书本走向户外,走向更远的世界。

作者 | 骆小溪,前商报记者,自由撰稿人,我手写我心,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
主编 | 阿医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帆书原樊登读书
樊登读书品牌焕新,正式更名为帆书!汇聚亲子家庭、人文历史、心灵成长等各领域专业人士,为你深入浅出,解读书中精华。上帆书,听懂好书,生活更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