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生机正浓。为了让新淮学子在校园秋色中提升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学科素养,我校于10月20日开展了新淮校园植物学分类与标本制作的研究性学习,也正式拉开了我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条码新淮——融学科视域下淮安文化的校本化建设》的序幕。“条码新淮”项目旨在以校园植物“DNA条码”建设为串联线,赋能学校思政课程、校本课程等综合课程,最终实现综合育人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伊始,淮阴师范学院王新风教授给同学们科普了此次活动的意义,并展望了学科美好前景,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对活动的兴趣。本次研究性学习从对基地旁的一株日本晚樱的观察开始,淮阴师范学院植物分类学专家李才生教授向同学们做了具体的实践方法指导。“日本晚樱叶片先端长尾状渐尖,树上有着显著的唇形气孔……”李教授专业的介绍和指导点燃了学生们观察的热情,一个个细致观察的身影、一次次认真专注的采集在温暖的秋阳下如画般美丽。
校园中的每一抹葱郁都为新淮学子的校园生活增添了别样的生趣,而这一次的近距离接触,更让同学们成了这些绿色植物的“同伴”。从行政楼到操场边缘,再回到课程基地的周围,科学与自然美丽邂逅,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彼此结合。同学们探求了生物的奥秘增长了专业的知识——一株微不足道的斑地锦草,茎秆受伤时会流出白色的汁液;海桐的叶片闻起来像是黄瓜;南天竹看似繁复的叶片实则俱为一体......
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亦有意料之外的发现——入侵物种“一枝黄花”与簇拥在树丛间的“毛头鬼伞”。同学们一面与新的植物结识,一面准备着制作植物标本所需的素材,科学严谨与始料不及在此刻突然碰撞,愈加彰显了活动的乐趣、学科的生趣。
观察采集结束,同学们便开始进行标本制作,标本制作旨在定格植物的“神态”,整个过程严谨科学而不乏艺术美感。从压制整理到消毒装订,再到最后的摆放与排版,同学们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又在细节间透露着巧思。尽管操作中时有“小意外”发生,但同学们依然不知疲倦,乐在其中。
微风不燥,秋意款款,一次切身体验,胜过了课堂的无数讲解。本次研究性学习,让同学们加深了对植物形态学知识的理解,更提升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我校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优化“力行•融学”创研型课程的建设,将课程基地打造成一个集教学、研究、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在聚焦拔尖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彰显新淮特色。
积极勤奋
卓越担当
文字|曹燕
图片 | 曹燕
编辑|付震
审核 | 陈雅琼、孙志妍
扫码关注我们
电话|0517—89689339
邮箱|haxhgz2017@126.com
地址|淮安市生态文旅区星辰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