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尿酸的理化特性:从分子到临床

文摘   2024-11-12 10:08   重庆  

注射用玻尿酸,虽然已经在全球运用以亿计,但是因为其理化指标很多,理解起来有很大的复杂性,因此成了一个认知天堑,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因此也无法成为玻尿酸方案设计的高手。


本文希望用费曼物理学讲义里的讲法用尽量通俗的比喻,尽量恰当的类比说明玻尿酸的理化特性的临床意义以及微观原理

关键符号表
- G':储能模量 (弹性模量)
- G":损耗模量 (粘性模量)
- η*:复数粘度
- tan δ:损耗角正切 (G"/G')
- Mw:分子量
- DC%:交联度百分比
- CH:内聚力系数
- SW:吸水倍率
- BD:生物降解率
- E:内毒素单位 (EU/ml)

让我用费曼的风格来解释这些特性

想象你正在玩一个橡皮泥。当你按压它时,它会变形(这反映了G');当你拉伸它时,它会流动(这反映了G")。玻尿酸就像一种特殊的"生物橡皮泥",它的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它在人体组织中的表现。

G'和G"的比值(tan δ)告诉我们这种材料更像固体还是液体。如果tan δ < 1,说明材料更像固体;如果tan δ > 1,说明材料更像液体。优质的玻尿酸应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分子量(Mw)就像是玻尿酸分子的"体重"。想象一群人手拉手,形成一条人链。分子量越大,这条人链就越长。但光有长链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这些链条之间相互连接——这就是交联度(DC%)的作用。

交联就像给这些人链之间加上横向连接。DC%告诉我们有多少链条被连接在一起。交联度过低,材料容易分散;过高则会变得太硬。一般来说,理想的DC%在20-30%之间。

内聚力(CH)描述的是分子之间的"粘合"程度。这就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即使受到外力作用也能保持队形。好的玻尿酸应该有足够高的CH值,通常需要达到3.0-4.0帕斯卡。

吸水倍率(SW)很容易理解:就是材料能吸收多少倍于自身重量的水。这个值很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注射后的体积变化。理想的SW应该在1-2之间,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越高越好。

生物降解率(BD)告诉我们材料在体内会如何"消失"。这个过程应该像冰川融化,而不是冰块突然碎裂。好的玻尿酸应该有6-12个月的均匀降解周期。

安全性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内毒素含量(E)。这就像食品中的细菌含量,必须控制在极低的水平(<0.5 EU/ml)。

有趣的是,这些参数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
- G'↑ 通常意味着 DC%↑
- DC%↑ 往往导致 SW↓
- Mw↑ 通常会提高 CH
- BD↓ 常常伴随着 DC%↑

在临床应用中,这些特性的组合决定了材料的表现:
1. 高支撑区域(如额头):需要高G',高DC%
2. 柔软区域(如唇部):需要低G',适中DC%
3. 精细区域(如泪沟):需要高CH,低SW

理解这些参数不仅有助于产品选择,更能帮助预测临床效果。就像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这些特性构成了玻尿酸效果的基础方程。


好的玻尿酸就像一个优秀的管弦乐队,每个参数都要恰到好处,共同演奏出和谐的旋律。过分强调某一个特性,往往会破坏整体的平衡。

玻尿酸注射材料在理化特性的标识上,厂商逐渐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径。这两条路径就像手机的安卓生态和苹果生态。

安卓生态喜欢堆砌参数,详细分解各项指标,进行细节比较。用户会觉得,所有的细节都很厉害,综合起来就更优秀。这是我们比较习惯的认识方法。
 
苹果手机则采取另一条路线,不公布很多技术参数,而是强调使用体验、生态价值和手机的流畅度,提供更易理解和实用的功能。

玻尿酸有一些国际大厂,比如乔雅登和高德美。这些产品偏向参数流,因为它们的产品种类多,每个产品的参数都详细。在讲解时会提到许多具体数据,告诉用户特性是如何通过参数来支持的。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用户友好型的玻尿酸,只强调实际应用中的感受。第一,患者安全;第二,效果显著;第三,临床诊疗选择直接方便;第四,医生在操作时非常顺滑,提升患者体验。复杂的参数则由生产商确保符合医疗规范和安全标准。

作为医美行业的从业者,我们应该了解这些参数的定义及其意味着的产品特性。我们也要重视玻尿酸产品对顾客的价值。对用户和使用者而言,掌握产品细节是重要的,但并非每个细节都需深入了解。

在理解玻尿酸时,专业人士要尽量详细,但要纲举目张。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只需关注自己的体验即可。
联合丽格推出的丝孄朵玻尿酸就是用户友好性产品,由联合丽格的临床专家经过临床实际验证,最终优化选择。该产品在效果交付、医疗安全、医生友好、客户体验等方面具有非常强的优势,而且因为是集团的自营产品,不需要向外推广宣传,所以直接减掉了宣传和推广费用,还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

丽格晓冬
消费医疗商业模式研究;医疗美容评论;医学美学研究;医疗美容法学研究;医疗美容争议预防。
 最新文章